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識破戰狼外交 幻想破滅遠離中共


立陶宛在與中共的關係幻想破滅後,逐漸遠離中共,轉向加強與臺灣的關係,3月宣布計畫在臺灣開設貿易代表處。圖為2021年8月10日,立陶宛駐北京大使館。(Jade Gao / AFP)

中共外交官們在世界各地的表現過於妄為, 如中共駐英國大使威脅要報復東道國禁止華為競標英國的5G網路等,外界稱之為戰狼外交。 立陶宛在與中共的關係幻想破滅後,逐漸遠離中共,轉向加強與臺灣的關係。

編譯:李清怡

澳洲國防和戰略政策智囊團——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網站發表了由魏圖(Robert Wihtol)撰寫的書評,他在文中讚揚彭博社記者馬丁(Peter Martin)的新書《中共文職軍隊:塑造戰狼外交》填補了一大歷史文獻空白。

中共妄為的戰狼外交

中共外交官們最近在世界各地的表現過於妄為,外界稱為「戰狼」。例如中共駐英國大使威脅要報復東道國禁止華為競標英國的5G網路;中共外交官在斐濟闖入臺灣國慶活動現場,並毆打主持人。中共幾個赫赫有名的外交官因其公然挑釁行為已然變得臭名昭著。

馬丁(Peter Martin)在他的新書中,大膽揭示了中共從開始對外建交直到如今70年來的作為。

當年毛發動的「文化大革命」,連外交部也未能倖免於難。年輕的外交官聯手對付年長的老同事,很多人被召回北京做自我批評和接受再教育,到1967年,只有一名大使仍留在崗位上。

中共的慣用外交手段就是鑽營奉承、拉攏對手;表現出戲劇性的憤怒;向對方施壓;堅持認為雙邊關係責任全在他國。例如中共在天安門廣場暴力鎮壓學生示威活動後,美國凍結與中共的關係,鄧小平對來訪的前總統尼克松(當時已經退休)說:「美國應該採取主動。」

戰狼們的確表達了中共的立場,但是他們所採用的外交戰術顯然是無效的,因為他們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最大利益。一位歐洲資深外交官感嘆,在與中共打交道的40年裡,沒有結交到可以真正稱得上朋友的同行。

中共的單向外交


英國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在思想評論平臺網站發表評論文章〈中共的單向外交〉。圖為2017年6月26日,彭定康在英國倫敦發布他的新書。(William Edwards/AFP)

英國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前歐盟對外事務專員、現任牛津大學校長彭定康在思想評論平臺網站Project Syndicate發表評論文章,題為〈中共的單向外交〉(China's One-Way Diplomacy)。

彭定康表示,在他擔任最後一任香港總督時,已故的舒爾茨曾經就如何與中共打交道向他提出過明智的建議。舒爾茨是美國近代史上最優秀的政府官員之一,在尼克松總統期間擔任財政部長、里根總統期間擔任國務卿。

彭定康分享道:「舒爾茨告訴我,在他長期的商務和政府工作經驗中,中國共產黨人總是試圖完全按照自己的條件來定義與他國之間的關係,他們希望我們將與中共的關係視為一個美麗而無價的中國式政治花瓶,只要我們不冒險摔碎它,就可以讓我們看一眼甚至摸一摸。根據我的經驗,這就是中共黨人所持態度的精闢總結。但是,這並非主權國家處理彼此之間關係的常規做法,雙邊關係通常是雙方各自做出決定,然後再達成共識,以保護和促進共同的利益。」

有時會涉及一點取捨,甚至很多取捨。一個成熟的主權國家不會因為如下情況就自動地將某些國家拉黑:如某些國家在聯合國投了令其不滿意的票,或者批評其國內政策違反了國際規則和標準。一個成熟的主權國家不會威脅終止貿易關係,或者指示國家大使侮辱謾罵他人。這種行為表現出來的是不懂得最起碼的尊重,而文明、相互合作的民族和國家必須給予對方最起碼的尊重。以下僅舉幾例。

2012年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會見達賴喇嘛,中共凍結了與英國的關係,直到卡梅倫向中共道歉。與臺灣交好有什麼問題嗎?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來沒有統治過臺灣,雖然中共聲稱臺灣是「一個中國」的一部分。也許英國應該重新聲稱對美國擁有主權,因為喬治三世曾經統治過美國。鑑於歷史,考慮到2300萬臺灣人的福祉,中共聲稱對臺灣擁有主權的說法應該受到挑戰。

再來看看澳洲的案例。2020年1月底,外交部長王毅保證,武漢發現的疾病「可防、可控、可治」。但澳洲當局後來發現,中共正在偷偷從澳洲和英國手中購買醫療物資,澳洲政府隨後發出了一個完全合理的呼籲,要求對病毒大流行的原因進行全面公開調查,這引發了中共對澳洲進行一系列強制性的經濟貿易攻擊戰。

面對這一切,自由開放的社會應該共同努力,向中共清晰地傳達一個信息:良好的關係需要尊重和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此外,主權國家在與中共打交道、進行貿易往來和政治交往時,應要求互惠互利。應該爭取讓臺灣在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中獲得成員資格,至少是觀察員身分。自由社會與中共之間的良好關係不是北京共產政權說了算,中共必須尊重國際行為規則和規範,承認他國主權,而不是一味宣稱自己的主權。

立陶宛小國向北京發出大挑戰

日本國際大學助理教授麥基奈特(Vida Macikenaite)在中東歐觀察者網站發表文章,指立陶宛逐漸遠離中共,轉向加強與臺灣的關係。

2月,立陶宛政府宣布,將派遣交通和通信部長參加17+1會議,雖然中共要求的是最高級別官員參加會議。5月下旬,立陶宛正式確認將全面退出17+1,並呼籲其他歐盟國家也退出。立陶宛還於5月通過了一項關於新疆維吾爾族局勢的決議,對中共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與此同時,立陶宛向臺灣靠攏。3月,立陶宛宣布,計畫在臺灣開設貿易代表處,今年夏天有消息證實,臺灣正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

維爾紐斯代表處將是歐洲第一個使用「臺灣」名稱而不是「臺北」,這確實是個激怒中共的問題。立陶宛的官方立場是,這並不違反一個中國的政策。

外界普遍認為,立陶宛的舉動是因為與中共的關係幻想破滅。首先,十年來,立陶宛與中共加強經濟往來,並未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立陶宛對外出口額名單中,對中國大陸的出口排在第22位,數額為3.15億歐元;中共對立陶宛的外國直接投資也很有限,數額為780萬歐元,排名第40位。

還有類似的例子。雖然中國被立陶宛旅遊部門列為優先入境的旅遊國家,但2019年外國人旅遊住宿的近200萬次中,只有2萬1000名登記的是中國遊客。由此引發討論,認為臺灣其實可能才是立陶宛更感興趣的貿易夥伴。

其次,立陶宛對中共的外交模式感到失望,退出了17+1。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稱17+1合作平臺有「分歧」,暗指無法接受這種互動模式。立陶宛內部消息人士指出,中共對他們指手畫腳,如果不滿足中共的要求,中共就間接地發出威脅。此外,在過去的兩年裡,立陶宛國家安全部的一份國家威脅評估報告中,指出中共企圖對立陶宛施加影響,並試圖接管關鍵基礎設施。

還有一點,立陶宛外交政策大力提倡民主價值,尋求支持地區民主。這種想法非常務實,決策者們深切地知道,與民主國家的經濟合作才最有成效,與專制政權互動會帶來巨大的風險。無庸置疑,這種思維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立陶宛與俄羅斯之間的過往經歷。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