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美光科技與美國的科技史

?"
美光是美國首批創業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也是美國DRAM僅存的主要生產廠商之一。(新紀元合成圖)

近日媒體報導,清華紫光集團宣布擬出價230億美元收購美光科技(Micron),雖然尚未得到雙方確認,但中國公司收購美光的想法已經引起美國國會的關注,並提醒美光管理層拒絕這一潛在收購者。

編譯 _ 李清怡

喬什‧霍維茲(Josh Horwitz)在「石英(Quartz)」網站發表文章說,美光科技,這個小有名氣的美國公司是何背景呢?美光在業界可能不像蘋果、同行的亞洲廠商那麼有名,但是,這家位於愛德荷州博伊西市(Boise)的公司卻是美國首批創業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也是美國動態隨機存取儲存器芯片(即眾所周知的DRAM)僅存的主要生產廠商之一。

從諸多方面來講,這家在美國成長起來的巨頭公司的歷史影射了美國科技產業的起落興衰。

起源於馬鈴薯農場

美光最早的融資商之一是一位愛德荷州的農場主辛普洛特(J.R. Simplot),他以馬鈴薯發家,他首次將馬鈴薯脫水、冷凍,從而得以與麥當勞的創始人克羅克(Ray Kroc)簽下1億美元的合約。

但是,辛普洛特最重要的動作當屬遇到愛德荷州西南部的孿生兄弟喬與瓦特‧帕金森(Joe and Ward Parkinson)之後所做出的決定。當時,帕金森兄弟正在尋找投資人,投資生產64K的DRAM芯片,即一種多功能芯片,可用於很多電子設備的短期記憶卡。美光並不是生產64K DRAM的首家公司,但是,他們想要生產一款市場上最小的記憶卡。

1980年代,辛普洛特為這家公司出資了100萬美元,占40%的股份,15年後,已經價值40億美元,他因此被譽為「西部最瘋狂的億萬富翁」。

早期,美光把生產的64K DRAM出售給首批生產和出售個人電腦的公司,因為銷售強勁,公司於1984年6月上市。

但是,半導體產業是出了名的競爭激烈行業,美光芯片很快成為價格戰競爭高度激烈的產品元件之一。成立工廠生產DRAM非常昂貴,如今要建成一個這樣的工廠得耗資30億美元,而且,每18個月就得升級設備,花費要1億美元到300萬美元不等。

由於DRAM可應用於幾乎所有的個人電腦和其他眾多電子設備,大膽的企業家或技術專家都看好了這一潛力金礦,不過,他們的成功與設備的銷售狀況息息相關。

臺灣半導體行業市場研究公司集邦科技(Trendforce)部門資深經理吳雅婷(Avril Wu)說:「因為每個電子設備都需要DRAM,所以,DRAM永遠不會消亡,雖然需要巨額投資,但如果運營對路,可賺大錢。」

與日本、韓國競爭

就在美光1984年首次公開募股時期,日本競爭對手引進同類低價電子產品,重挫美國電子產業。80年代,11家美國DRAM廠商停止在國內的生產運營,包括英特爾(Intel)。

但是,美光堅持了下來。1985年,美光成為第一家向國際貿易委員會控告日本公司傾銷的美國公司,這些日本公司包括東芝、富士通、日立和其他三家公司。傾銷是指故意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產品,從而使競爭對手破產。4年後,美光生存下來,而且運營良好,擁有900名員工。

接下來,韓國大企業打入美國市場,大量併購日本芯片廠商,就如同當初日本併購美國公司——他們充斥芯片市場,拉低價格。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對於韓國巨頭的崛起,美光竟然負有部分責任,因為美光是首次將其產品專利授予韓國三星的幾家公司之一。


對於韓國企業的後來崛起,大量併購日本芯片廠商,美光也有責任,因為美光是首次將其產品專利授予韓國三星的公司之一。(Getty Images)

起落興衰中求生存

DRAM產業的起落興衰一直持續至90年代,韓國公司不斷實行併購,日本公司被淘汰出局,臺灣公司嶄露頭角。

美光通過併購在低谷階段無法生存的公司,成為美國一代不敗梟雄。1998年,美光耗資8億美元收購了德克薩斯器材公司的DRAM分部,之後又於2012年耗資20億美元收購了日本Elpida公司,而對Elpida的收購尤為時宜,因為Elpida是蘋果的供應商。

經過了37年的打拚,美光悄然成為一家國際性的巨頭公司。美光的名氣雖然不及高通(Qualcomm)和英特爾(Intel),但是其規模還是很強大,在全球13個國家設有辦事處,超過3萬名員工,其中5000名員工留守愛德荷州。除了博伊西市,美光還在猶他州、維吉尼亞州和海外設有生產基地,輕鬆成為愛德荷州最大的公司,市值220億美元。在韓國公司占據主導的這一行業,美光成為獨樹一幟的美國代表。

即使如今,美光的財務狀況和股市行情仍然與DRAM的市場需求,尤其是個人電腦的銷售量緊密相關。

2011年10月,美光的股價還不到5美元,多虧了智能手機的銷售和Elpida的訂單,公司股價於2014年11月升至10年新高——35.95美元,但9個月後,美光的股價下跌了49%,即便紫光最終不能與之達成協議,但是,這位多年來併購其他公司的獵頭,如今自身已經被看作是被併購的目標。

中國的科技野心

紫光欲併購美光,分析人士認為,不太可能通過。但是,大談這一交易預示著美國科技公司新地域政治時代的來臨。80年代和90年代目睹了亞洲企業巨頭以低成本價格將美國公司擠出該行業,白領和藍領工人也統統因此失去工作。


紫光欲併購美光,分析人士認為不太可能通過,但是此交易預示著美國科技公司新地域政治時代的來臨。(網路擷圖)

如今,美國留存的科技公司面臨一個新的問題:如何進入巨大的中國市場,卻依然不失控自己的知識產權。中國2014年消費了全球DRAM市場產出的20%,2015年底預計將消費40%。

但是,中共政府急於提振其國內技術產業,所採用的策略看上去就是引誘外資公司分享知識產權或者收購外資公司,像英特爾和高通這樣的公司已經與中共政府支持的公司達成投資交易,這並不構成什麼策略優勢,只是這些交易能否確保公司持續進入中國市場,或者說是否是個漸進的開端,目前還不清楚。

高科技貿易戰無人勝出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霍爾曼‧詹金斯(Holman W. Jenkins)認為,美國和中國正在進行一場高科技戰,這可能還沒怎麼引人注意。自從斯諾登洩密事件,稱外國設備進入中國都安裝有美國聯邦調查局CIA控制的後門,中共就開始疑神疑鬼。最近清華紫光被北京當局選中,成為瘋狂併購半導體產業公司的工具,目標是擺脫對外國高科技產品的依賴。中國銀行、軍事與政府敏感機構都被要求在2020年之前實現這一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中共強取在中國有分公司的西方公司的控股,因此,清華紫光得以獲取Intel15億美元的投資,得以併購惠普公司在中國的網路系統公司股份。

這十年來,華盛頓一直想要把中國兩大電訊設備製造商——華為和中興通訊擠出美國市場。暢銷新書《魔鬼艦隊》(Ghost Fleet)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當北京政府出現關鍵性的轉折,而美國的現代武器系統停止運行時,一個關鍵的時刻就會來臨。

中共會發現自己的IP網並不好用,比如,當中共領導人發現他們必須使用中國製造的安全電話不是iPhone時,就會發現不好用。中共太愚蠢了,竟然認為只要通過複製、剽竊就可以趕上美國的高端科技產業。為了實現半導體產業的自給自足,中共就算是實踐其1700億美元的投資計畫,最終還是會發現,它的這種想法是極其荒謬的。◇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