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中見證奇蹟 沈祖堯抗疫響應祈禱鏈
2003年香港薩斯疫情期間,沈祖堯醫生(右上)及團隊因抗疫有成,被《時代》周刊譽為「亞洲英雄」。(新紀元合成圖)
大疫來襲,經歷過薩斯肆虐的香港,防範意識強,也比較懂得尋求各種避疫方式自救。3月31日社媒一則邀請市民一起祈禱的帖文「沈祖堯醫生—響應祈禱鏈」,引出了17年前的一段神奇故事。沈祖堯是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著名醫生,2003年薩斯爆發期間,其醫療團隊因抗疫有成,被當年《時代周刊》評為亞洲英雄。
當年薩斯從廣東蔓延香港,沈祖堯醫師所在的威爾斯親王醫院疫情大爆發,嘗試所有藥物都不見一個病人好轉,絕望之際,沈祖堯邀基督徒同事為病人禱告。從那天開始,同事和病人漸漸康復過來。
面對瘟疫,當人的方法走到了盡頭的時候,就是神佛上帝展現能力的開始。
這一次,專家斷言「比薩斯嚴重十倍」的中共病毒(武漢肺炎)橫虐全球,沈祖堯呼籲大眾一起響應祈禱鏈,謙卑懺悔,向神呼救。
(AFP)
文:齊先予
沈祖堯(Joseph Sung Jao-Yiu)曾開玩笑說,假如他身後有人要給他立碑,那就一面寫他是醫生,一面寫他是校長。
名校校長的醫生心
論醫學成就,作為消化道專家,沈祖堯是六個國家和地區的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及香港內科醫學院的創院院士,亦是英國倫敦、愛丁堡及格拉斯哥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以及美國胃腸科醫學會院士,和中國工程學院院士,並是澳洲及泰國王家內科醫學院榮譽院士。他曾經在頂尖的國際期刊發表超過500篇論文,並為逾15本著名期刊擔任評選委員。
論醫學成就,沈祖堯(圖中)是六個國家和地區的院士;論校長評價,2010年起7年中大校長期間曾獲「香港最佳大學校長排名」榜首。圖為2003年6月30日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的抗疫人員合影。(AFP)
1959年10月出生的沈祖堯,中學時期受外國劇集《杏林雙傑》影響,決心從醫,原打算投身兒科,「因為當時在兒科做實習,覺得非常開心」,後來面對一個3歲孩童因血癌死去,覺得情緒難以承受。他父親是開眼鏡店的,一直希望他學眼科,「方便給我介紹病人」,不過他最後選擇了腸胃內科。
一開始他的事業並不順利。在香港大學醫科畢業後,他加入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實習,並在醫院抽時間做研究,怎料惹怒上司,「上司覺得我想表現自己,可能也有少少吧。」沈在醫院工作6年,意興闌珊,遂到加拿大攻讀博士。
由醫生變成窮學生,在零下37度他穿著牛仔褲推木頭車運送化學物料,當時不禁自嘆:「為何淪落至此?」
那時他的婚姻生活也面臨考驗。作風低調的沈太是他港大醫學院小兩屆的學妹,二人同是基督徒,病房實習時,因借還筆記而日久生情。新婚後兩人遠赴加拿大,但沈太受不了北國冰冷孤苦的日子,一人返港,三年來夫妻倆半年才見面一次。不過他們戰勝了「感情的試煉」。沈不時對媒體大晒恩愛,透露太太每天都會給他一個morning kiss。
回首留學日子,沈認為這三年學習生涯是人生最有用,「當地學生天文地理什麼都懂,自己卻搭不上嘴。」他開始反思,覺得自己視野狹窄,便嘗試透過閱讀擴闊眼界,將知識推到更廣、更博、更深。這為他日後做校長奠定了基礎。
論校長評價,2010年7月至2017年12月31日,他做了七7年中大校長,曾被學生暱稱為「祖堯BB」,非常親民,任校長期間多次高居「香港最佳大學校長排名」榜首。
據維基百科介紹,沈祖堯的前任劉遵義,2010年紀念「六四」前夕因以「政治中立」為由,拒絕新民主女神像永久安放中大校園,招致各方聲討。沈祖堯認為這是中大21年來最大的政治風波,而校方在這件事上處理不當。1989年他本人在加拿大讀博士學位時,亦為在天安門被屠殺的學生痛哭流淚。
有中大學生評論說,比起劉遵義年代,沈祖堯為中大帶來正面的轉變,至少他會讓學生思考人文精神,這給後來的「反送中」、中大保衛戰等,做了鋪墊。
沈祖堯閒時會撰寫博客,評論社會議題,如國民身分、學校兩文三語的政策、大學生應有的態度等。一字一語,語重心長。他表示,「學生應該關注社會發生的事,年輕人亦應勇於尋找自己的價值,追求公平公義。」
他認為,只要學生的行為不破壞社會秩序,不傷害自己身體,他都會以寬容的心讓他們表達自己的信念。
同時他理解年輕人因為無力買房、上升空間小而產生「後物質時代」的痛苦,除了聆聽,他也提建議,並授予年輕人打拚未來的「抗逆三寶」:終生學習、大數據分析、創業家精神,這三項要素都令中大畢業生在香港很受歡迎。
良醫治病要靠心藥
沈祖堯說他喜歡和大學年輕人在一起,他也經常給年輕人分享他的行醫經驗。
據立場新聞報導,沈祖堯有天去看薩斯期間被感染的醫生病人。「我說:『聽下肺?』他說:『不要了,你從背部聽好了,我怕一下忍不住咳,傳染你。』我想了一會,說:『不要緊,讓我做全面的檢查吧。』我檢查時,他眼泛淚光,那時我才發覺當一個人生病,內心也會生病,把自己當成不潔的、會傳染的人,可是你關心他,可能只是拍一下肩頭,捉著他的手說:『我不怕的。』已經是一種內心的治療,這種不用錢的藥方,都對病人有深刻的意義。」
「以前我看病人,這『大腸癌』在我面前走過,那『甲狀腺』出院了。我忘記病人叫什麼名字,也不介意要知道;可是現在我會看那是一個人,除了『甲狀腺』,還是別人的丈夫,別人的爸爸,這很重要。」
他相信人生不只是生與死,當死亡無法避免,但最後階段醫生仍然可以陪著一起走,有人支持和尊重,都是重要的。他把這叫做「心藥」。
「我們不應只是傳授醫學的技術和知識,而是更加看到醫學是對人的。」他說每年都會與醫科生上一課:究竟醫學是科學還是藝術?
說到最後,他會指出兩者都有,但人們往往只注重醫療技術,而忽視人與人心靈的溝通。他說:「如何面對疾病和痛苦,是一種藝術,令病人減輕痛苦走出來。這其實教不到,不能在班房,而是需要身教,親自示範。」
他形容這種「心藥」,不需要錢、藥物,或者手術,可能是一點關心、一點誠意:「我希望多一些同學,多一些醫生,以後不止醫人,還可以醫心,有句很出名的說話:好的醫生治病人的病,更好的醫生治生病的人。」
以前他認為學術研究才最有價值,但薩斯改變他對人生看法,認為不能只有知識和技術,而沒有對病人感同身受。他希望教育做到「以人為本」,希望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感染下一代,而不止醫學生。所以後來,當年的薩斯英雄,也因此做了大學校長。
薩斯改變沈祖堯對人生的看法,他發現了對病人感同身受的「心藥」。圖為2019年2月13日中大研究團隊發表快速檢測艱難梭菌毒素成果,右為沈祖堯。(趙若水/大紀元)
「我的絕望和蛻變」
2003年,沈祖堯所在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威院)8A病房,疫情非常嚴重,四分之一的醫護人員被感染。
2003年薩斯爆發期間,沈祖堯所在的威爾斯親王醫院感染嚴重,病患及醫護人員被徬徨恐懼籠罩,愁眉緊鎖。(AFP)
作為抗疫領軍主要人物之一,他三個月未曾回家,一直在威院宿舍,每天跟進疫情進程,直至零死亡、零感染,疫病劃上句號。疫潮過後,沈祖堯到了美國的約翰霍金斯大學進修和研究,就在那三四個月,寫下了《不一樣的天空》一書。
這本日記式的薩斯回憶錄,細緻寫下他自己的喜怒哀樂與生命感悟,深受年輕人喜歡,2005年獲選香港教育城的「十本好書」之一。2019年11月,在基督福音網沈祖堯寫下了〈我的絕望和蛻變〉,再次重溫了當時他轉變的心路歷程。下面是摘要。
當醫生在絕望中祈禱
「回想當日,在醫院管理層每天兩次的會議中和每天早上的部門會議裡,我向各人報告每位患病同事的最新病情:有多少人發燒、有多少名新增病人、又有哪個病情嚴重了……每天都是壞消息,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有一天,當我說到同事鄧醫生染病入院,更要插喉時,我哽咽起來,再說不下去……我獨自默默走出會議室,向著走廊外的天井,眼淚流了下來。
『一個都不可失』成為我每天工作的目標和底線,但對著不知名的疾病,我們卻束手無策,仿如熱鍋上的螞蟻。
2003年3月17日,星期一,自薩斯爆發後已一個星期,沒有一個病人情況出現好轉。在無助和絕望之際我遂跟梁志邦醫生說:『今天,讓我們召集所有基督徒醫生,11時在我的辦公室內祈禱吧。』
2003年3月薩斯爆發初期,醫院裡每天都是壞消息,在無助和絕望之際,沈祖堯召集基督徒醫護同事一起禱告,求救於掌管生命的上帝。
2003年3月薩斯爆發初期,醫院裡每天都是壞消息,在無助和絕望之際,沈祖堯召集基督徒醫護同事一起禱告,求救於掌管生命的上帝。圖為薩斯期間香港民眾在教會禱告。(AFP)
我想人的辦法已用盡了,唯有求救掌管生命的上帝。11時到了,來了十多位同事,平日我並沒有「暴露」自己的基督徒身分,因為恐怕這樣做會為工作帶來不便。豈知,當天到我辦公室祈禱的,竟有不少是我也不察覺是基督徒的醫生。我們都在危急的時候,從地下活動中奮然露面了。
那天的禱告,我們都不知從何說起。等了半天,我終於開口說:『上帝啊,求祢不要因我們對此疾病的無知,而喪失了我們的同事和病人的寶貴性命。』說到這裡,整個房間的人都哭了。有些女同事更泣不成聲,連禱告的話也說不出來。
但奇怪的是,這樣不成氣候的祈禱會,竟讓我的心情輕鬆起來,心裡的重擔也輕省了,對不知名的惡疾,似乎有了新的希望,新的力量。
第二天,經過幾番的考慮和辯論,我們終於決定使用最後武器:類固醇注射。注射類固醇後,病情終於有顯著的改善。大部分病人的體溫開始下降,肺片日漸回復正常,氣喘亦逐漸緩和。
我們一班醫生和護士,便好像在狂風暴雨過後,開始看見曙光。每天巡房時大家的臉上都漸露笑容,沒有了過去兩星期的愁眉緊鎖,我們的禱告好像已蒙應允。」
醫護人員只是上天的一雙手
「回想這一年可以說是我行醫二十載中最精彩的一年。我和很多學醫的人一樣,都希望能夠懸壺濟世、回報社會。但畢業後總是忙於接受訓練,訓練後又要到醫院或門診工作,真的叫人疲於奔命。漸漸,工作變得公式化了,起初的理想和抱負都淡忘了。但薩斯一役,卻使不少前線的醫護人員,重新喚醒已被遺忘的專業精神,拾回一些我們應做的事,就是全身投入服務病人,不要只顧薪金、假期多寡、升職或合約問題。
……在我來說,醫護人員只是上天的一雙手。我們的工作,只是完成上帝的計畫和安排。既然命運並不完全在我們手中,我們的工作和貢獻,只是參與造物主的計畫,因此我們不應太看重個人的榮辱。我既不應陶醉於個人的知名度和見報率,也不應因他人的批評和指責而感到氣餒。重要的是在整件事件上,我和我的同事已盡上最大努力,即使今天回望,事件的處理雖然未能盡如人意,但亦確實無愧於心。」
香港病了 需要「下火涼方」
2015年6月,沈祖堯寫文章說,香港病了。當年他無懼進入病房,跟病毒打仗;現在則要走入雨傘中爭拗中,為激烈場面降溫。以往接觸最多的是病人,今天則是年輕人。
他將薩斯回憶錄《不一樣的天空》重印,並舉辦薩斯研討會「十年生死兩茫茫」,重提舊事,因為他認為香港得了比薩斯「更重的病」,社會的開心指數大不如前,年輕人對前景的盼望比薩斯時期更差,他不禁問:香港啊!你是否生病了?還病得如此之重?有什麼比致命的薩斯更致命呢?
2014年9月29日,香港警方武力驅散令民憤大規模爆發,20萬市民逼爆主幹道參與佔中。圖為當天晚上親民主人士在添馬艦公園附近祈禱。(AFP)
2014年10月2日晚間10時半,中文大學前校長沈祖堯現身特首辦現場看望學生,讚揚學生的表現,呼籲他們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潘在殊/大紀元)
要治好這個病,沈祖堯認為社會必須尋找「下火涼方」,少一些爭拗,多一點體諒,並解決年輕人對政府和國家積怨已深的種種問題。他認為香港人只要重拾昔日薩斯期間的團結精神,一定能解決難題。
反送中勸學生 特刊是傳家寶
2019年夏天,反對修改《逃犯條例》的「反送中」運動,如火如荼。去年7月25日,媒體報導說,「袁國勇、沈祖堯、王維基等35人再聯署:暴力升級 獨立調查刻不容緩」,指7月21日晚在元朗的暴力襲擊事件,以及同日有抗爭者圍堵中聯辦,可見暴力正在升級,不同政見的社群之間互信瓦解,警民關係惡化,人心惶惶。這些事態發展,益發突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迫切性,呼籲政府重新考慮。他們並呼籲各方克制,不要再加深撕裂。
等到了11月,臺灣中央社總結說:「反送中風雲起,香港各大學校長有人面對有人神隱。」
10月下旬,理大為博士畢業生舉行學位頒授典禮時,一名女畢業生戴著口罩上臺,理大校長滕錦光不但拒絕與她握手,還以手勢示意她下臺的強硬舉措,便讓不少香港人為之側目。
另一名被質疑的校長,則是出身臺灣、擁有中央研究院院士身分的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被質疑的原因,則是在11月中旬的校園對峙中,神隱了起來。
相形之下,先前曾對校內部分學生「反送中」激進作法表達反對意見的中大校長段崇智,在校園被警方強闖後親自出面斡旋,甚至在過程中,自己也吸了不少催淚瓦斯。此後段雖遭遇部分親北京的港人乃至於中國網友的撻伐,但贏得了更多香港人的肯定。
2019年11月12日,港人「三罷」行動。中大校長段崇智和學生對話。(宋碧龍/大紀元)
2019年10月23日,中大學生會把一幅寫有「良知不會被威權噤聲」大型橫額鋪放在校內烽火臺前,許多學生在上面寫下對校長段崇智的感謝及支持的心聲。(韓納/大紀元)
而在11月12日晚,沈祖堯也以前校長的身分在深夜10時半抵達中大校園二號橋附近,走入抗爭者人群中。沈祖堯在旁人協助下戴上防毒面罩,與抗爭者進行對話。
沈祖堯指出,稍早前在中大被捕的5人,有3人是中大學生,全部都已經獲得保釋。他說警方已撤離現場,希望學生也離開現場,和平散去。
不過中大學生並沒有聽他的。因為港警正使用激烈的武力攻擊,僅當天晚上就發射超過千枚催淚彈,中大校園淪為戰場,象徵港人靈魂被摧毀,青年學子沒有退路,只能勇敢擔當死守保衛。
2019年11月12日,港人「三罷」行動。防暴警察在香港中大發射催淚彈,學生進行校園和二號橋保衛戰。(宋碧龍/大紀元)
《大紀元》出版的特刊《中大理大保衛戰》、和《新紀元》出版的《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特刊,目前正在熱銷中,很多市民表示,這是留給後代的珍貴紀念品,因為「我們就在其中」。
《全球抗疫 共黨現形》新紀元5月號
👉 購買網址: https://bit.ly/2W3FF12
中共病毒疫情 沈祖堯響應祈禱鏈
當前中共病毒疫情來勢洶洶,17年前爆發的薩斯成為前車之鑑,2月10日沈祖堯接受傳媒專訪,形容此次中共肺炎的嚴重程度不遜當年薩斯,若出現大量感染個案,香港的醫療系統將承受不住。他批評港府的不封關,也理解前線醫護人員罷工抗議,認同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所言,大眾別於道德高地批評罷工,但亦希望所有醫護毋忘初衷。
所幸這次中共武漢病毒,帶給香港的損失比預期少了數百倍。人們把這歸功於港人前半年「反送中」運動打出的「天滅中共」橫幅,這股天地正氣,增加了香港人的免疫能力。
面對中共病毒的肆虐,3月底,網上流傳沈祖堯呼籲響應的「邀請您一起祈禱」的祈禱鏈活動。祈禱文中說:「求主賜智慧給管治團隊,給他們有謙卑的心去處理這件事……」
全國祈禱日 特朗普:我們崇信神
在太平洋的另一邊,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13日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隨後他發推文宣布,3月15日為全國祈禱日,呼籲美國人民向神虔誠地祈禱,團結一起戰勝疫情。
設立國家祈禱日,原本是杜魯門總統在1952年簽署的一個國會聯合決議。1988年,里根總統修改並簽署了法律,將該日定為每年5月的第一個星期四。但今年在中共釋放出的中共肺炎肆虐美國和全球的緊急時刻,特朗普總統把祈禱日提前了。
特朗普上任後曾多次帶領美國民眾虔誠地向神祈禱,避過災難。
2017年9月,艾瑪颶風朝美國佛州直撲而來,預計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具破壞力的風暴。氣象專家預估,艾瑪的風眼將在邁阿密登陸,並沿著佛州半島穿越北上,將對整個佛州半島帶來巨大破壞。
艾瑪登陸前夕,佛州州長史考特(Rick Scott)在電視新聞上敦請全國民眾為佛州百姓虔誠地向神祈禱,避過災難。
特朗普也在大衛營領著內閣官員們,低頭,虔誠的為佛州居民祈禱。
特朗普總統上任後,曾多次帶領美國民眾虔誠地向神祈禱,避過災難。圖為2017年9月1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宣言時祈禱,並邀請美國民眾為艾瑪颶風的受害者祈禱。(Getty Images)
結果奇蹟發生了,艾瑪在最後時刻突然改道,颶風眼避開了人口稠密的邁阿密,改從佛州西岸島群Keys登陸,颶風強度也快速減弱。原本預計出現海水倒灌的地區,竟因風向改變,反而出現海水消失、海床裸露的罕見奇觀。
特朗普虔誠地信神,他在大大小小活動中,一而再、再而三提醒美國民眾:「在美國,我們不崇信政府,我們崇信神!」
2018年2月8日上午,特朗普出席第66屆「國家祈禱早餐會」並發表演說,稱:「信仰是美國人生活和自由的核心,我們的開國者在《獨立宣言》中四次提到我們的創世主。我們的貨幣上印著『我們相信神』。我們將手放在左胸上,效忠宣誓時說,『神之下的國度』。」他認為,美國會因「祈禱的力量」而更強大。
澳洲:祈禱是為了與神溝通
面臨疫情帶來的巨大災難,世界各地都有人虔誠向神祈禱。
3月31日,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面對中共病毒疫情向神祈禱的視頻在網路上流傳。視頻中,莫里森總理禱告說:「願上帝保佑全體內閣成員保持堅強和團結,願祢賦予國家力量,賦予我們智慧,賜予我們判斷力,賜予我們勇氣,願祢的和平統治與慈愛在此刻降臨。」
對此,身為基督徒的澳洲克里斯滕森議員說:「在任何時候禱告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國家和全球面臨危機的時刻。在這個時候,我認為應該鼓勵所有人參與。我也參與了禱告儀式,請求創世主在這個全球危機的時候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他還說:「我認為祈禱是為了與神溝通。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由於人類的墮落、迷失本性造成這個世界發生了很多的罪惡,但我相信,當我們誠心向創世主呼救時,是可以獲得幫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