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希望进军中国的外国媒体来说,有消息被中国媒体广为转载并引起读者讨论,定会感到高兴。德国之声介绍纪录片Losers and Winners“失败者和胜利者”的新闻(2006年11月13日),经新华社旗下的《环球时报》率先转载并通过新华网在中国广为流传,并引起诸多网客讨论。但德国之声如果看到这篇报导经过修改标题,删节关键内容之后,已变身为中国媒体借德国之声之口宣传中国工人艰苦奋斗精神的片子,并引发部份网客民族骄傲感后,一定感觉错愕。德国之声这篇新闻标题与片名“失败者和胜利者”相同;而《环球时报》则将标题改为“德国之声:中国工人的干劲让德国人震撼”,“妙剪回春”地将一篇比较两国工人各自深陷于其中的困境,变成了德国人赞扬中国工人的题目,中国劳工在权利方面的“失败者”形象一扫而光。
对于希望进军中国的外国媒体来说,有消息被中国媒体广为转载并引起读者讨论,定会感到高兴。德国之声介绍纪录片Losers and Winners“失败者和胜利者”的新闻(2006年11月13日),经新华社旗下的《环球时报》率先转载并通过新华网在中国广为流传,并引起诸多网客讨论。但德国之声如果看到这篇报导经过修改标题,删节关键内容之后,已变身为中国媒体借德国之声之口宣传中国工人艰苦奋斗精神的片子,并引发部份网客民族骄傲感后,一定感觉错愕。德国之声这篇新闻标题与片名“失败者和胜利者”相同;而《环球时报》则将标题改为“德国之声:中国工人的干劲让德国人震撼”,“妙剪回春”地将一篇比较两国工人各自深陷于其中的困境,变成了德国人赞扬中国工人的题目,中国劳工在权利方面的“失败者”形象一扫而光。
第三段话被删,则完全改变了德国之声那篇报导的主旨。原报导开头有一段为“新闻眼”的话:“在这场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博弈中,究竟谁是‘失败者’,谁是‘胜利者’?德国导演弗兰克和吕肯的纪录片‘Losers and Winners’展示了这真实的一幕。”这段话《环球时报》亦予以保留,但在倒数第二段最紧要之处,《环球时报》却做了手脚。且看德国之声报导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