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動輒使用威脅外交 結果適得其反
澳洲與中共的關係於2020年4月堪培拉呼籲調查中共病毒起源後跌至谷底。北京隨後對澳洲進口商品包括大麥、葡萄酒等實施報復性貿易政策。圖為2021年澳洲昆士蘭的一個農場。(Lisa Maree Williams /Getty Images)
BBC東亞專家指中共慣用非正規手段處理國際貿易, 如海關延誤、拒絕市場準入、更嚴格的進口檢查等。 但是越來越多國家寧願承受短期的經濟痛苦,以捍衛自己的價值觀、政策和尊嚴。 而抵制中共的經濟威脅,反而會堅定自身的決心。
編譯:李清怡
經濟戰一直是治國方略之一,因此,北京利用其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來達到政治目的也就不足為奇了。中共上癮地採用威脅策略,針對那些北京聲稱「傷害感情」的國家,如澳洲、加拿大和立陶宛。但這種策略已然變得不太管用了。
BBC東亞專家Pratik Jakhar在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撰文,指中共慣用非正規的手段處理國際貿易,且這些手段難以在世貿組織被戳穿,如海關延誤、拒絕市場準入、更嚴格的進口檢查、植物檢疫問題(如針對臺灣的案例)。通常情況下,北京會否認這些措施與其發生政治緊張局勢的國家存在任何聯繫,但中共會確保目標國接收到信息。另外,中共官媒還鼓動民眾抵制,聲稱公眾對目標國義憤填膺。
中共的威脅外交未奏效
立陶宛因允許臺灣在立陶宛建立代表處,中共對其農業、畜牧業和木材業設置障礙規定。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圖)表示,「有時適得其反——壓力會增強國家的韌性。」(Mandel Ngan /Pool /AFP)
這是一個陳詞濫調的劇本,越來越容易讀懂,也越來越不管用了。據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自2010年以來,中共對外國政府和企業動用超過了150次「威脅外交」,一些人士往往誇大這些動作的影響。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紀錄顯示,中共的威脅外交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奏效,很少產生北京想要的效果。
挪威、菲律賓和蒙古曾因惹怒北京而遭到中共的經濟制裁,這幾個國家隨後改變了某種策略或立場。但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寧願承受短期的經濟痛苦,度過難關,捍衛自己的價值觀、政策和尊嚴。而且,抵制中共的經濟勒索或威脅,反而會堅定自身的決心,同時激發其他同等處境國家的信心。
最近發生的例子是立陶宛。這個波羅的海國家因為允許臺灣在立陶宛建立代表處,惹怒了中共。作為回應,中共減少了通往立陶宛的鐵路服務,並對立陶宛的農業、畜牧業和木材業設置障礙規定。
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到目前為止,維爾紐斯(立陶宛首都)一直頑強抵抗,沒有屈服於壓力。事實上,立陶宛國防部已經要求國內消費者扔掉中國手機,並在購買新手機時,避免購買中國手機。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最近告訴《外交政策》雜誌,「有時適得其反——壓力會增強國家的韌性。」
鑑於立陶宛與中國兩國之間的貿易量微乎其微,與菲律賓等國家相比,這個波羅的海國家在面臨北京的經濟威脅時,還不至於那麼脆弱。由於對立陶宛的經濟威脅缺乏強大的槓桿作用,中共可能會通過宣傳機器和戰狼外交加倍對立陶宛進行心理恐嚇。類似的一幕曾經在2020年上演過,當時,由於捷克參議院議長訪問臺灣,中共威脅報復布拉格,但布拉格無視中共的威脅,態度堅決。
事實證明,與中共有更多貿易往來的澳洲,也是北京當局難以破解的硬角。自2017年以來,澳洲與中共的關係呈螺旋式下降,更於2020年4月堪培拉呼籲調查中共病毒起源後,跌至谷底。北京隨後對澳洲進口商品包括大麥、葡萄酒、牛肉和棉花等實施報復性貿易政策。
由於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程度較高,澳洲可以說是最容易受到中共經濟打擊的國家之一。從中國正在發生的電力危機,可見中共對澳洲的煤炭禁令已經出現了反噬作用。儘管目標商品對中國的出口減少了,但澳洲成功地在其他國家找到了買家,當然,並非無需成本。從宏觀層面的整體貿易來看,2020年澳洲對中國的出口額僅下降了大約2%。
如果中共想通過威脅外交來改變澳洲的策略,從而更適應中共的利益,顯然沒有奏效。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儘管北京採取強硬策略,堪培拉並沒有屈服,還不斷提出南海問題和中共對新疆維吾爾族人的打壓。
再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因逮捕華為高管孟晚舟(現已獲釋)而遭到中共的經濟報復和「人質外交」,渥太華沒有屈服於壓力,而且,有些限制性商品,如油菜籽,經過歐洲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繞道轉銷,持續進入中國。
中共對臺灣祭出「鳳梨戰」,然而臺灣的鳳梨保衛戰大大發揮作用,臺灣鳳梨在當地的消費日益增加,對日本和香港的出口也大增。中共將「貿易武器化」適得其反。圖爲臺灣屏東一家鳳梨批發莊。(Sam Yeh /AFP)
離中國大陸更近的臺灣,似乎也在今年早些時候的「鳳梨戰」中勝出。中共祭出的「鳳梨戰」被認為是弱化蔡英文總統在農業領域的支持率。從一開始,臺灣就積極在海外尋找新客戶,並敦促臺灣人多吃鳳梨。最近的貿易數據顯示,臺灣鳳梨在當地的消費日益增加,對日本和香港的出口也大增,臺灣的鳳梨保衛戰大大發揮了作用。從3月到6月,僅日本的鳳梨進口量就達1萬6556噸,相當於去年進口量的八倍多。
如上述案例所示,努力將「貿易武器化」可能會適得其反,反而促使各國減少依賴,加快多元化進程,並促進某種程度的經濟彈性。而且,威脅可能會反噬,令目標國更加清楚中共的負面,甚至促使旁觀國家也重新評估北京作為貿易夥伴的可靠性。與此同時,北京過度使用這些手段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將目標國家推向美國。北京對外國政府(如美國或澳洲)的商業遊說也會受挫。
面臨中共威脅 同理念國家應集體回應
中共使用經濟威脅,可以向國內的民族主義者表明正在懲罰對其進行挑戰的國家,即使失敗了,中國媒體也決然不提遭受挫敗的事。(Greg Baker /AFP)
有觀點認為,中共經濟威脅的最終目的不是迫使他國改變特定政策,而是發出不滿的信號,防止其他國家出現類似的做法,或者說「殺雞儆猴」。即便如此,越來越多國家公開反抗,中共的經濟手段似乎不管用了。澳洲和立陶宛等國不再容忍北京,對未來中共所針對的目標國家,可能會有所啟發。
這一切並不是說中共的經濟威脅應該被忽視或輕視。各國越來越善於降低中共懲罰所帶來的風險,但與此同時,中共也會試圖強化威脅手段,增強刺痛作用。另外,儘管各國可能都有消化壓力的本錢,但公司企業不一定有能力或意願拒絕遵從北京的意願,因為擔心被中國市場拒之門外。
如果讓被中共威脅的受害者獨自承受,那麼,他們很可能會屈服於北京的壓力。面臨威脅,具有相同理念的國家應該集體回應,增強意識,向北京施加影響,讓中共付出代價。美國政府已經公開支持澳洲和立陶宛,歐盟也提出了一項法案,用以震懾和抵制威脅行為。
齊心協力改革世貿組織,修補漏洞,以免中共鑽空子藉機經濟掠奪,也應是當務之急。一些分析人士建議,還可以對中共出口產品徵收懲罰報復性關稅,或者對中共高度依賴的出口產品徵收附加費。
中共正在吸取慘痛的教訓:經濟槓桿不是那麼容易揮舞並轉化為政治勝利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共會在感覺不被尊重時停止採取經濟威脅。中共在國內採取政治強制手段,需要展現出憤怒姿態和行動,不管有效無效。中共使用經濟威脅,在國內是一種利於政治的做法,可以向國內的民族主義者表明,正在懲罰對其進行挑戰的國家,即使失敗了,中國媒體也決然不提遭受挫敗的事。
中共的經濟制裁令澳洲更有信心
澳洲國立大學研究助理薛野(Ye Xue音譯)在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博客「解讀者」(The Interpreter)發表文章,稱中共對澳洲的經濟威脅非但沒有起到懲罰作用,反而給了澳洲更大的信心面對北京,體現在如下三個層面。
首先,洛伊研究所的拉賈(Roland Rajah)對2020年下半年貿易數據的分析表明,鐵礦石的銷售量大大抵銷了受關稅重創的葡萄酒、大麥和煤炭出口。2020年澳洲對中國的商品出口總額為1450億澳元,僅比前一年下降了2%。
第二,中共的經濟制裁促使澳洲企業實現貿易多元化,拉賈的研究表明,大多數被中共鎖定的澳洲行業(葡萄酒除外)都已經試圖轉移至其他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北京只是成功地降低了中國市場對澳洲的重要性,並減輕了貿易作為武器給澳洲製造的恐懼。
第三,澳洲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政治支持。美澳結盟所展現的姿態,令中共感到沮喪,也讓中共對澳洲的懲罰行動付出了額外的代價。
綜上所述,對於堪培拉而言,與北京的關係重塑並不是首要考量,澳洲的這一經歷反而增強了對自己的信心,澳洲可以不再屈服於中共,並真正挑戰中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