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舉國體制狠奪金牌 專家析中共三大弊病

舉國體制狠奪金牌 專家析中共三大弊病(大紀元製圖)

【新視角聽新聞】巴黎奧運會落幕,中國隊取得不菲的成績,獲得的獎牌數量繼美國之後名列第二。但事實上外界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收聽粵語版播報:https://youtu.be/dDQJNMLt2CQ

但分析認為,與美國不同,中共採用「舉國體制」奪金牌有三大弊病,是以犧牲民間體育為代價的;更有中國業內人士批評,舉國體制催生的奧運金牌是一場政治運動。

巴黎奧運會,中國獲得眾多的獎牌,40面金牌與美國並駕齊驅,獎牌數91枚隨美國之後第二多。

旅美學者胡平對美國之音說,這展現所謂「舉國體制」的「優越性」,表面上很風光,能夠令中國人歡欣鼓舞,同時激發出所謂愛國主義的精神。

但是,胡平說,這種舉國體制本身就有一個極大的問題。首先,對大多數人來說,真可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種從少年起就進行這種訓練的人,到頭來能夠爬上金字塔頂端取得成就的極少極少。大部份人根本達不到那個高度,只是徒然地浪費了青春,而且還常常留下一身的傷殘,所以別的國家就絕不可能這麼做。

第二,胡平聲稱,這種功效的取得是以犧牲捨棄大眾性的、民眾性的體育設施和大眾的體育活動的參與為代價的。

換句話說,如果問問中國老百姓:他們是希望看到奧運會上中國能得到更多的金牌呢,還是希望能夠讓中國老百姓有更多的體育設施,有更多的體育活動的機會和場地呢?毫無疑問,中國人一定是更願意選擇後者,而不是前者。

第三,中國現在是個金牌大國,但還稱不上是一個體育大國。它之所以能夠成為金牌大國,恰恰是它以犧牲使它成為體育大國這個代價而獲得的。

美國、澳洲等西方國家首先是體育大國,之後才是金牌大圖。他們將更多的資源用在提高和普及廣大民眾參加體育活動之上,這才是體現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這其實也是符合更廣大的人民的需要。

胡平認為,無論是從奧林匹克本身的精神而言,或者是從中國人自己的利益而言,這種舉國體制顯然是應該被否定的。

胡平還特別提到,奪金牌的舉國體制是專制政權的專利。他說,中國靠這種做法造就了一小批相當出色的運動頂尖人士,在國際性的運動大賽中能拿到很多的金牌和名次。就這一點來說,這也只有在專制制度之下才可能做到。所以這非但不是中國的優勢,相反,它是中國的一個弊病。

中共樂此不疲地花費巨款,不惜代價去選拔、培養金牌運動員,分析人士認為,是在把金牌作為極權的顏面。

北京獨立媒體人高瑜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中國的運動員、教練員完全是國家財政供養的,也就是用納稅人繳納的錢堆出來的。劉翔獲得金牌之後,根據當年的統計,一塊金牌高達人民幣7億元。 中共政權為甚麼要不惜代價投入金牌的爭奪?就是要把金牌作為極權的顏面。
時事評論人士蔡慎坤也表示,中共為獲得奧運金牌,不惜一切代價去選拔、培養運動員,有些比賽項目從小培養奧運選手,這與西方國家有明顯差異。

蔡慎坤稱,西方國家有職業選手,但很多在從事其它工作,而且西方國家也沒有專門針對奧運冠軍的培養機構或組織來進行訓練和撥款,很多冠軍都是從業餘體育形成的。

蔡慎坤認為,作為人口大國,中共集中精力並以舉國之力打造大量優秀運動員,能夠取得91枚奧運獎牌也不令人意外。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一員工家屬孫楠對自由亞洲說,當局對國家隊運動員的投入巨大,但對民間體育的投入微乎其微。

中共對民間體育幾乎沒有甚麼投入,孫楠有親戚也在國家體育總局工作,而她是從事民間體育的,但是他們很窮。基本上不怎麼有機會獲得撥款,如果國家往民間撥款,某一個項目水平可能會提高一截。

她認為,這根本不是體育,而是政治運動,就像當年大煉鋼鐵一樣。

江蘇網民查武全也對自由亞洲表示,數十年來,中共政府投入巨資培養奧運冠軍,普通百姓對獲得奧運金牌的中國運動員並不會感到自豪。

奧運金牌數量也不能代表中國人的身體健康;因為這個機制訓練出來的是一個體育比賽機器。中國人民的身體素質相對較差,因為不太重視體育,即便是學校的成績考核,體育也都不是很重要的。

高瑜也表示,中國普通民眾沒有免費醫療、免費教育,舉國體制並不能增強全國人的體質。奧運健兒正像網民說的「老爺養的蛐蛐」,罐裡養著,敗了就棄如敝履。

時事評論員,旅美華人牧師郭寶勝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體育已經被中共高度政治化。中共政權發展體育的目的就是證明其偉光正。因為中國發展體育的體制是舉國體制,整個國家、整個行政主導全國的力量資源用來奪金牌、奪獎牌,這點跟西方國家、美國、台灣等等是完全不一樣的。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程靜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54716)

責任編輯:Vion L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雜誌購買網址:https://shop.epochweekly.com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