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40周年」的暗合
2019年,是美中建交40周年,也是中共宣布放棄解放臺灣說法、改用和平統一政策的《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並且是中共改革開放40周年。前兩個40周年,並非只是時間巧合而已,而是美國和中國戰略默契的其中一環,和最後一個40年更是緊密相關。
這個戰略默契,時間應該提前到1972年尼克森訪華。梳理一下1972年之後兩國重大政策的變化,大致可以看出雙方默契的內容。首先是越南戰爭,美國逐步從越南撤軍,中國則壓制北越統一南越。結果是北越共產黨堅持統一戰略,全面轉向蘇聯,美國因丟掉南越而失去了不少盟友的信心,而中越關係陷入僵局,最後也促成了1979年的中越戰爭。
第二個默契是雙方都中止支持對方勢力範圍內的反對武裝。美國從1972年中止對西藏四水六崗游擊隊的支持,並嚴厲限制臺灣反攻大陸的任何企圖。中國則在1972年停止了對馬共和菲共毛派游擊隊的直接物質支援。
第三個默契,是在美國的默許之下,中共以薄弱的海軍力量奪回了西沙群島。其時,美國與南越仍有軍事同盟關係。一位當年南越高級軍官最近透露,西沙海戰之時,南越不斷發報呼籲美軍支援,但美國人聽而不聞。西沙群島距離菲律賓蘇碧彎的美海空軍基地很近,「七分鐘就可以抵達,一架A10就可以解決問題。」
回到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報,美方對臺灣的態度也非常有趣,在公報中美國表示對一個中國立場不持異議,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在這一前景下,美國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在臺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對美國人來說,撤離在臺灣軍事力量的前提是「和平解決臺灣問題」,並由此而突顯出美國對臺灣仍有防衛義務的潛臺詞。
1979年美中建交後,中共開始全面改革開放,由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接納中國為合作夥伴,才有了西方技術、資金進入中國,才有了西方市場對中國的開放,也才有了中國經濟的全面增長。
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的講話中,習近平仍然強調和平統一,但也再次強調不會放棄武力統一手段。這一點,和過去40年中共的政策維持一貫。然而,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增長,中共對臺壓力越來越大,而且跡象表明中共也越來越不耐煩,相關的軍事策劃和部署活動快速加強,所有的跡象也十分明顯。當「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前提條件可能發生變化,美國的政策也勢必發生變化。
美中關係在2018年,兩國建交40年之際全面轉變,其重要原因是中共19大設立了臺灣統一時間表,這也是習近平說服全黨修改任期限制的重要原因。換句話說,臺灣是美中關係的一個重要參照指標。正如美中建交,和中共發表第一份《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和平統一,是兩件極相關的事情一樣。
兩岸關係最好的時期不是馬英九任總統時期,而是李登輝在任的早期。然而,1994年千島湖事件是一個轉捩點,臺灣民意急轉彎,兩岸交往也陷入冰河期。「一國兩制」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時機,當時就已經徹底錯過了。如今中共全面向專制回歸,開放在倒退,改革則早已停滯。在香港和澳門一國兩制的反面樣板之下,中共再提出一國兩制硬逼臺灣接受,無疑是南轅北轍。三個40周年在此連成了一個鏈條,豈是偶然。◇
新紀元周刊 第616期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中美貿易戰迄今,牽動中共面向國際局勢變化後的政治佈局,以及一步步走向國進民退的收緊手段。
四中全會推遲,內幕如何?全中國的下一步在何處?且看分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