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節說文》小暑啟三伏 養生需心平氣和(第四十九集)|#新紀元
觀眾朋友們好!
2021年7月7日 4時49分是小暑。也就是說,每年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爲小暑。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暑,炎熱的意思,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
古書記載:「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於極點,故名也。」
唐詩《小暑六月節》形象鮮明地描述了小暑的光景:「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二十四節氣不僅是指導農業生產的「聖經」,也是指導人們養生、保健的祕寶。這是因為,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人的生命活動也必然與二十四節氣緊密相聯。一年四季的變化隨時影響著人體,二十四節氣的變化不一,也必定會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機能不斷地發生更替。因此,要依從二十四節氣的規律,進行養生與保健。
圖編 陶文/新紀元
今天的《談節說文》專題第四十九集,我們跟大家分享的是《小暑啟三伏 養生需心平氣和》。
小暑節氣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對於小暑節氣的解釋,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這樣描述的:小暑,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因此小暑就可以理解為小熱的意思,雖並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是,在小暑節氣的時候,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盛夏了。
2021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1日,「三伏」長達40天,其中「中伏」是20天。也就是說小暑節氣期間就正是進入三伏天的頭伏。這個期間,因為地面吸收的熱量大於釋放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儲存日趨達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因此也就越來越熱了。在民間還有農諺「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可見其炎熱程度。
(一)民俗
圖編 陶文/新紀元
自宋朝末年時起,在民間出現了在每年小暑過後早稻成熟開鐮食新的習俗。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人們還會把新米做成乾飯,釀成新酒,備上肉蛋和新上市的苦瓜、絲瓜、茄子一起食用。
炎熱的天氣,人們出汗多、消耗大,因而民間有「小暑吃蜜藕」的習俗。早在清咸豐年間,蓮藕就被欽定為御膳貢品了。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適合夏天食用。小暑時節,清甜爽脆的蓮藕無疑是消夏良品。
「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麵,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徐州人入伏有吃羊肉的習俗,稱為「吃伏羊」。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說唱「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二) 夏季養生
按照中醫「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冬病夏治」,一些冬季常發而以陽虛陰寒為主的慢性病,例如:氣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反覆感冒等等這一類「遇寒則發」的疾病要利用「伏夏」旺盛的陽氣進行調養。對身體虛弱的人來說,小暑以後的「三伏日」,正是調整體質、強壯自身陽氣的關鍵時刻。2021年三伏日是 7月11日、7月21日和8月10日。中醫的「三伏貼」就是在「三伏日」貼藥物於人體特定穴位,透過人體經脈的傳導調整臟腑功能,以增強身體陽氣達到防病、治病功能的傳統中醫療法,也是中醫「冬病夏治」的醫療觀的實踐。
2. 夏季養生重養心
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按五臟主時來看,夏季為心所主,故需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中醫養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不過激,心平氣和。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盪,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
《黃帝內經.經脈別論》中提到:「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此為常也。」意思是人和自然是相對應的,故若過度勞累,便會得病。
圖編 陶文/新紀元
如今生活節奏快、競爭力強、接收大量資訊、生活空間擠迫,再加上複雜的人際關係等,使現代人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懂得舒緩這些壓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在費城執業19年的臨床心理學醫師傑西卡·羅素(Jessica Russo)博士認為「打坐對人體的調節是全方位的」。
據美國《時代》雜誌介紹,現代社會人們熱衷於打坐冥想並不是在追求一種時尚,而是因為它的效用。比如它對很多慢性病能起到預防和控制作用,包括心臟病、愛滋病、癌症、不育等,所以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推薦它。另外,它對於多種心理疾病也效果顯著,比如憂鬱症、多動症障礙(hyperactivity)、注意力短缺症(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ADD)等等。
報導中說,不管是東方文化、還是西方科學,都對打坐冥想持肯定態度。很多較保守的醫生也開始對其重視起來。因為他們也看到這絕不是人一時腦袋發熱造成的,而且越來越多的調查結果也在不斷地證實打坐冥想的實效。
在1967年,哈佛醫學院的醫學教授赫伯特・本森(Herbert Benson)對數十名打坐冥想者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打坐冥想能使人消除緊張情緒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使人更加平靜、祥和愉快。本森教授介紹說,他只是想弄明白這流傳了幾千的傳統文化到底是如何作用的。
心理學家丹尼爾﹒柯爾曼(Daniel Goleman) 是這領域的專家。他說:「在過去30年中的研究表明,打坐冥想真的很好,是克服緊張情緒的良方。」不僅如此,他還指出:「最新的研究顯示,打坐冥想會使大腦優化、提高效率。」 柯爾曼曾著有《毀滅性的情緒》(Destructive Emotions)和其它專著,從神經學等角度肯定了佛教徒的打坐冥想。
傳統的東方文化講究天人合一,認為精神與物質是互相作用的。因此,東方除了靜坐,還重視心性的提昇,強調重德,行善。當人能夠思想純淨、去除不必要的雜念時,精神和身體就會優化到最佳狀態。近年來在全球廣傳的法輪大法(又稱:法輪功)倡導以「真、善、忍」指導人們的生活;其五套功法中的第五套功法—神通加持法就是打坐,讓人入靜、入定。(網站:falundafa.org)
羅素表示,她願意推薦法輪大法修煉給大家。「法輪大法是一種基於『真、善、忍』原則的打坐和修煉系統,五套功法簡單易學,非常適合現今這種繁忙工作生活中的人們。」
文章編輯:林慧心
校對審稿:張姬英
圖片編輯:陶文
責任編輯:Jorda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