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ODA權威 披露對華援助40年內幕
日本對華經濟援助始於1979年,為中國的改革開放鋪墊了堅實的基礎。中共邊拿ODA援助邊對國民進行反日教育,多數民眾對日本的援助一無所知。(Getty Images)
安倍晉三10月25日訪中時宣布結束對華40年來的經援。
日本政府開發援助(ODA)權威人士指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還留著文革餘震, 連世界銀行也不貸款給中國。中共卻邊拿日本援助邊對國民灌輸反日教育, 多數民眾對日本的援助一無所知。
文 _ 游沛然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0月25日訪中時宣布結束長達40年的對華經濟援助。然而日方這不經意的一句話卻猶如石破天驚,不僅讓大多數中國人首次聽聞了日本的「對華經濟援助」,而且長達40年,也挑破了中共多年來竭力淡化的內幕。日本為何援助中國?中共為何不讓中國人知道此事?其背後的原委很快成了熱議話題。
日本鋪墊中國改革開放的基礎
日本對華援助的始末可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1978年鄧小平訪問日本,參觀了日產汽車、新日本鋼鐵、松下電器等企業,對日本的現代化工業大開眼界,他用濃重的四川話對陪同參觀的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發出邀請:「希望幫助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訪日期間,鄧小平還乘坐了新幹線,當被問及感受時有感而發:「好快!就像推著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起來。」
鄧一語雙關地道出了急切發展經濟的焦慮心情。然而「跑起來」所必備的資金、技術以及經濟發展的基礎環境對當時的中共來說,猶如痴人說夢。因為中共1949年奪取政權後,20多年中,關起國門,政治運動從來沒斷過,還發動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革浩劫。1976年文革結束時,中國經濟已全面崩潰,「一窮二白、民怨沸騰」是對當時最貼切的寫照。當時的中共面臨著為政權尋找合法性的危機,於是在1978年,鄧小平提出了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政策,並且急切尋求外資的援助。
荒木光彌(Mitsuya Araki)是對華援助的權威人士,30多年來,一直參與和主導日本對華的經濟援助。他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出了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困境,「那時中國還留著文革的餘震,連世界銀行也不貸款給中國,日本成為了第一個援助中國的國家。」
日本對華的經濟援助始於1979年,以政府開發援助ODA(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的形式,從資金、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援助中國的經濟發展。40年間共援助3.65萬億日元(約2551億人民幣),包括低息和無息的日元貸款、無償日元援助(1572億日元)和技術援助(1817億日元),涉及遍布中國各省分的367項大型項目,為中國的改革開放鋪墊了堅實的基礎。
把日本戰後復興經驗移植中國
「國際開發Journal」社長,日本ODA權威人士荒木光彌。(圖片提供/國際開發Journal)
荒木光彌是ODA項目關聯的「國際開發Journal」的首任社長,是「ODA綜合戰略會議」和「ODA大綱專責小組」的委員,幾乎參與和主導了所有對華的援助項目,是日本對華援助最知根知底的為數不多的權威。
荒木介紹說,二戰後,中國放棄了日本的戰爭賠償,1972年中日建交後,中日雙方達成了以ODA的援助方式代替戰爭賠償的默契。對華的ODA援助主要由大平內閣時的外務大臣大來佐武郎(Saburo Okita)規劃。大來參與策劃了日本戰後經濟復興的諸多項目工程,對從廢墟上重建經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通過ODA把這些成功經驗移植到中國。
對華援助分軟硬兩方面三階段
日本對華ODA援助分軟硬兩方面,軟的方面有保險、醫療和教育、人才培養等。圖為日元貸款修建的北京中日友好醫院。(Getty Images)
荒木作為大來的得意門生,30多年來一直活躍在對華ODA項目的最前沿。荒木說:「對華ODA援助分軟、硬兩方面,分為三個階段,每五年制定一次日元貸款和援助的項目計畫。」
荒木介紹說,硬件主要指能源電力、港灣、機場等基礎建設,集中在第一階段的80年代和第二階段的90年代。例如,80年代規劃了中國煤炭運輸配套的鐵道工程,包括相關的秦皇島港的修建改造和低硫碳技術的普及;新日本製鐵與川崎製鐵援建了上海寶山鋼鐵廠。其他項目還包括修建北京國際機場、上海浦東機場等。期間還包括煤炭運輸規劃涉及的技術轉讓等。
而軟件方面是保險、醫療、環境保護,和教育、人才培養等,大規模的展開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後。教育、人才培養涉及22省分200所以上的大學,主要集中在內地偏遠等省分。
醫療方面包括提供疫苗生產的工藝技術等,直接關係民生的有改善所有省分的上下水改造系統。
另一方面,在北京、上海、四川、山東等大都市還構建了情報系統的推廣模型,在經濟的統計、規劃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其中包括數字信號系統和光纖通訊系統方面的技術轉讓等。
40年間,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占全球對華援助的66.9%,為中國初期的改革開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國也是日本最大的受援國,2008年胡錦濤訪問日本時,對日本政府的開發援助表示感謝。胡說:「日本的ODA對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
荒木在回顧這段歷史時表示:「現在中國的GDP已經超過了日本,對華援助的ODA分階段停止了,但對華ODA是中日友好一個永久性的標誌。」
中共強調ODA是戰爭賠償
對於日本政府多年來的對華援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10月23日的記者會上,一方面承認日本政府的對華援助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強調「日本也從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同時藉網民之口,一邊感謝日本的ODA援助,一邊暗示ODA是戰爭賠款,受之心安理得。
日本東北大學副教授張陽表示,中共的解釋站不住腳,日本政府對華援助是實實在在的。中共強調「日本也受益」的概念很含糊,邏輯上的理解是到中國投資的日本企業受了益,從而日本也間接受益,其實到中國投資的美國企業、港臺企業都在受益。
張陽強調:「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受益,是得益於前期巨額的ODA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環境。當時的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的政治環境比中國安定,也是潛在的投資地,正是不具備經濟發展的基礎硬件而讓外企卻步。」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松田康博(Yasuhiro Matsuda)教授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放棄了戰爭賠款,日本要表示道歉之情,「最終以ODA的援助形式代替戰爭賠款是中日雙方的一種默契,是雙方的一個良性開端。」他說,「民間怎麼表達意見都不是問題,但是中國政府打破這種默契,特意強調戰爭賠償在外交上很少見。」
日媒:對華援助是日本的國策失敗
中共一邊拿著日本的援助,一邊低調處理,少有報導,還對國民進行反日、仇日教育,時常把日本作為轉嫁國內的政治、社會危機的渲洩對象,造成絕大多數中國民眾對日本40年來的對華援助一無所知。
然而近期,中國經濟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下跌不止,中共試圖拉攏日本為其經濟解困。這次不得不需對日本多年的經濟援助有個明示。
據日本《共同社》的報導,中共在安倍訪中期間,對黨媒等發出指示,要多報導日本對華的ODA援助,同時禁止出現批評安倍的報導。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使多年來被灌輸了「反日」、「仇日」教育的中國人一時轉不過彎來。有民眾爆出北京一居委會組織歡迎安倍活動的通知,通知稱「特別要注意的是,這次不是反日,而是中日友好,千萬不要鬧出笑話。」這位民眾諷刺地說:「反日、迎日都是你們一夥兒在搞。」
日本《產經新聞》發表評論認為,中國人幾乎對ODA援助不知曉,多年來得到的卻是反日、仇日,並且對華ODA違反了促進民主化、保護人權自由的大綱,稱是「日本最大的國策失敗」。◇
新紀元周刊 第608期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特朗普的中國政策
一路走來,從國際局勢變化到面對北京政府的心路轉折,如何演變?且看分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