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新社咖啡 果香花海中的香醇感動
日據時代,臺灣新社所出產的優質咖啡曾經紅極一時,是專供日本天皇的御用極品咖啡。戰後民生物資缺乏,咖啡此種奢侈性產品頓失市場,被糧食果園所取代。近年來,在有心人士推廣下,新社咖啡又重現舊日風采……
文 _ 陳柏年 攝影 _ 黃中興
每年11月到12月,當全臺最大的花海展——臺中新社花海節的盛典伊始,立時被四面八方簇擁而來的車輛人潮堵得水洩不通。此花海苗圃歷史悠久,1915年日據時代開發至今,由於新社一帶高海拔,擁有良好的氣候與豐富的物產,還有日人所留下遠東地區最長的虹吸式水管、全臺獨有的白冷圳水利工程,將水源自合歡山引下來,成為苗圃灌溉水源。
利用自然重力原理將白冷圳的溪水送到新社台地的日治時期水利工程倒虹吸管,是新社地區的生命之水,成為當地人飲水思源的象徵,也是歷史活教材。(維基百科)
這些條件使新社得天獨厚,以枇杷、柑桔、桃子、葡萄、高接梨、香菇等農產品馳名全臺,近年更以花海節享譽臺灣。人們年年來此,徜徉在奼紫嫣紅的豔麗花海間,恣情享受新社溫暖的秋陽、純淨的山水,以及多樣的文藝活動與美食等饗宴,當然也少不了芳醇的咖啡點綴其間。然而卻很少人知道,新社不但生產純正的臺灣咖啡,而且還是皇室等級的御用咖啡。
新社咖啡的前世今生
相較於新社其他地區的咖啡莊園多由在地果農轉作,林永豐出身獨特:父親經營企業有成,1986年全家移民澳大利亞後,他在澳大利亞拿了兩個碩士。由於全家承襲澳大利亞傳統英國正統早、午茶喝咖啡的文化薰陶,1988年回臺於新社中興嶺,建立當地第一座西式莊園建築,院中除了種植五葉松、茶花玩賞,還種有幾棵咖啡樹。他說:「剛開始我們種咖啡樹只是好玩,父親自己採收、自己烘焙沖泡,請獅子會、大專的同學等很多朋友來喝,供不應求,被暱稱為『董事長咖啡』。」
很多人以為臺灣只有古坑才產咖啡,其實全臺都能找到種植咖啡的遺跡,最早歷史可以遠溯自19世紀末。林永豐說:「最早是由傳教士引進咖啡的種子,開始在臺灣種咖啡。再來是日據時代,殖民國的日本貴族普遍喜歡喝咖啡,但是從中南美洲進口路途遙遠,因為臺灣是殖民地,氣候緯度又適合,就在這裡用最好阿拉比卡品種大力培育,進貢給天皇家族。所以我們早期的咖啡叫『天皇咖啡』。」
西元1918年,日人在嘉義農業試驗支所展開全臺各地咖啡栽種研究,後來成立「圖南產業會社」,開始大量栽種咖啡,並於1928年成功試銷日本,當時幾乎全臺灣都試種過咖啡。無奈太平洋戰爭爆發,糧食作物需求迫切,咖啡產業逐漸被人遺忘。林永豐說:「早年咖啡在臺灣算奢侈品,需要很多人力,臺灣人吃都吃不飽了怎麼還去種?所以很多咖啡園都荒廢了,往谷關那個方向的山區裡有很多荒廢的野生咖啡樹,豆子掉在地上都沒有人管。但是這三、四十年來,臺灣已經跟上國際腳步,會品嘗真正好的咖啡,所以又開始興盛起來。古坑咖啡是最先有名的,後來新社這邊農民發現了很多荒廢的咖啡樹,慢慢集中、培育,又經臺中新社農會的指導,成立產銷班,所以新社咖啡重新崛起。」
五年前林爸爸退休,覺得咖啡事業可行,於是集結在地果農開闢園地,種了近千棵咖啡樹,於2012年7月結合當地的咖啡農共同創立了新社咖啡產銷班,將自家生產的咖啡豆命名為「林品(蜥蜴)咖啡」,因為咖啡樹採安全、無毒方式栽培,常見蜥蜴在咖啡樹上棲息、吃害蟲,猶如守護神一般;而蜥蜴英文Lizard又與「林」音相近,就以「Linzard」為自家生產咖啡的商標。林永豐說:「我們在臺中新社成立安全、無毒的咖啡農場,展開咖啡豆的配育及烘焙研究,就是希望把最好的西方咖啡文化帶回來給國人。」
好山好水 好咖啡
新社咖啡產銷班雖然僅成立一年多,但是已經擁有林品(蜥蜴)咖啡、那蘭朵咖啡、陳勝樂咖啡、欣品咖啡、奇雀咖啡、益咖啡、高山咖啡、公道咖啡、牛樟咖啡等,陸續推出優質品牌。這是因為新社種植咖啡,有其他地區望塵莫及的優越條件。
林永豐說:「我們咖啡獨到之處,是位於海拔500到1000公尺,溫差大,早上常有霧氣露水,是阿拉比卡咖啡豆咖啡最喜歡的氣候,水源豐沛純淨又沒有工業污染,非常適合種植咖啡。」
新社咖啡園位於海拔500到1000公尺,溫差大,清晨常有霧氣露水,水源豐沛純淨,非常適合種植咖啡。圖為林品咖啡。(新社咖啡產銷班提供)
阿拉比卡咖啡優雅的口味一向是老饕的最愛,新社的農產品馳名臺灣已久,種植頂級品種的阿拉比卡咖啡更是滑順香醇,難怪一向經營果園的陳勝樂夫婦會轉種咖啡,並且自擁品牌。陳勝樂自言當初會轉作,是嚮往比較悠閒的生活方式。即如新社咖啡最早的品牌「那蘭朵」名稱,就是藏語「自由不受拘束」之意。陳勝樂的太太謝月里說:「我們本來種果園,但是一方面是爸媽體力不夠了,一方面是希望生活步調不要那麼趕。像桃子熟的時候今天不採明天就軟了,一大早5點要採收,中午12點就要裝箱,忙起來的時候生活品質很差,沒辦法好好吃飯。但是咖啡果實紅了,等幾天再採都沒問題,而且不大費心,沒有什麼蟲害,不需要太多肥料水分。就是比較慢活、享受的生活。」就這樣,他們自1999年就開始種植咖啡,至今十多年。謝月里說:「一開始不知道我們種的咖啡好不好,一些好朋友拿去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簡稱SCAA)評鑑比賽,就獲得特等獎、二等獎、頭等獎等等。」這樣的佳績讓陳姓夫婦信心大增,更加認真投入咖啡的栽培。
嚮往悠閒慢活的生活方式,陳勝樂與謝月里夫婦從果樹轉種咖啡,很快就種出美國精品咖啡協會評鑑比賽特等獎咖啡豆。
謝月里回憶新社咖啡農第一年參加臺中中區精品咖啡品鑑,拿出六支豆子比賽就奪得前五名,品質令人驚豔。當日籍的國際評審師山上出老師品味陳勝樂的咖啡,一語道出咖啡帶有特殊的果香,但一時想不出是什麼味道。謝月里說:「他想了很久才告訴我們這個咖啡有桃子香,因為我們種在桃樹下。」由於咖啡身處果香花海圍繞之處,香味更顯相得益彰。由於種植咖啡,陳勝樂夫婦跳脫原來經營果園的生活圈,認識了各行各業喜愛喝咖啡的好朋友。她笑著說:「喜歡喝咖啡的人似乎層次都比較高,我們也學到了不少的東西。」
在地生產 新鮮健康
新社咖啡還有一個進口咖啡比不上的好處,那就是「新鮮」。許多人會懷疑咖啡豆可以久存不壞,為何要喝新鮮的?林永豐說:「新鮮很重要,因為進口咖啡至少等船運一兩個月,在儲藏、運輸及販賣過程普遍用大麻袋裝,沒有和空氣阻絕,加上臺灣環境高溫潮濕,都可能產生赭麴毒素(Aspergillus
Ochraceus),也就是俗稱的咖啡麴毒素,外表看不出來,喝下去會導致心悸頭暈。但是喝新鮮的就不會有這種副作用。」謝月里也說:「我們一禮拜大概烘兩鍋,每天大約賣300磅。通常客人除非經營咖啡店或是經營量很大,我們才給他一磅的豆子,要不然就半磅、半磅的給,以新鮮度為主。」
優質咖啡,來自細心與環保的道德經營。圖為新社新鮮的珍貴咖啡豆。(新社咖啡產銷班提供)
博學的林永豐對咖啡的好處如數家珍:「常喝咖啡可以讓心血管更有彈性,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發率。據媒體報導:希臘北愛琴海有一個島嶼叫伊卡利亞島(Ikaria),老年人平均壽命近90歲,幾乎沒有失憶症,每天都喝數杯咖啡(相關研究指出:一般體型的人每天喝300CC的咖啡並不算過量),不會有睡不著的問題。咖啡偏苦,對心臟好。西方最大抗氧化劑的來源就是咖啡,東方是茶。因為西方人占全球四分之三,所以咖啡是全世界最普遍的抗氧化飲料。」
優質咖啡,來自細心與環保的道德經營。林永豐認真的說:「我們從採收、製作、烘焙到消費者手中,大概兩個星期左右,品質很新鮮,沒有任何添加香料。我們以人工採豆,目視紅熟的才採收下來,還要挑豆,把破裂的、不好的豆子挑掉,都是用人工。而且我們是良心事業,工酬絕對高於最低薪資,才能永續發展。人工採收後,我們用傳統竹簍曬乾,機器去皮、去殼,烘焙出最好的咖啡。我們的咖啡從9月開始銷售,到現在12月,七、八成已經被老客戶訂購一空,賣完就沒有了,絕不囤積。因此新社咖啡格外的珍貴。」
咖啡莊園 臺中生活文化
臺中本來就是一個文化城,有東海、逢甲、中山、中國醫藥學院與中興大學,又有國立美術館、文化創意園區等,充滿文藝氣息的街道咖啡館林立,在地種植咖啡可說是水到渠成。林永豐說:「以前歐美國家喝咖啡都是上流社會,皇室伯爵,因為要有錢有閒,才有時間喝咖啡。還要講究器具、吃蛋糕甜點。沒錢的人哪有辦法?所以咖啡是一種文化、一種藝術、一種媒介。」
2013年初,榮獲臺中城市咖啡創意咖啡比賽全國專業組第三名,堪稱咖啡達人的林永豐說,好咖啡因為量少質精,沖泡咖啡要非常專注,首先必須了解豆子的特性,使用虹吸式煮法時應掌控咖啡粉量、火候及時間,全神貫注才能調製出最香醇的咖啡。所以一位專業的咖啡師不會過量地沖泡給太多的顧客喝,不然很容易就精疲力盡,導致品質下降。而品咖啡的學問和品酒相比毫不遜色,他說:「黑咖啡不要高溫喝,先放置數分鐘後再慢慢地品嘗,分階段感受她的韻味(aroma)及回甘(body)程度。外國人一喝喝兩個小時,因為不同的溫度喝有不同的口感。」
新社咖啡產銷班,配合臺中市政府有推廣城市咖啡的構想,把優質咖啡與城市文化結合起來。咖啡相關產業有三級,第一級就是產業人員,生產的咖啡農;第二級是烘焙與中盤商;第三級則是咖啡廳、店,販賣與煮咖啡。新社咖啡未來是希望一、二、三級的整合,成為名副其實的咖啡莊園。藉由實際參訪新社的咖啡莊園體驗之旅,遊客可以深入了解咖啡的生產、製作過程,及烘焙、品味的知識,享受專業沖泡的咖啡,進行一氣呵成的咖啡產銷領域。林永豐說:「在臺灣扎根,行銷世界永續經營是我們的目標,希望將來全世界都知道,臺灣不只是有好的茶,還生產好的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