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緊握歐亞航運 蘇伊士運河撼動世界格局


巨型貨輪長賜號(Ever Given)擱淺蘇伊士運河數日,等待通過運河的船隻累計多達321艘。有報告顯示,長賜輪擱淺恐造成全球貿易每周損失60億到100億美元。(Satellite image ©2021 Maxar Technologies / AFP )

3月23日巨型貨輪長賜號擱淺蘇伊士運河,是該運河150年歷史上出現的最嚴重擁堵事件。 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和紅海,並與印度洋、大西洋相通,緊扼歐亞航運。 1869年蘇伊士運河正式開通,圍繞其展開的故事, 可謂世界各國合縱連橫、紛爭博弈的精采縮影。

文:蔡樂

3月23日7點多,長400米、比埃菲爾鐵塔還長的22萬噸巨型貨輪「長賜號」(Ever Given),滿載著2萬個集裝箱,受到強風等因素影響,船頭、船尾都卡在了蘇伊士運河兩岸,攔住了整個河道。

5天後,等待通過運河的船隻已多達321艘。德國保險公司安聯(Allianz)26日發布報告稱,停運一周將導致全球年貿易成長減少約0.2到0.4個百分點,估計全球貿易每周將損失60億到100億美元。

消息傳來,全球震驚。這被認為是該運河150年歷史上出現的最嚴重擁堵事件,無疑是會被載入史冊的大事。

有網友戲稱,「疫情讓全球飛機停飛,人流被阻斷,如今蘇伊士運河又把航運阻斷,眼看全球化就要擱淺了,莫非這是老天所賜?誰讓它叫Ever Given呢!」

黃金水道 十大運河世界遺產

蘇伊士運河不僅連接地中海和紅海,還與印度洋、大西洋相通,成了緊扼歐洲、亞洲、非洲的交通要衝和黃金水道。

據統計,西歐出產的石油有70%通過蘇伊士運河運送,每年經蘇伊士運河運送的貨物占世界貿易的14%,而正是由於運河的存在,使得亞洲各港口到歐洲的航線縮短了8000到1萬公里,而不用繞道非洲的好望角。每年約近2萬艘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每天蘇伊士運河為埃及政府收進200萬美元的外匯。

早在公元前3400年前的古埃及時期,名叫蘇伊士的埃及法老,下令挖掘了一條「東西方向」的運河來連接紅海與尼羅河。

18世紀末拿破崙占領埃及時,曾計畫修建運河連接地中海與紅海。哪知法國人由於勘探錯誤,誤以為紅海比地中海水面高而無法建成無閘運河,從而放棄了計畫。

我們現在使用的運河是1859年開始、歷時近11年才建造成的。其間英法讓埃及動用了幾十萬人的勞力,當時霍亂猖獗,有12萬人喪失了生命,相當於每修1000米就有738.5人死亡。

直到1869年 11月17日,蘇伊士運河才正式開通,隨後運河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幾次易主,幾次停運。圍繞蘇伊士運河展開的故事,可以說是世界各國合縱連橫、紛爭博弈的精采縮影。

比如二戰期間,德國一度曾想炸毀這條黃金水道,當時英國為了保護這條水運,採用了魔術師的建議,將運河隱藏起來,就是在運河沿岸安裝足夠的探照燈,形成強烈的燈光屏障,成功使用障眼法擾亂了德國空軍飛行員的視線,讓他們失去了攻擊目標。

1956年7月26日,當時的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從而引發了第二次中東戰爭,新加入的博弈對象除了以色列,還有蘇聯和聯合國眾多國家。

蘇伊士運河 曾有14艘船卡8年


1967年,以阿「六日戰爭」後,有14艘船被困在運河道上達八年之久。(STR / AFP)

這次長榮貨輪堵住運河要道,令人聯想到54年前的「蘇伊士運河危機」,當時有14艘船卡在運河內整整8年之久!

1967年,冷戰時期爆發的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以阿「六日戰爭」,以色列占居上風,但僅僅耗費六日的戰爭,卻爆發蘇伊士運河長達八年的危機。

當時以色列迅速奪下蘇伊士運河的東側土地,埃及為保護國界,不惜鑿沉船隻以堵住運河兩端,拒讓任何船隻通過,當時包括西德、瑞典、法國、英國、美國、波蘭、保加利亞及捷克的14艘船皆被困在運河道上,且封鎖竟達八年之久,還一度成為中東衝突用來討價還價的籌碼。

再往前推,在1956年還爆發過一次「蘇伊士運河危機」。

第二次中東戰爭 也曾堵塞運河

一戰後,英國從奧斯曼帝國手中接管下了埃及,1922年埃及獨立,但實際上還是英國的半殖民地,蘇伊士運河則由英國和法國組成的運河管理公司來管理。

二戰結束後的1947年,英國軍隊從運河撤兵,次年在美國的幫助下,以色列國宣告成立。據《聖經》記載,能看到猶太人復國的那一代人,就能看到彌賽亞降臨世間救人。因此美國很多基督徒都積極幫助以色列。不過,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開始反對以色列,旋即爆發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獲得勝利。

1956年,靠軍事政變上臺的納賽爾(Gamal Abdel Nasser)掌管了埃及,他實行阿拉伯民族主義,想靠反對以色列而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袖。為了抗衡英法,納賽爾開始與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發展親密關係,這引起美國的不滿。

1956年7月19日,美國宣布停止向埃及提供援助修建阿斯旺水壩。7月26日,納塞爾以修建水壩為由,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

為了對付納賽爾,英國、法國和以色列在巴黎祕密會盟,並瞞著美國達成了一個祕密協議:以色列先占領西奈半島,然後英法兩國下令埃及和以色列分別撤出蘇伊士河地區。他們認定納賽爾肯定不會服從,這樣英法便轟炸埃及,占領運河區並廢黜納賽爾。

1956年10月23日,蘇聯出兵,動用了超過3萬軍隊和1000輛坦克鎮壓匈牙利的學生運動。英法以三方見蘇聯捲入匈牙利動亂,就趁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六天後開始出兵埃及。

英國派出4.5萬人、法國3.4萬、以色列17.5萬,埃及則有30萬大軍。英國還派出了7艘航空母艦,劈波斬浪,畫面震撼,日不落帝國餘威猶存。。


1956年,在以色列、英國和法國進攻埃及後,埃及為堵塞蘇伊士運河通道而將船隻沉入運河入口處。(Aime Touchard / AFP)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攻占了西奈半島,英法則以轟炸為主。開戰後,埃及為堵塞蘇伊士運河通道而將船隻沉入運河入口處

不過,戰爭只打了九天,到11月6日,三方節節勝利時,卻宣布停戰,原因是來自蘇聯和美國的共同壓力。

在11月4日控制了匈牙利全境後,蘇聯威脅英法,若不停戰,必要時將使用核武攻擊倫敦和巴黎,儘管當時情報顯示,蘇聯的核武還無法打過去。

另外,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對倫敦和巴黎的盟友共同密謀欺騙感到非常憤怒,他將英法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義的再次體現,同時還擔心戰爭會使阿拉伯國家投向蘇聯的懷抱。

為了制止戰爭,美國對英法實施制裁,促使聯合國通過了停火決議和建立聯合國緊急部隊,但在聯合國部隊得以部署之前,英國和法國的傘兵於11月5日在蘇伊士運河沿岸登陸。

艾森豪威爾總統曾直接致電英國首相艾登施壓,並在經濟上,美國政府故意拋售英鎊,導致英鎊匯率浮動並貶值15%,同時否決英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申請,亦停止向英國的經濟援助。

在英國國內,艾登首相也遭到議員們的強烈反對,聲望大跌,於是在多方面施壓下,三方把埃及痛打一頓後,也只能停戰撤兵,第二次中東戰爭結束。◇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