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錢」這味藥?
張說將錢比喻為一味中藥,從「道、德、義、禮、仁、信、智」七個方面,詳細地論述人和錢的關係。(孫明國/大紀元)
文: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藥王李時珍寫了《本草綱目》這一曠世巨著,影響中華文化甚為深遠。而唐朝宰相張說也寫了本草,卻是教我們如何使用「錢」這味藥,雖只有兩百多字,卻也十分實用,發人深省。
張說,字道濟,原籍范陽(今河北涿州市),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後徙洛陽。歷仕四朝,三次拜相,三次被貶,擅長文學,當時朝廷重要辭章多出其手,不能不說是才氣縱橫,統領文壇三十年,被譽為文宗,時有「大手筆」之稱謂。
張說雖飽讀詩書,位居人臣,從武則天時代開始仕宦便頗為得意,卻仍為金錢富貴所迷惑,犯下了許多錯誤,也有許多人彈劾他。開元十四年(726),宇文融、李林甫等人彈劾中書令張說,說他貪贓受賄,玄宗敕宰相源乾曜等人審訊,罪狀多屬實。玄宗派高力士去看望張說。高力士回報讓玄宗動容,張說「坐於草上,於瓦器中食,蓬首垢面,自罰憂俱之甚。」高力士見玄宗已有憐憫之心,遂稱張「於國有功」,希望能從輕發落。最後玄宗赦免了張說。
張說有文才,其詩如「戲問芭蕉葉,何愁心不開」、「心對爐灰死,顏隨庭樹殘」皆佳句,其作品還有《錢本草》,以錢喻藥,堪稱奇文,內容如下:
「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顏采澤流潤,善療饑寒,解困厄之患立驗。能利邦國、污賢達、畏清廉。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其藥,采無時,采之非理則傷神。此既流行,能召神靈,通鬼氣。如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如散而不積,則有饑寒困厄之患至。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與合宜謂之義,無求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己謂之智。以此七術精鍊,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
這也可說是張說宦海浮沉多年的體會。錢,是多麼的甜美啊!能夠讓人駐顏采澤流潤,人人都想要啊!不只影響個人,對整個國家百姓都息息相關,但這藥弄不好有毒啊!吃得太過太滿,沒有原則的貪服會讓人喪命!
要如何服這味甜美的藥呢?有七字訣,即「道德義禮仁信智」,首先懂得錢不能只積攢,而不發散,要一積一散謂之「道」,不太過珍視錢為己有謂之「德」,適當的拿與給稱為「義」,不會太過求取非分之想謂之「禮」,懂得用錢博施濟眾謂之「仁」,答應給予的錢沒有違反拖延日期稱為「信」,錢不會花得太過讓自己成為窮光蛋就是「智」,一定要用這七種方法(道德義禮仁信智)精煉錢這味藥,才能吃得久,方能長壽,否則會讓自己陷入困境,神智耗損,不可不小心啊!◇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