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希望进军中国的外国媒体来说,有消息被中国媒体广为转载并引起读者讨论,定会感到高兴。德国之声介绍纪录片Losers and Winners“失败者和胜利者”的新闻(2006年11月13日),经新华社旗下的《环球时报》率先转载并通过新华网在中国广为流传,并引起诸多网客讨论。但德国之声如果看到这篇报导经过修改标题,删节关键内容之后,已变身为中国媒体借德国之声之口宣传中国工人艰苦奋斗精神的片子,并引发部份网客民族骄傲感后,一定感觉错愕。德国之声这篇新闻标题与片名“失败者和胜利者”相同;而《环球时报》则将标题改为“德国之声:中国工人的干劲让德国人震撼”,“妙剪回春”地将一篇比较两国工人各自深陷于其中的困境,变成了德国人赞扬中国工人的题目,中国劳工在权利方面的“失败者”形象一扫而光。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自由评论 正体版       列印机版

中国媒体制造的陷阱

图:一篇对比中德劳动力处境的纪录片,经过中国编辑“高明”的剪接,竟然成了中国工人远渡重洋到欧洲展示吃苦耐劳精神并让老外们感动至深的片子。(PETER PARKS/AFP/Getty Images)

文 ◎ 何清涟 图 ◎ Getty Images

对于希望进军中国的外国媒体来说,有消息被中国媒体广为转载并引起读者讨论,定会感到高兴。德国之声介绍纪录片Losers and Winners“失败者和胜利者”的新闻(2006年11月13日),经新华社旗下的《环球时报》率先转载并通过新华网在中国广为流传,并引起诸多网客讨论。但德国之声如果看到这篇报导经过修改标题,删节关键内容之后,已变身为中国媒体借德国之声之口宣传中国工人艰苦奋斗精神的片子,并引发部份网客民族骄傲感后,一定感觉错愕。德国之声这篇新闻标题与片名“失败者和胜利者”相同;而《环球时报》则将标题改为“德国之声:中国工人的干劲让德国人震撼”,“妙剪回春”地将一篇比较两国工人各自深陷于其中的困境,变成了德国人赞扬中国工人的题目,中国劳工在权利方面的“失败者”形象一扫而光。 

德国之声的报导共计2,080字左右,《环球时报》的转载计1,100字左右。除了对情况描述略有删节之外,还删掉了以下3段话: 

第一段是:“相比于工人的清贫,负责此项目的兖矿党委书记莫立崎(音)却期望能早早地开上‘大奔’。对于德方的一些安全建议,这名负责人认为:‘德国人就是不敢承担责任,稍微出点格的事情都不敢做。毛主席有句话是: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没有一点牺牲的精神,哪有兖钢的今天?我们在地下 800米矿井工作的工人,头上哪天不是嘎扎嘎扎地响,那能没有一点危险吗?要是按照德国人的做法,那就别干了。’” 

这段话之所被删,是因为中国早就“荣膺”“世界煤矿死亡率最高之国”。所以中国人现在也懂得要清除带血的GDP。莫书记的话放在毛泽东时代,绝对可以与“王铁人语录”媲美,但今天这观念却会引起国内有头脑的读者反感。 

其次是删掉了“这名貌似严肃的党委书记讲话充满了幽默,面对镜头的直白讲述,经常引发满场德国观众的大笑:‘我们来到德国,觉得很多东西需要学习,首先是德国人好绿化,为了爱护植被甚至绕道走;其次是全民健身,还很爱护小动物……如果中国工地上有这么多野鸽子,那恐怕早被工人吃光了……如果我还能来德国,我希望能将德国空中客车的生产基地都搬到中国去。’” 
这段话被删,与《环球时报》制作的标题有关,既然只需要突出德国人的震憾,也就没必要让莫书记表达德国也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第三段话被删,则完全改变了德国之声那篇报导的主旨。原报导开头有一段为“新闻眼”的话:“在这场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博弈中,究竟谁是‘失败者’,谁是‘胜利者’?德国导演弗兰克和吕肯的纪录片‘Losers and Winners’展示了这真实的一幕。”这段话《环球时报》亦予以保留,但在倒数第二段最紧要之处,《环球时报》却做了手脚。且看德国之声报导的原文: 

“那么究竟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呢?导演吕肯并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这必须由观众自己决定。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德国和中国工人都是失败者:中国工人拚命地工作,却看不到一点美好的前途;德国工人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关闭了祖辈相传的矿井,心灵的苦闷难以表述。受益的当然是他们的雇主,成为了更高层面的康采恩,至于更多的内涵,需要观众自己去体会。’” 

《环球时报》对这段话只保留了前面4句话,从“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开始,所有的话全部删去。全篇文章亦以德国之声原文结尾“影片最后一幕只是一段字:2006年,兖钢从德国引进的两座7.63米焦炉,第一次投料产出50吨冶金焦炭,标志着中国成功吸收了德国技术,中国的炼焦技术由此一步跨越了20年。” 

一篇对比中德劳动力处境的纪录片,经过中国编辑“高明”的剪接,竟然成了中国工人远渡重洋到欧洲展示吃苦耐劳精神并让老外们感动至深的片子,同时还借外国媒体的口表达了中国只要凭着艰苦奋斗,就能迅速超越发达国家──能不佩服中国政府宣传文化的高深博大吗? 

中国媒体制造的陷阱当然不止这一处,有关台湾、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领导人访问他国时的报导,只要留心,总能在关键处找出许多与外媒报导的事实不同之处。 

    转自《华夏电子报》X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维州枪案 善与恶的对峙(第16期) ---2007/04/26刊
  • 没有怨恨的社区(第16期) ---2007/04/26刊
  • “善”能使人类坚不可摧(第16期) ---2007/04/26刊
  • 美中媒体报导校园枪击案的异同(第16期) ---2007/04/26刊
  • 相关文章
  • 中国加入世贸的承诺和履行情况(第15期) ---2007/04/19刊
  • 千年前中国人利用石油制墨(第14期) ---2007/04/12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