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亞洲金融危機20周年回顧


中共仍然固守著先前的模式——優先實現經濟增長,仍然依賴高投資來實現這一目標,中共政府維持著流動資金的供給,以確保經濟引擎持續運轉,這種方式非常危險。(Getty Images)

中共仍然固守著先前的模式——優先實現經濟增長,仍然依賴高投資來實現這一目標,這種方式非常危險。如今,中國出現了20年前周邊東南亞國家的情形,呈現比傳統增長模式更加過度的增長,專家呼籲中共領導人研究一下亞洲的金融危機,否則必將重蹈覆轍。

編譯 _ 李清怡

今年7月標誌著引發亞洲多國金融危機的泰銖貶值事件發生20周年,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高級政策顧問的加州柏克萊大學經濟學教授艾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在Project Syndicate網站發表評論寫道,藉著這一時日讓我們回首過去,審視世界發生了哪些變化,哪些方面依舊如故。

亞洲「官僚資本主義」與對沖基金

關於那次危機的原因當時頗有爭議,至今爭議仍然存在。西方觀察家們指責亞洲國家缺少透明度,公司與政府之間關係過於密切,他們稱之為「官僚資本主義」;亞洲評論家們則將責任歸咎於對沖基金,認為對沖基金打破了地區金融市場的穩定,還指責IMF所提出的救治方案差點兒導致喪命。

兩種觀點都有些道理,泰國銀行發布的資產負債表大大誇大了外匯儲備量,IMF勸告亞洲各國該如何應對危機時,犯了一個錯誤,採取了過於緊縮的財政政策,IMF應當知道這不是最後一次出錯。

在更為基本的層面上,那次危機反應了亞洲歷史性的增長模式與其現狀條件之間的失衡。那種經濟增長模式強調匯率的穩定,穩定的匯率被看作是增加出口的必要條件。該模式也強調投資的重要性,認為投資越多越好,以實現雙位數的增長率,並且鼓勵對外借貸,以便為資本形成提供必要的融資。

但是,到了1997年,東南亞的經濟到了一個發展階段,單靠強行增加投資已經不足以維持經濟的高增長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式依賴外來借貸,忽略了風險。

同時,外在的力量使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南韓要加入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政府被要求取消資本管制,南韓經濟因此吸入短期投機性資金「熱錢」的衝擊。更為普遍的是,亞洲各國感受到來自IMF和美國財政部的壓力,取消資本流動限制,從而加大了風險,即使維持盯住匯率制還是問題重重。

回顧當年發生的危機,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到20年後的今天所發生的變化:

第一,出現危機的國家將投資率和增長預期下調至可持續增長的水平,亞洲各國政府仍然強調經濟增長,但不再是不惜任何代價。

第二,東南亞國家現在的匯率比以前更加浮動。

第三,泰國這種曾經一直對外收支大量赤字的國家,現在出現盈餘,有助於這些國家積累外匯儲備,就如同上了一種保險。

第四,亞洲各國現在共同合作,採取區域性圍欄策略。2000年,亞洲各國設計出《清邁倡議》,現在,又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從這些計畫可以看出,亞洲各國對 IMF當時的指示很不爽。

籲中共領導人勿重蹈覆轍

早在1997年,中國並不支持日本倡議亞洲貨幣基金組織的計畫,最終因為缺少支持,該計畫只好擱淺,後來,中共卻幫助建設地區性金融機構和合作組織。但是,如果說中共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改變意味著形勢發生了變化,那麼,這也在提醒我們注意一下還有多少沒有改變。

中共仍然固守著先前的模式——優先實現經濟增長,仍然依賴高投資來實現這一目標,中共政府維持著流動資金的供給,以確保經濟引擎持續運轉,這種方式非常危險,讓人回想起金融危機之前泰國的狀況。

中共政府曾經對海外借貸很謹慎,之後在這方面放鬆管制的速度變快,因此,與政府相關聯的中國企業外債高築。而且,中共仍然不願意使用浮動匯率制。

如今, 中國也出現了20年前周邊東南亞國家的情形,呈現比傳統增長模式更加過度的增長,我們只能期望中共領導人研究一下亞洲的金融危機,否則必將重蹈覆轍。

臺灣如何閃躲1998金融危機

《International Financing Review Asia》雜誌主編Steve Garton寫道,當多米諾骨牌效應席捲亞洲時,臺灣算是相對平穩地度過了亞洲金融危機,臺灣的經濟確有從1997年的6.7%增長率跌至1998年的4.6%,但是當時臺灣的增長率為亞洲各鄰國之最。當時出現危機時,大部分其他亞洲國家都陷入了蕭條期。

臺灣的貸款只有3.2%來自外資銀行,臺灣中央銀行嚴格控制國際風險,因此,地方出借人幾乎沒有受到其他地區經濟動盪的影響,法國巴黎銀行駐臺灣的總管Paul Yang回憶說,當時不得不再三向巴黎總部解釋臺灣分行沒有任何風險。

臺灣地方銀行的資金都來自於本地儲蓄和本地貨幣債務,因此,地方銀行居於主導地位,這為臺灣免受壓力衝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其他亞洲新興國家都受到了危機的影響。

強壯靈活的中小企業也讓臺灣從中受益,對比南韓——僅一個大的財團倒閉就能產生一個體系的危機。

臺灣之所以如此有彈性,還有其他說法,那就是:這座島嶼經歷過經濟和外交危機,包括1980年代資產泡沫的危機,所以,不再那麼容易遭受風險。◇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