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新冠狀病毒肺炎的因應防治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時臨床表現為發燒、四肢無力。(攝影/龔安妮)

文: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現正十分猖獗,該病毒可以人傳人,潛伏期亦具傳染性。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乙類傳染病,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簡稱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成為繼SARS、禽流感、肺炭疽、A型H1N1流感之後,中國大陸第五種曾達到此等級的傳染病。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時臨床表現為發燒、四肢無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有些人可能出現呼吸困難或其他肺炎症狀。嚴重時可能進展至嚴重肺炎、呼吸道窘迫症候群,或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等。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情嚴重,在中醫稱為瘟疫。瘟疫是感受疫癘之邪而發生的多種急性傳染病的統稱。瘟疫的特點就是發病急劇,病情險惡,有強烈的傳染性,易引起大流行,常見的有兩類:一是溼熱穢濁之疫,以惡寒壯熱、頭痛身痛、苔白如積粉、脈數等為主症;一是暑熱火毒之疫,以高熱、煩燥、頭痛如劈、腹痛吐瀉,或神昏發斑、身發臭氣為主症。

但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與SARS同屬於寒溼瘟疫,比較特別。尤其現在武漢的天氣,陰雨綿綿,溼氣很重,很多病人不管舌苔偏黃還是偏白,總的呈現厚膩腐苔,溼濁之象非常重。《黃帝內經》中提到:「察色按脈,先別陰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屬於陰病,以傷陽為主。從病位,即邪氣攻擊的臟腑,主要是肺脾,所以在治療上,一定是針對寒和溼。治療寒邪,要溫散、透邪,用辛溫解表之法,治療溼邪,要芳香避穢化濁,是一個大原則。

病人的症狀,多與脾胃有關,如周身倦怠乏力、食欲不好、噁心、嘔吐、脘痞脹滿、腹瀉或便祕等。在治療上,不能一開始就金銀花、大青葉、板藍根這些清熱解毒藥,以為抗病毒就會有效,一定要考慮傷陽的問題。

臨床專家也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分期,初期為寒溼鬱肺,中期為疫毒閉肺,重症期為內閉外脫,恢復期為肺脾氣虛,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藥,不同的藥物劑量,不同的處方。

從中醫的側重點來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開始臨床表現是惡寒發熱或無熱、乾咳、咽乾、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膩,脈濡。這時使用的推薦處方是藿香正氣散,藥物如藿香、紫蘇、白芷、大腹皮、茯苓、白朮、半夏、陳皮、厚朴、桔梗、甘草、生薑、大棗等。此時要慎用苦寒藥,飲食避免寒涼,食物須溫熱後才用。◇

新紀元月刊第668期

新紀元月刊電子雜誌一年訂閱(點擊進入)

新紀元月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http://bit.ly/349PpJj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