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安倍「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


安倍為《印太戰略》一書撰寫前言,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徹底改變了全球的安全環境,對日本的安全政策提出了嚴峻挑戰。圖為2022年10月11日,一位烏克蘭婦女經過一棟被炸毀的房屋。(Carl Court / Getty Images)

安倍在2007年提出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概念。 他為《印太戰略》一書撰寫前言,稱中共在世界各地擴大影響力, 日美澳印已打造一個重要的框架來應對這一威脅。 安倍擴展日台關係的努力卓有成效,他的繼任者延續了他的政策。

編譯•李清怡

安倍晉三在遇刺前最後一篇文章,為日文版新書《印太戰略》撰寫前言〈致日本版讀者的話〉。安倍在文章中寫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徹底改變了全球的安全環境,對日本的安全政策提出了嚴峻挑戰。」

「在我的第一屆任期時,2007年,我向印度國會發表了題為『兩海交匯』的演講,脫離亞太理念,引入了一個新的地緣政治概念,將印度洋和太平洋設想成一個『自由的海洋』,銘記中共試圖成為軍事超級大國,我還尋求與共享基本價值觀的亞洲國家合作,促成日本、美國、澳洲和印度之間的結盟。」

「自從『兩海交匯』以來,我就公開告知中共的威脅,並取得了成果。甚至英國、法國和德國也向印太地區派遣了海軍艦隊。毫不誇張的說,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理念已經成為全球安全政策的重大轉折點。」

「中共以龐大的經濟實力作後盾,在世界各地擴大影響力,同時建設軍事基地。日本、美國、澳洲和印度已經打造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框架來應對這一威脅,深化彼此共享價值觀的國家之間的聯繫非常重要,包括歐洲國家。」

安倍創「印太」理念 促四國聯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表了由倫登(Brad Lendon)與瑞恩(Andrew Raine)聯合撰寫的分析文章,題為〈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安倍晉三一個短語改變了美國對亞洲和中共的看法〉。

文中提到,對於亞太地區的許多人來說,安倍晉三對此有先見之明:他認識到中共的崛起對美國主導的政治和軍事聯盟體系構成挑戰。

也許安倍在保衛自己的國家(對很多人來說,日本的安全即意味著亞洲更廣泛地區的安全)方面做出的最大貢獻不在於軍事裝備,而在於語言;他創造了一個短語:「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a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如今,這一用詞無處不在,令中共領導人大為惱火。這個短語已經被美國軍方用作口頭禪,也是任何一位有抱負的西方外交官的首選詞彙。

在2007年之前,華盛頓喜歡將亞洲定義為從澳洲到中國乃至美國的全球大片區域,並稱之為「亞太」(Asia-Pacific)。安倍的目標則是鼓勵世界以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亞洲,即「印太」,這一概念跨越印度洋和太平洋,他在2007年首次提出這一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概念。

安倍成為四方安全對話(簡稱Quad)的推手,促成印度與日本、美國和澳洲建立四國夥伴關係。從那以後,中共開始感受到四方聯盟的壓力,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公開指責美國企圖搞印太版北約包圍中共。

安倍去世後,國際戰略研究所日本項目主任沃德(Robert Ward)在談及安倍外交政策時指出,「這是由於他認識到中共的迅速崛起對日本和地區秩序構成威脅。」因此,「無論在日本國內還是國外,他的政治遺產都具有變革性的重要意義,其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安倍改變對台政策 促進日台關係


隨著中共對台灣日益強勢,安倍竭力調整日本對台政策,稱台灣為「重要的夥伴」、「珍貴的朋友」。圖為2022年7月11日,日台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大樓外設置的牆上,台灣民眾寫滿對於安倍晉三的追思。(Sam Yeh / AFP)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薩克斯(David Sacks)在7月中旬發表題為〈安倍晉三改變日台關係以應對中共威脅〉的撰文中,讚揚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外交政策方面做出了歷史性改變。

薩克斯在文中寫道,安倍晉三在日本的外交政策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以往日本對印太地區事件的反應大致持被動態度,而安倍將日本轉變為積極塑造地區環境的國家。實踐證明,安倍的所有成就中,最重要的遺產當屬深度調整日本的對台政策。

在安倍擔任首相之前,日本官員談起若中共武力犯台日本該如何應對時,都深感不安。安倍認識到中共對台灣的態度日益強硬,便試圖重新調整日本的對台政策。安倍首先公開強調日本和台灣之間擁有共同的價值觀,2015年,安倍開始將台灣稱為「重要的夥伴」、「珍貴的朋友」,日本政府隨後一直延用對台灣的這些稱呼。雖然看似一小步,卻有助於重新構建東京關於台灣的對話。

在安倍的領導下,日本政府很重視與台灣開展雙邊關係。例如,2019年,日本成為「全球合作與培訓框架」(GCTF)的共同發起國,這是台灣和美國於2015年發起的一項倡議,通過舉辦研討會,讓台灣得展示其處理公共衛生、救災、婦女權利和政府管理等事務方面的能力。

安倍卸任後,繼續利用其影響力推動對台政策。2021年11月,他有力地辯稱:「台灣的緊急狀態就是日本的緊急狀態,因此,也是日美同盟的緊急狀態。北京人,尤其是習近平主席,永遠不應對此有任何誤解。」

安倍還與美國和台灣立法者進行三邊對話,並表示:「發生在香港的事情絕不能發生在台灣。」安倍在遇刺前不久,寫過一篇文章發表在《洛杉磯時報》專欄,文中呼籲:「美國做出清晰的表態,保衛台灣免受任何中共的企圖入侵。」

安倍的努力獲得了巨大成功,他的繼任者延續了他的政策。菅義偉和美國總統拜登於2021年4月就台灣問題增加了一項條款,這是日美兩國50年來首次在國家領導人級別的聯合聲明中提到台灣。拜登總統和岸田首相在2022年5月的領導人聯合聲明中,重申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稱之為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因素。


拜登總統和日本岸田首相在2022年5月的領導人聯合聲明中,重申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稱之為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因素。圖為2022年5月23日,拜登與岸田首相見面。(David Mareuil / Getty Images)

這些舉措引起了日本民眾的共鳴。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近四分之三的受訪者支持日本政府參與維護台海和平。台灣人對日本的好感度也創歷史新高。根據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60%的台灣人認為,日本是他們最喜歡的外國,高於2010年的52%。在許多方面,台灣民眾表現出對日本的喜愛度提升,安倍擴展日台雙邊關係的努力卓有成效。

安倍開啟的工作尚未完成。美日兩國亟需加強協調以備戰台灣衝突,這應成為美日同盟的重中之重。隨著中共對台灣日益強勢,安倍竭力調整日本對台政策。安倍晉三在外交事務中留下了重要的遺產,接下來將由他的繼任者來繼承他的遺志。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