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氣候變遷」 講清楚說明白
丹麥經濟學家比約恩.隆堡(Bjorn Lomborg)2001年暢銷書《持疑的環保論者》,因立場和環境主義的教條相矛盾,受到各界攻擊。儘管因敢講真話而遭受抹黑,隆堡堅持立場,2020年再出版《扭曲的氣候危機》對「氣候變遷」講清楚說明白。圖為隆堡2011年資料照。(Linda Kastrup / Scanpix Denmark / AFP)
「我們以為暖化危機迫在眉睫,需要最大的關注。卻沒有想到,政客、環保分子以及綠能業者,則透過這樣的錯覺,賺取最大利益。」
《扭曲的氣候危機》這本書,揭開了迷障、戳破了騙局,怎可不讀呢?
文: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巧得很,接到這本《扭曲的氣候危機》書稿的同時,電視上正重播《明天過後》的影片,而且臺灣也發生離奇的全臺大停電,再加上梅雨一直等不到而缺水,乾旱的陰影籠罩。這些都與氣候的變異關係密切,難免讓人對長久以來喧騰不已的「氣候變遷、地球暖化」至「世界末日」災難憂心。
「氣候變遷大迷思」
關於氣候問題早已成為全球課題,迄今已舉行幾十次氣候峰會,而《巴黎氣候協定》就是各國達成的最新協定,各國都承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來應對氣候變遷。該協定記載,到2025年之前,發達國家每年要向開發中國家提供大約1000億美元的援助基金,幫助他們在能源結構和工業化技術上取得發展和改進。而在一百多個簽署國中,美國每年就要獨自承擔75%的費用,亦即大約750億美元。美國要在2025年前把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到比2005年的排放量少26~28%,相當於每年減少排放量大約16億噸。至於超越美國成為最大污染國的中國,目標卻是允許其2030年前碳排達到峰值。
中國是全球最大污染國,《巴黎氣候協定》卻允許其2030年前碳排達到峰值。圖為2016年11月4日,中國內蒙古一座大型鋼鐵廠冒出濃煙。(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巴黎氣候協定》是2015年12月簽訂的,是奧巴馬總統簽署承諾的,當時雖然不會產生成本,但隨實現承諾的政策分階段實施,GDP增長將比其他情況下略為放緩。現在的GDP和原先GDP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就是每年的成本,估計到2030年,該協定將使美國GDP損失1540億至1720億美元,由於美國GDP成長速度略低,經濟損失將在未來持續下去。
我們知道,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美國就希望把外流的製造業拉回國。除了稅收優惠政策缺乏吸引力外,環保也是一個阻擋製造業回流的重要因素。特朗普於2016年入主白宮之後,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資的舉措,在環保方面為企業鬆綁。在這樣的大氣候下,除了稅收優惠,威斯康辛州政府還豁免了高標準的霧霾、溼地等相關環保管控,使得富士康在美投資得以在該州落實。
《巴黎氣候協定》不利美國
特朗普在2017年6月1日的演講中指出:「如果繼續遵守《巴黎氣候協定》以及其他在能源方面對美國強加的苛刻限制,根據國家經濟研究協會的估計,到2025年美國會失去270萬個工作……這個調查報告還顯示,到2040年,遵守上屆政府的承諾將造成以下行業大幅減產:造紙下降12%、水泥下降23%、鋼鐵下降38%、煤炭下降86%、天然氣下降31%。到時國內生產毛額(GDP)將下調3萬億美元,同時要丟失650萬個產業工作機會,而家庭收入將減少7000美元,甚至更多。」於是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但要到2020年底總統大選後才會生效。我們也都知道了,民主黨拜登上臺後立即宣布重新加入該協定,而且還將氣候問題排定為第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並在氣候峰會上宣布美國2030年減排50%。
眾所周知,《巴黎氣候協定》對美國明顯不利,而且是中共等社會主義國家藉「環保」名義,打擊西方資本主義工業、經濟、技術,制定不合理的法規、協定,讓共產社會主義國家有機可乘,反制西方,尤其使美國這個國際警察、西方世界對抗共產邪惡的最後堡壘衰弱,甚至土崩瓦解。這麼明顯的事實難道美國民主黨拜登政府真的看不懂嗎?最可能的解釋是背後隱藏的龐大利益(私利、黨派利益)。
氣候變遷、地球暖化衍生出環境污染問題,於是環保運動蓬勃發展,「保護地球」、「地球優先」、「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口號喧天價響,「生態危機」引導出「生產與環境的矛盾」、「經濟與環保的對決」的課題。自1950年代環保運動萌芽以來,「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就越來越受重視,而二氧化碳的排放逐漸成為焦點,能源動力也就成為主角。
如今,「化石燃料──石油、煤炭、天然氣以及核能源」這些價格最低廉的能源,就成為讓「全球變暖」的主角,於是環保主義者想方設法讓人們害怕化石燃料,辦法就是「聲稱化石燃料會造成災難性的全球變暖」,而為「拯救即將被焚毀的地球」,我們必須尋找,而且不計代價的尋找替代能源,那就是「綠色能源」,於是太陽能和風能發電大力發展起來,而環保新產業也被強力推動,基本上都是「政府」在推動和補貼,不是市場運作產生的,所謂「綠色新政」也就時髦了起來。
場景是:在研發還沒有突破的情況下就擴大規模的量產,實踐證明了效果非常不理想,企業很難生存,就業受創。在全球化下,企業不是從一個州縣搬到另一個州縣,而是搬到另一個國家,對一個國家來說,就業的損失是淨損失。
其實,製造綠色能源本身也會帶來污染,但被有意的掩蓋或低估。舉例來說,太陽能板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四氯化矽就是一種劇毒物質,會對環境造成很大危害。同時在製造太陽能板的過程中,還會消耗大量的傳統能源,包括煤炭和石油,一樣製造大量污染,可以說綠色能源留下的不是綠色而是污染。
製造太陽能板的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傳統能源,包括煤炭和石油,一樣製造大量污染。圖為2021年5月17日美國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一名工人正在安裝太陽能板。(Andrew Caballero-Reynolds/ AFP)
「氣候變遷」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爭論也異常激烈,最常見的說法是「由於人類排放溫室氣體造成了全球變暖,並將導致危險的氣候災難。」同時強調這一結論是科學家的「共識」或是「科學定論」。在一些環境主義信徒眼中,反對此一結論的不但是「反科學」,也是「反人類」,而且會受到無情的身心打壓、攻擊。丹麥經濟學家比約恩.隆堡(Bjorn Lomborg)就是顯例。
「氣候變遷」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話題,爭論也異常激烈。」圖為2015年7月21日位於挪威北部斯瓦爾巴群島斯匹次卑爾根島西海岸的一座冰山。(Dominique Faget/AFP)
隆堡在2001年出版的《持疑的環保論者》(The Skeptical Environmentalist)這本暢銷書中,承認氣候變遷,也承認氣候變暖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但他認為,由於人類的適應性和科技進步,這不會造成災難。由於他的立場和環境主義「人類造成災難性的氣候變遷」的教條相矛盾,受到各界攻擊:聯合國氣候變遷委員會主席將隆堡比作希特勒;丹麥科學欺詐委員會對其著作進行審判,然後宣布隆堡犯了「科學欺詐」(但隨後的政府調查證明隆堡是無辜的);反對他的人企圖用科學欺詐委員會的判決,撤銷其丹麥環境評估研究所所長的職務。他在火車站人們甚至不願意和他站在同一站臺,有一個環境主義者甚至向他扔餡餅。敢講真話的人和書雖然受到抹黑和攻擊,隆堡堅持自己的立場,利用他成為國際名人的機會,持續的為文、著書立說。這本2020年最新出版的《扭曲的氣候危機》,可說是他對「氣候變遷」講清楚說明白的總其成書籍。
《扭曲的氣候危機》書稿立體封面。(好優文化提供)
全書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恐懼的氣氛》,以導論和兩章描繪當前世人對氣候變遷的理解錯得十分離譜的現實。第二部《氣候變遷的真相》,則以三章分別陳述氣候變遷的完整故事、極端天氣或是極端離譜,以及全球暖化會讓我們付出怎樣的代價?第三部《個人努力的神話》,以五章分由〈個人努力作用有限〉、〈無法實現的綠色革命〉、〈為什麼《巴黎協定》會失敗〉、〈選條路走:哪種未來最好〉,以及〈氣候政策重創窮人〉來評斷當今氣候政策。第四部《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由〈基於市場機制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創新?〉、〈簡單但有效的方法適應〉,以及〈地球工程:備案計畫〉等四章提出作者認為的修復氣候變遷較佳方案。最後的第五部《應對氣候變遷和所有其他挑戰》也就是結論,鼓勵世人以樂觀進取的態度,認清現實世界的演化並誠實自信面對所有其他挑戰,讓地球持續轉動、永續發展。
誠如《國家評論》的評語:「如果您只買一本有關氣候變遷的書,那應該就是這本書。因為它認真分析氣候變遷擁護者的主張並維持開放態度,因此在解構他們所倡導的氣候變遷步驟時特別具有破壞性。如果生存是『適度的自由文明』,那在氣候議題上就該透過提供實際解決方案取勝,而不是依靠歇斯底里的話題炒作。……書中主張採取一系列經過成本效益測試的政策來應對氣候變遷和全球貧困……隆堡點出一個重點:對於環境的危言聳聽和歇斯底里,只會模糊掉關於環保議題的焦點,而不是帶來啟發。」
不過,本書中主張以碳稅這個所謂「市場基礎的解決方案」,是典型的政府干預市場方案,是所謂「市場失靈」、「外部性」的庇古式課稅方案,換由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R.Coase)的「產權理論」和「交易成本」理論思考,或許會有另一種較佳解方呢!
是的!「我們以為暖化危機迫在眉睫,需要最大的關注。卻沒有想到,政客、環保分子以及綠能業者,則透過這樣的錯覺,賺取最大利益。」這本書揭開了迷障、戳破了騙局,怎可不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