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中立反害到自己 中共對胡塞態度轉變
假中立反害到自己 中共對胡塞態度轉變(大紀元製圖)
【新視角聽新聞】在胡塞(Houthi)武裝叛亂分子對紅海商船的襲擊顯著威脅到中國的經濟命脈時,中共開始變調,從其「中立」立場改為批評胡塞武裝,呼籲「確保紅海航行安全」。
一位向歐洲出口中國製造商品的意大利商人表示, 紅海危機讓很多公司在考慮把供應鏈撤出中國,並轉向離歐洲更近的地方,例如印度。
在胡塞(Houthi)武裝叛亂分子對紅海商船的襲擊,已經明顯的威脅到中國經濟命脈時,中共開始變調了,從原本的「中立」立場,改為批評胡塞武裝,高聲呼籲「確保紅海航行安全」。
但是,與伊朗結盟的也門叛軍胡塞武裝對紅海航運的襲擊,早已經在中國本已不景氣的脆弱經濟傷口上又撒了一把鹽。中共可能沒有想到,它對胡塞等恐怖組織的「中立」立場,正在反過來成為扼殺中國經濟的又一把利劍。
在胡塞武裝對紅海商船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襲擊,並且使得紅海航道幾乎陷入癱瘓時,中共開始調整其立場,從不願譴責胡塞,變調為公開批評。
1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以零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一項決議,向胡塞武裝表示「最強烈的」譴責。中共沒有反對該決議案,但是投了棄權票。
之後,中共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呼籲胡塞武裝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要求,「立即停止襲擾民用船隻的行為,尊重各國在紅海水域的航行自由」。
1月14日,中共外長王毅在開羅會見埃及外長時表示關切紅海局勢,並說:「呼籲胡塞武裝停止襲擾民船的行為,維護全球產供鏈暢通和國際貿易秩序。」
1月18日,中共商務部發言人說「紅海是重要的國際貿易通道」,並表示,中方將「與相關部門加強協調,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及時為外貿企業提供支持和幫助」。
不過,中共商務部並沒有就如何化解紅海航道危機而發出任何外交或軍事援助訊號。
據信,美國已向中共表示,希望利用中共與德黑蘭的密切關係,看中共是否可以向支持胡塞武裝的伊朗施壓。
分析人士認為,中共可能不會透過軍事行動直接干預或向伊朗施壓,而是更願意與國際組織發表一般性聲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中東問題專家尹剛(Yin Gang,音譯)對《金融時報》說:「伊朗支持胡塞武裝,所以中共不會在這個問題上直接與伊朗交涉。」
中共軍隊在位於紅海口的吉布提(Djibouti)設有海軍基地,但分析人士認為,中共軍隊參與任何針對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或支持美國的政策都是違背了北京在該地區的外交政策。
在華東師範大學擔任政治與國際關係教授的約瑟夫‧格雷戈里‧馬奧尼(Josef Gregory Mahoney)說:「除了與主權和聯合國維和行動直接相關的事務外,中共已明確表示,原則上將儘可能避免捲入軍事衝突。」
為了各種利益,中共多年來投入巨資在中東建立密切關係,並在以哈衝突中支持巴勒斯坦,在胡塞武裝攻擊紅海商船問題上,從一開始就公開保持「中立」立場。而胡塞對紅海商船的襲擊,更明顯是為了報復以色列對加沙的軍事行動。
1月11日開始,美國和英國對胡塞武裝發動了一系列攻擊,以阻止胡塞武裝分子繼續襲擊紅海商船。
1月17日,美國重新將胡塞武裝列為特別指定的全球恐怖分子,這將使胡塞武裝在國際上被定性,並為美國切斷其部份金融聯繫開闢了道路。此前,拜登曾於2021年上台之際,取消了前特朗普政府對胡塞武裝的外國恐怖組織(FTO)認定。
中共也隨之逐漸調整其對胡塞武裝的立場。那麼中共為何會改變立場、開始批評胡塞武裝了呢?
中國約一半的原油從伊朗和中東其它國家進口,中國與其第二大貿易夥伴歐盟的大部份貿易也是經過紅海。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尹剛表示,雖然胡塞武裝沒有攻擊中國商船,但其對紅海航道的擾亂已經導致航運成本上升,對中國企業造成「巨大損失」。
尹剛說:「紅海航線對中國商船非常重要,儘管來自中國等國家的貨物可能是安全的,但運費卻增加了……這對中國來說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上海貨櫃運價指數已經升至2022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反映出商船為避免經過紅海而去繞道非洲好望角的改道成本正在增加。
產業研究公司BMI表示,一些物流公司已經報告中國寧波舟山港貨櫃短缺。按貨物噸位計算,寧波/舟山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穆迪分析公司副總監兼高級經濟學家史特凡‧安格里克( Stefan Angrick)表示,中國最大的航運公司——國有的中遠集團(COSCO)——被迫將貨船改道以離開紅海地區,這提高了出口商的成本並造成延誤。安格里克說:「在中國國內經濟看起來狀況不佳的時候,我認為這是一種不受歡迎的逆風。」
安格里克還提到, 面向亞洲的歐洲高科技供應商也會受到干擾,這將給進入最後修復的供應鏈的帶來再一次的新風險,因為供應鏈在COVID病毒大流行和俄烏戰爭中,已經一再受到打擊。
作為全球最繁忙航道之一的紅海,一旦發生癱瘓,就進一步暴露了中國出口依賴型經濟,在供應混亂和外部需求衝擊面前是如此脆弱。
總部位於美國的BDI Furniture等一些公司對路透社表示,他們正在更多地依賴土耳其和越南等地的工廠,來減輕供應鏈中斷的影響,這也是西方國家最近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減少對中國供應鏈依賴的行動之一。
中國目前面臨的風險是,面對紅海危機,其它公司將效仿並重新評估他們的去風險策略,可能選擇將生產轉移到離公司更近的地方,這種方法被稱為「近岸外包」(near-shoring)。
而紅海航運的進一步中斷,已經給陷入困境的中國經濟帶來新的壓力,中國經濟正面臨房地產危機、消費需求疲軟、人口萎縮和經濟成長低迷等問題,現在的局勢,無疑是雪上加霜。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程雯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51485)
責任編輯:wym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雜誌購買網址:https://shop.epochweek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