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秀才執教哈佛 遠播中國文化
戈鯤化在哈佛任教期間,一直堅持身著清朝官服上講臺。(公有領域)
1879年,他登上了哈佛講堂,成為中華文化輸出前導,中美文化交流的先驅。 在講臺上,他堅持身著官服,頂戴花翎,足蹬皂靴, 以高貴儒雅的中國縉紳之姿,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但他身後,闃然面對百年孤寂。他是戈鯤化。
文 _ 宗家秀
他被請到哈佛當中文老師
戈鯤化,字硯畇,一字彥員,道光十八年(1838年)出生,安徽省休寧縣人。一個半世紀以前,他將漢語與中國儒家文化傳入遠隔萬里重洋的英語世界。
天資聰穎的他,勤勉好學,尤工詩詞與古典文學,少年就進學成為秀才,名噪一時。20歲時,由於父母先後離世,家道中落,他遂從軍幕府,在清軍將領黃開榜麾下擔任幕僚;後又在美國駐上海領事館、英國駐寧波領事館任翻譯兼中文教師長達17年之久。
在此期間,戈鯤化捐得寧波五品候選同知、藍頂戴,屬九品官中的第五品。
戈鯤化是傳統的知識分子,家國情懷甚濃。他曾有詩曰,「錯認風流夙世緣」,「況破家資業未精」,「誰信煙魔勝病魔」等,對晚清社會黃賭毒流深表擔憂。戈鯤化著有《人壽堂詩鈔》和《人壽集》。
他參與民間修宇建廟,曾為晉豫災荒捐款。寧波有座西人造的新江橋,戈鯤化倡議募集資金買下此橋,造福當地百姓。寧波聞人徐時棟詩讚道:「欲以蓮花比詩品,恰同人品兩相宜。」
1877年2月,早年來華經商、時任美國駐牛莊(今遼寧營口)領事的美國商人鼐德,致信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W.埃利奧特,建議聘請一位中文教員,到哈佛講授漢語及中國文化,為美國與中國的政商往來奠定文化基礎。
請中國人到美國哈佛開設中文講座,當時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想法,西方漢學界曾有所爭論。但素具開放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哈佛,基於美國對華商業發展需求,裨益哈佛新闢文化領域課程,校長埃利奧特力排眾議,爽快地同意了鼐德的建議。
受託於鼐德的英國人赫德,後來又把物色中文教員一事,託付給寧波稅務司的美國人杜德維。身為哈佛校友的杜德維,幾經評估考量,決定把自己的中文教師戈鯤化推薦給哈佛。
戈鯤化曾在英國駐華領事館任翻譯生多年,被認定為執教哈佛的最合適人選。(公有領域)
1879年5月,鼐德給哈佛校長寫信說:「我已物色到一位有官銜的、在學術上很有造詣的中國紳士,他願意去哈佛擔任為期三年的中文教師。他是一位作家,曾在英國駐華領事館任翻譯生多年。」
大洋那邊,美國商人們早已向哈佛校董會捐贈了8750美元,用於中國老師在美三年的生活開銷。
1879年5月26日,哈佛委託鼐德與戈鯤化簽訂了任教合同,期限從1879年9月1日至1882年8月31日。任教期間,每月薪酬200美元,這相當於當時本土美國人薪酬的雙倍。往來旅費(含隨同人員)均由校方承擔。
1879年7月(黃曆五月),戈鯤化攜家眷、傭人和一名翻譯,從上海搭乘英國「格侖菲納斯」號輪船啟程,經過50多天的海上旅程,來到了美國。
戈鯤化抵達美國後給推薦人杜德維寫的致謝信札。(公有領域)
身體力行傳播中國文化
一到哈佛,戈鯤化努力攻克「啞巴英語」,很快就能流暢地用英語交談,甚至可以翻譯自己的詩文。在處理東西方文化差異時,他巧妙機智,不失風度。
任教期間,他一直堅持身著清朝官服上講臺,要求學生尊師重道。他的學生並不局限於本校人士,任何希望了解中國的學者,從事外交、海關、商業及傳教事業者,只要繳費就可選修他的課程。他教學內容豐富,準備充分,深受好評。
戈鯤化從不照本宣科。他捨棄英國人編寫的北京官話教材《語言自邇集》,自編課程教材,並堅持用南京官話教授漢語,力求原汁原味,因為明清官話就是以南京官話為基礎。
戈鯤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遠非西方能比,但他對西方人沒有傲慢與偏見。他以儒家特有的通達、務實和淵博學識,積極地融入美國社會,身體力行地傳播中國文化。
清眉睿眼的戈鯤化,身著清朝官服,頂戴花翎,足蹬皂靴,舉止像紳士般的高貴文雅,出現在演講會、酒會、聯歡會等公開場合。他的服飾與體態,是中國文化的一張最鮮亮名片。
他常常用流利的英語自我介紹,然後吟誦自己的詩或唐宋詩詞,最後他會優雅地鞠躬致謝。他的從容不迫與安詳自如,深深打動了金髮碧眼的美國人。
(公有領域)
哈佛神學院院長埃里福特這樣評價他:「當他拜訪別人時,他具有紳士的老練機智,會尊重我們社會的習俗;而他款待客人時,卻總是以中國的禮儀相待。」
戈鯤化為美國人專門編纂了中文教材《華質英文》,書中收集了他自創的15首中文詩,附有英文譯文與註解,甚至標出了平仄發音。這是有史以來最早的介紹中國詩詞的教材,用中英文對照編寫。
《華質英文》的第一首詩是〈先慈奉旨入祀節烈祠〉。咸豐十年,太平天國攻陷常州,戈母自盡殉節,受到天子褒獎,入祀節烈祠。用這首詩,戈鯤化傳達了中國人以氣節為重的文化特質。
讚譽與禮遇
1879年7月,戈鯤化初抵新大陸,美國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他的到來。
9月25日,哈佛校報上刊載〈採訪中文教授〉一文,給予戈鯤化很高的讚語,報導中描述戈鯤化「聲調及態度均頗顯熱情誠懇」,顯然,戈鯤化對於西方及媒體的適應超越了西人的想像。
1880年1月9日,戈鯤化教授贈送給圖書館《人壽堂詩鈔》的消息在校報登出,顯示出哈佛大學對此事的關注與重視。
1882年2月14日,戈鯤化在哈佛的任教期尚未屆滿,卻因肺炎客死他鄉,帶著事業未竟的遺憾永別人世。享年48歲。
《波士頓每日廣告報》評價他:「不僅給我們的街道帶來了東方的色彩,甚或東方式的壯觀,而且帶來了東方式的安寧、沉靜與諧和……我們在向他展示文明的同時,也應該向他學習。」
《波士頓周日晨報》、《每日圖畫報》等媒體連續刊發了戈鯤化教授逝世的消息,還有回憶及紀念文章。
「通過戈鯤化的言行,我們發現了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兄弟般的關係。」
「一個純潔、正直的心靈,一副熱心腸,還有與人交往時迷人的微笑。」
「他獨特的社交氣質,使他能夠與社會各界人士交往,努力使自己能被大家接受。」
1882年2月15日開始,哈佛校報連續三天刊載戈鯤化病逝消息;2月17日,校報上發表了〈戈鯤化教授的葬禮〉一文。
2月15日當天,哈佛大學以隆重的西化葬禮儀式送別了這位向美國傳播中國文化的先驅者。悼詞中說:「他一生仁愛,富於思想。」「我們在中國大聖人孔子身上,可以發現類似的品質。」
在戈鯤化病逝之後,哈佛大學募捐了5000美元,撫恤戈夫人以及他們的孩子。1883年,戈鯤化的兒子戈朋雲留學哈佛,後來,他成為上海著名的演說家和家庭教育倡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