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俄首穿越北極往返運輸 商業前景展望


2021 年2 月,俄羅斯克里斯托弗.德. 瑪格麗油輪完成首次穿越北極往返運輸。圖為2017年6月3日該油輪的命名儀式。(Olga Maltseva / AFP)

2021年2月,俄羅斯的一艘油輪完成首次穿越北極往返運輸。 2016年路透社曾報導,橫跨北冰洋較短的航線將節省時間和金錢。 多年過去,北冰洋航線的商業化仍難以實現,除了主權問題, 西北航道有著特殊的困難,夏季仍有厚冰殘餘漂浮,阻礙船隻航行。

文:齊先予

伴隨北極冰雪消融的,是人們日趨熱烈的期待,特別是中國人,渴望能穿越北極圈,抄近路來到歐洲、美洲,然而現實條件又如何呢?

俄完成首次穿越北極往返運輸

2021年2月23日,據CBS新聞莫斯科站報導,俄羅斯的一艘天然氣運輸船完成了首次穿越北極的新的北海航線的實驗性往返航行。

這艘油輪叫「克里斯托弗.德.瑪格麗(Christophe de Margerie)」,由Sovcomflot航運公司負責運營。2020年5月,比往年提前了兩個月,它從偏遠的俄羅斯薩貝塔(Sabetta)天然氣加油站出發,在沒有破冰船的情況下,成為第一艘完成北海航線東行過境的大容量貨船。

交付貨物後,該油輪於1月27日從中國江蘇港口出發,幾天後進入了穿越俄羅斯北海岸的北海路線,再過幾天,來到德熱涅夫角附近,在俄羅斯核動力的破冰船「讓波比」(50 Let Pobedy)的引航下,經過11天10個小時,完成了2500海里的航行,於2月19日返回薩貝塔加油站。

報導稱,通過使用北海航線,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地區的託運人可以避免在歐洲、中東和整個南亞進行更長的南部旅程,從而節省了數百萬美元。

過去數十年來,這條路線通常從11月至7月一直被冰封,但由於全球變暖,北極的冰塊快速消融,令北海全年可有八個月以上的通航機會。

2020年俄羅斯沿北海航線NSR共運送了近3300萬噸貨物,不過普京總統(Vladimir Putin)曾頒布法令,要求到2024年,沿NSR的貨物運輸量每年應增至8000萬噸。

為了實現北極野心,俄羅斯一直在更新其獨特的核動力破冰船民用艦隊。2020年俄羅斯推出了該艦隊的新旗艦,稱為Arktika,據稱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強的破冰船。

2019年聖彼得堡州長喬治.波爾塔夫琴科(Georgy Poltavchenko)在Arktika啟程儀式上說:「俄羅斯的北極吸引了許多對其資源感興趣的人,但是北極歸我們所有,我們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然而,俄羅斯州長的這番話遭到多國反對。

冰凍的熱點 北極之爭

《新紀元》早在2007年就發表了〈冰凍的熱點:北極之爭〉的綜合報導。

據俄能源部報告顯示,北冰洋海底埋藏著世界總儲量四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氣,僅在俄羅斯領海範圍內的北冰洋所蘊藏的礦物價值就高達2萬億美元。另外,北極地區還蘊藏大量的世界級煤礦、鐵礦,銅-鎳-鈽複合礦,以及金礦、金剛石、鈾等礦藏,用聚寶盆來形容北極,一點也不過分。

2005年有科學家預測,「在未來25至30年內,北冰洋的海冰有可能在夏天消失,北極將出現幾個月的航海期」,北冰洋一旦通航,便可成為北美洲、北歐地區和東北亞國家之間最快捷的通道。到那時,誰控制了北冰洋,誰就控制了世界經濟的新走廊。

於是,爭奪北極的戰役打響,俄羅斯、丹麥、加拿大、美國、挪威,還有中共,都紛紛加入。2007年8月2日,俄羅斯在4000多米深的大洋底下,插上了一面高一米的鈦合金製俄羅斯國旗。

2日當天美國政府表示,俄國這一做法不具任何法律效力,8月7日美國海岸防衛隊派遣一艘破冰船經由白令海駛往北極,象徵對俄國舉動的反制。8月12日丹麥科考隊也啟程前往北極。

8月8日,加拿大總理哈珀更是親自前往北極,宣布將在北極建立兩個軍事基地和首個深水港。哈珀表示,新設施「將告訴全世界,加拿大在北極擁有真正主權,將逐漸增加部隊在此長期駐守。」

由於沒有《南極協議》那樣的國際條約,北極領土的歸屬權主要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來處理。

北冰洋航線商業化 存在困難


北冰洋航線商業化存在很多困難,除了主權問題,加拿大的北極群島島嶼呈現複雜的航行地圖,夏季仍有厚冰殘餘漂浮,阻礙船隻航行。圖為2015年9月25日,加拿大破冰船在無冰的北冰洋航行。(Clement Sabourin / AFP)

2016年據路透社報導,橫跨北冰洋較短的航線將節省時間和金錢,例如從上海到漢堡通過北極航線的旅程,將比經由蘇伊士運河縮短2800海里。

中共海事局2016年5月初發布的指南《北極航行指南(西北航道)》,提供詳細的路線說明如何從北美洲北部海岸到太平洋北部,大部分的西北航道位於加拿大水域。

但加拿大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西北航道為其國內水路,只有加國才有控制權。美國則否定這一說法,呼籲任何國際海峽應當提供過境通行的權利。

多年過去了,北冰洋航線的商業化除了主權問題,還存在很多困難。比如西北航道有著特殊的困難,加拿大的北極群島島嶼呈現複雜的航行地圖,即使每年夏季一些地區厚冰融化,但在夏季仍有厚冰殘餘漂浮,阻礙船隻航行。

海事專家說,船公司可能因無法預測的北極冰層、該地區完全沒有基礎設施、比較淺的水域、缺乏現代航行指引和保險費用增加等多種原因而卻步。

加國西北地區政府也警告說,惡劣的北方氣候條件下,包括霧、意想不到的淺水區等,將使得航行危險增大。同時,如果在西北航道發生緊急情況,加拿大應對能力有限。

具有軍事和極端情況下的意義

也有專家稱,即使從中國通過俄羅斯直接到歐洲,不涉及加拿大,航運成本也很高,經濟上不算最好的。

從中國經過漫長的鐵路線才能到北冰洋,中歐班列一直有,但比較貴(目前中國很多城市自我競爭,補貼中歐班列)。關鍵是北冰洋航線危險大,而且還需要破冰船,成本高,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承保,這令船東面臨更大的風險。

不過,作為一條戰備措施,當爆發戰爭或極端情況下,比如能源線,中東石油不能走海上運輸了,中國的南海出口被封鎖了,那有這麼一個北冰洋航線,能多一條路,這具有戰備意義,但不經濟。

由於北極經常暴風雪肆虐、烏雲翻滾,加上厚達數米的大冰蓋,無形中成為核潛艇的天然屏障,阻擋了包括海洋監視衛星在內的所有傳感器對冰層下面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追蹤與監視。

再加上北極圈與世界上主要大國有著相同的最短距離,因而這裡便成了地球上最安全、最理想的水下彈道導彈發射陣地。比如破冰而出的潛射彈道導彈,用不了十分鐘就可打到美國腹地的戰略目標。

2015年9月,五艘中共海軍艦艇曾在阿拉斯加附近白令海峽國際水域航行。這是中共軍方的第一次,在華盛頓引起側目。◇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