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程式化交易吞沒救市資金
最近,中國監管層在調查股市惡意做空過程中,逐漸把目標鎖定在程式化交易上。在被限制交易的帳戶中,大多是程式化交易類產品。業內人士稱,程式化交易可能是救市資金高速「失血」的原因,救市後發生的幾次盤中暴跌,與救市資金受不了程式化攻擊等有密切關係。
文 _ 賀詩成
程式化交易受到監管層關注
7月底以來,中國管理層對惡意做空股市的調查開始具體化,通過暫停帳戶等手段,使程式化交易浮出水面。事件經歷過程如下:
7月31日,證監會突然宣布對24個帳戶採取限制交易措施,程式化交易首次成為目標。陸媒記者梳理發現,此次暫停帳戶除9個自然人外,機構帳戶中大多數為程式化交易類產品。
當天,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程式化交易具有頻繁申報等特徵,產生助漲助跌作用,特別是在近期股市大幅波動期間對市場的影響更為明顯。
8月3日,《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日報》、《證券時報》等四大證券報,均以採訪證監會有關負責人的形式,在頭版頭條位置聚焦「程式化交易監管規則」的問題,提到部分帳戶連續抬升或打壓權重股,應警惕程式化交易操縱市場。
8月7日,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再次強調,要加強程式化交易和客戶管理,嚴禁利用程式化交易惡意做空。上交所同時也明確表示,「通過電腦程式自動批量申報下單,影響市場正常交易秩序或者交易系統安全」為異常交易行為。
救市資金為何高速失血?
美國東灣資本負責人胡曉輝表示,程式化交易在正常情況下和其它交易方式差不多,有的掙錢,有的虧錢,整體結果就是平均概率分布。但是,這種交易具有成交高效精準、抓偏差能力強、單邊套利、總體短線風格等幾個特性,成為救市資金的剋星。
胡曉輝表示,市場在均衡狀態下,程式化交易沒有額外利益。但救市資金的進入打破市場均衡,出現偏差,這就給程式化交易帶來額外收益,在市場不斷震盪來回的行情下,程式化的成交高效、精準、短線的特徵,正好能夠吃掉這些救市資金,成為救市資金的收割機。
胡曉輝解釋說,在電腦程式快速進攻下,救市資金會高速失血,極其危險。救市資金托價,做維護股市的動作,會變得非常困難。
一周前幾次盤中突然暴跌,與救市資金受不了程式化進攻等有密切關係。
證監會究竟在調查什麼?
A股7月經歷了大幅調整,滬深股指7月的表現為6年來最差。官方認為,股市之所以暴跌,是人為操縱的結果。那麼,證監會具體要調查什麼呢?
彭博新聞社表示,中國打擊股市操縱的最新目標包括「幌騙」(spoofing)行為。
「幌騙」即虛假報價再撤單,指先下單,隨後再取消訂單,以此影響股價。「幌騙者」(spoofer)通過假裝有意在特定價格買進或賣出,製造需求假相,引誘其他交易者進行交易來影響市場。通過這種「幌騙」行為,「幌騙者」可以在新的價格買進或賣出,從而獲利。
今年稍早,美國檢察官曾指控倫敦交易員Navinder Singh Sarao通過該策略造成美股「閃崩」,並讓華爾街5分鐘內蒸發1萬億美元市值。這就是「幌騙」的事例。
極端閃崩導致個股暴跌案例
有研究表明,在一個上升的市場,程式化的高頻交易能降低買賣差價,提高流動性。但在一個下跌的高波動性的市場,該演算法程式ALGOS往往會下令直接關機退出市場,這樣會造成流動性陡降。
類似的閃崩有2010年5月6日,道瓊斯工業指數遭受歷史上最大的單日點數跌幅,過後幾分鐘內迅速恢復,那是令人目瞪口呆的暴跌和暴漲,短短兩、三分鐘內寶潔(P&G)和Accenture等市值50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的大公司股價,經歷了幾美分到10萬美元的奇異旅程(在此時間段成交的交易,後來被宣布無效)。經過5個月的調查,SEC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認定是程式化的高頻交易導致了這次閃崩。
起因是共同基金管理公司Waddel&Feed下了一個41億美元的E-MINIS期貨賣單。
程式化高頻交易迅速放大賣單的影響——電腦的程式化交易短期內消滅了市場上所有的可能買家,其自動發出攻擊性的E-MINIS期貨合約賣出指令,導致價格迅速下跌,然後該程式又迅速自動的互相重複頻繁買進賣出,產生了「熱馬鈴薯」效應(同樣的倉位被反覆來回傳遞),在4分鐘內導致「E-minis」股指期貨價格下跌了3%,期貨價格下跌導致股票市場的溢出效應。
程式化高頻交易自動限制交易和撤離市場,導致流動性迅速蒸發,造成寶潔和Accenture等股票的大跌。
這是一個從股指期貨閃崩導致個股暴跌的典型案例,其中程式化高頻交易扮演了「無主觀惡意」的魔鬼終結者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