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見深度分析 北韓核武劍指中國?(上)
北韓2017年3月4日在靠近中國丹東的衛星發射基地射了四枚飛彈。(AFP)
北韓不顧國際譴責,屢屢進行核試,許多人認為這是美國與北韓之間的關係問題,中國並非當事者。
本文作者罕見地以地理角度分析了北韓為何將核設施建在鄰近中國邊境,以及北韓核問題將對中國產生的影響。
文 _ 張璉瑰(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北韓在距中國邊界如此近的地方進行核試驗,不但讓中國面臨嚴重的環境安全風險,核試後重拾「武力統一」,更迫使美國施壓北韓棄核「不排除任何選擇」,讓半島戰爭危險與日俱增。北韓半島若再次發生「統一戰爭」,其結果必定是災難性的;如果在危機時候動用核武器,對半島及其周邊國家來說則是毀滅性的。北韓擁核,它對我國的安全意義發生重大變化。這時,它不再僅僅被動充當中國安全屏障或他方入侵我國的橋梁,因為它擁有了在如此近的地方劍指中國心臟地區的能力和手段,它本身成為有可能對中國構成嚴重威脅的能動力量。
北韓擁核,擁有了在如此近的地方劍指中國心臟地區的能力和手段,成為有可能對中國構成嚴重威脅的能動力量。圖為3月8日北韓駐北京大使館。(Getty Images)
在北韓核問題上,國人有許多認識誤區。其中之一便是認為北韓核問題是北韓與美國的關係問題,中國不是當事者,中國要做的只是維護半島無核化的口號,適時做些勸談促和工作,沒有必要採取實際行動促北韓棄核,因為那是在幫美國的忙。其實,只要翻開地圖看一看北韓核設施距中國邊界的距離,看看離美國有多遠,再了解一下北韓擁核動因及其核設施安全狀況,我們的心態可能就不會那樣閒適和從容了。
極具現實意義的「赫克之問」
西格弗里德‧赫克(Siegfried Hecker)是美國核科學家,曾於1986年至1997年擔任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主任,現任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主任。
北韓出於誘使美國承認其核國地位,進而在擁有核武器的前提下實現北韓與美國建交之目的,曾多次邀請赫克及其同事劉易斯等美國知名專家、學者訪問北韓,極其坦誠地向他們展示其「核成就」。
其中,2004年1月8日,赫克等應邀參觀北韓寧邊核基地達8個多小時,北韓讓這些美國人仔細察看其所提煉出用於製造核武器的鈈;20l0年11月10日,赫克等人再獲邀到寧邊參觀,而北韓這次向他們展示的是輕水反應堆建設現場和鈾濃縮設施運轉場面。此特殊安排使美國行家對北韓核計畫推進狀況有了更多及更直接的了解,與此同時,作為專家和學者,赫克等人也對北韓核現狀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美國核科學家赫克(Siegfried Hecker)曾於2004及2010年到北韓寧邊參觀核設施。(AFP)
2012年2月21日,筆者曾參加一個同赫克、劉易斯等人的座談會,雙方較深入地交流了對北韓核問題的看法。席間,赫克談及他們參觀北韓核設施後的感想,並提出一個問題,使筆者深感震驚和不安,至今壓在心頭難以釋然。
赫克說:「2010年那次去寧邊參觀,使我吃驚的不是其核能力,而是其規模。2000臺巴基斯坦P2型離心器正處於工作狀態,顯然,在其他地方他們還會有這等規模的核設施。北韓出於政治目的正大力推行其核計畫,擴充其核設施。但由於孤立自閉,他們採用的技術既原始又落後,極不安全。而且,由於北韓已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他們無法通過正常管道從其他國家獲得相關的設備、技術和經驗、教訓,因此,我對其核設施的監管系統及其獨立管理能力持懷疑態度。訪問時我曾提出幾個技術性問題,他們沒有回答。我非常擔心,他們遲早會發生重大核事故。」
接著,赫克問道:「訪問北韓後我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之中:我們是眼看著他們發生嚴重核事故,造成大面積核污染和大量人員死亡而袖手旁觀,還是施以援手,在技術上幫助他們避免核事故發生?選擇前者,作為科學家良心難安;選擇後者,實際上是幫助他們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後果更為嚴重。現在似乎是哪種選擇都不對。中國人聰明,你們有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兩難選擇?」
赫克這一提問使我們不寒而慄。更使人不安的是,赫克等人的憂慮不是杞人憂天,而是專業界的共識。
2012年1月11日,美國核威脅倡議協會發布《核材料安全指數》報告,對擁有1公斤以上核材料的32個國家及擁有1公斤以下或沒有核材料的144個國家,按數項安全指數統計得分進行排名,在擁有1公斤以上核材料的國家中,北韓(它於2008年提交的核申報材料中承認自己擁有核武器級鈈38.5公斤)得34分,其安全指數在全世界排名倒數第一。2013、2014年的報告,北韓依然穩居末位。
2013年9月17日,西班牙《阿貝賽報》發表文章〈全球最危險的核電站〉,羅列分析全球最危險的八個核電站及核設施,北韓寧邊核設施榜上有名。該文稱北韓核設施「外觀簡陋」,「2004年管道系統曾嚴重損毀」,但近期卻又恢復運行了。
西班牙媒體2013年報導,北韓寧邊核設施是全球八個最危險的核設施之一。(Getty Images)
2014年4月9日,中共黨媒發布題為〈北韓寧邊鈈反應堆安全性遭疑〉的專稿,使人們對北韓核設施安全狀況有了一些更具體的了解。這篇專稿轉述了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美韓研究所網站「北韓38°」4月7日發表的報告,稱衛星圖像顯示,去年夏天暴雨和洪水導致寧邊核設施附近的九龍江改道,致使反應堆冷卻用水供應出現故障,冷卻水蓄水池淤塞。為此北韓可能在今年初一度被迫關閉一座五兆瓦石墨減速反應堆。這一美國智庫的報告稱,「九龍江能否成為可靠的、整年不中斷的冷卻水來源,依舊令人懷疑,而那些臨時修建的取水設施今後同樣可能被洪水破壞。」
韓國一向被認為是對北韓情況了解最多的國家。2014年3月24日,赴海牙參加第三屆核安全峰會的韓國前總統朴槿惠在開幕式上發表主題演說時,曾憂心忡忡地談到北韓核設施安全問題。她說:「北韓核設施安全性問題也引發巨大擔憂」,「現在,在北韓寧邊聚集著大量核設施,如果某建築內發生火災,那將引發比切爾諾貝利還要嚴重的核災難。」(見韓國《中央日報》2014年3月25日報導)
赫克為北韓核設施安全狀況擔憂,美國智庫判斷北韓寧邊核設施一度面臨導致日本福島核電站重大核事故的冷卻水供應故障,朴槿惠認為那裡一旦發生事故,危害程度將更甚於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這迫使我們不得不去查找有關資料。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核電站在地震和海嘯中受損爆炸,核物質外洩。日本傾其技術和財力仍束手無策,只好宣布核電站周圍20公里為強制疏散區,並一度計畫在最壞的情況下疏散方圓250公里內所有人員,包括:東京3500萬人、仙臺100萬人及福島29萬人。近四年過去了,至今被毀的核電站仍在不斷地向海洋排放受到核污染的髒水。最近有報導稱,福島一帶日本居民罹癌率高,其近海魚類也出現基因變異而奇形怪狀。這一帶所生產的大米和水產品被許多國家宣布禁止進口。
日本2011年311大地震引發福島核電站爆炸後,有報導稱,福島除了居民罹癌率高,近海魚類也出現基因變異而奇形怪狀。(Getty Images)
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因操作失誤發生大爆炸,事故當年就有8000人為此喪生。近30年過去了,事故現場仍是一個無法處理的危險地帶。至今,事故發生地烏克蘭有1500平方公里、鄰近的白俄羅斯有7000平方公里被污染的土地仍處於荒蕪狀況,近似鬼城。由於遭到核輻射,周邊地區新生兒出現大量畸形殘廢,事故地區動植物出現可怕的基因變異,發現巨形老鼠和瘋狂的植物。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後,烏克蘭北部的普里皮亞季(Pripyat)成了一座鬼城。(AFP)
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後,周邊地區許多新生兒因核輻射影響而出現大量的畸形殘廢。(AFP)
迄今為止,我們未見北韓官方有任何關於核污染問題的報導,但韓國方面不時有些相關文字見報。韓國DailyNK網站2013年2月18日發布的一條消息稱,北韓涉核地區出現較為嚴重的核污染狀況,黃海北道平山鈾礦區「經常看到畸形兒和核輻射殘疾工人」,一位曾在寧邊工作過的黨委書記「其兒子和女兒皆是受輻射傷害而無法正常站立的畸形兒」。這裡患癌症、白血病概率很高,工人平均壽命明顯低於其他地區。工人們要求當局採取防護措施時,卻被告知:比起寧邊和豐溪里核試驗場,這裡情況好多了!為了安撫當地工人幹部,這裡的工資是其他地方的七倍。由於該網站被認為是「反北韓」的,且其消息主要來自所謂「知情脫北者」,外界無法核實其真偽,故在這裡僅記以備考。
筆者的一位學界朋友是研究東南亞問題的,平時對半島問題並不大上心,因此接受了時下流行說法,認為北韓核問題是北韓與美國間的事,中國不是當事者。他認為「解鈴還須繫鈴人」,北韓核問題應由美國去解決。但在看到上述材料時,他有些不安了,趕忙找來地圖認真度量起來。他告訴我:北韓在其西北海岸鐵山郡東倉里新修建的遠程導彈發射場距中國丹東直線距離約50多公里,寧邊距中國邊界約110公里,其鹹鏡北道豐溪里核試驗場距中國邊界約90多公里。據稱,更有大量涉核工廠、儲藏場等建在北韓與中國邊界地區。這時,筆者的這位朋友頓悟:面對有可能蔓延的火災,爭論應由縱火者還是受害者去滅火有點憨。
赫克並未說出事情的全部
通常情況下,風險的危害程度=風險概率×風險後果。我們用這一公式觀察北韓核設施,有利於深化我們的認識。
赫克等人的擔憂,說的僅是「風險概率」中意外事故那部分,人為風險並未談及。
數年前有位學者在一篇文章中分析北韓核設施對中國安全的影響,指出這種安全威脅除上述提及的事故風險外,至少還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核武引發的各種可能後果;第二,北韓推進核武計畫可能引發的武力衝突;第三,半島危機導致的非理智行為。
一、北韓在距中國邊界如此近的地方進行核試驗使中國面臨嚴重環境安全風險。
2013年2月12日,北韓不顧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普遍反對,進行第三次核試驗後,2月22日上海《東方早報》刊登了一篇對「核武老人」魏世杰的專訪。這位把一生都貢獻給中國核事業的老人說:「核試驗場的選點,第一條就是遠離人群,避免污染物傷害老百姓,地下核試驗的選點還要避免污染地下水源。世界上的核試驗場都選在沙漠或大洋深處的海島,道理就在這裡。嚴格來說,北韓國土狹窄,不具備上述條件。目前的選點,對北韓來說,可能是最合適的地方,但對中國,就很不合適。」魏老說,北韓這次核試「和以前兩次一樣,都是平洞核試驗,而不是封閉性更好的豎井核試驗,放射性物質的洩漏,是不可避免的。」
魏世杰僅僅談及「安全核試」情況,他沒有談一旦核試「失手」有什麼後果。不難想像,一旦出現那種情況,大片土地不適於人類居住,不僅北韓民族將會失去立足之地,中國東北地區也將會出現大片永久荒蕪地帶。我國許多人對此並不了解,也不關注,故《東方早報》在發表這篇專訪時,加的標題是:讓72歲老人搞核知識科普,其實挺悲哀。
北韓核試驗在中國邊界地區引發有感地震,使不少人產生恐慌,進而在中國一些城市出現抗議北韓核試的示威。中國環保部罕見地在北韓核試次日舉行記者會,宣布中國已在接近北韓核試驗場的中國東北邊境及其周邊地區設立了數十個各種數據監測點,並已針對北韓核試啟動了輻射環境應急響應預案。全國150多個自動監測站24小時運行,實行實時監測,多支應急監測分隊急赴東北邊境地區,啟動技術專家組實時分析評估。環保部稱,至2月13日上午9時,長春、瀋陽、北京幾個大城市輻射水準尚屬正常,但還是有些邊民對香港、日本某些報導產生恐懼。
2013年2月14日,德國聯邦地球科學與自然研究院(BGR)發表其監測數據稱,北韓第三次核試能量釋放約4萬噸梯恩梯當量(TNT當量),是1945年廣島原子彈爆炸力的三倍。該研究機構稱其監測到這次北韓核試地震規模為5.2,與美、韓、日公布數據相同。北韓前二次核試地震規模分別為4.2和4.8。北韓核試地震規模的逐步升級引起韓國更大擔憂,他們擔心引發長白山噴發。他們判定,北韓核試影響範圍可達300公里,而其核試驗場距長白山僅110公里。長白山是一休眠火山,在過去1000年中它曾先後噴發十次,最近一次是在1903年。韓國專家認為,若北韓核試驗地震規模達到6.0,就可能引發長白山噴發。
德國的研究數據稱,北韓第三次核試能量釋放約4萬噸梯恩梯當量(TNT當量),是1945年廣島原子彈爆炸力(如圖)的三倍。(維基百科)
據研究,長白山一旦噴發,其烈度指數可達7.4級左右,而2010年4月曾造成巨大災難的冰島火山爆發烈度指數僅為4級。韓國國立防災研究院根據美國聯邦災難管理廳的模擬實驗結果推測,如果長白山在冬天爆發,火山灰會在8小時內掩蓋鬱陵島,12小時內到達日本,東北航空路線癱瘓(見韓國DailyNK網站2013年2月14日報導)。還有研究稱,長白山一旦噴發,其破壞性能量的60%將傾瀉於中國一側。毫無疑問,這一重大災難風險會使包括中國在內的北韓周邊國家不寒而慄。因此,2014年7月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韓國時,中韓雙方有關部門簽署協議,決定合作研究長白山噴發問題。
韓國專家認為,若北韓核試驗地震規模達到6.0,就可能引發長白山噴發,烈度指數可達7.4級左右,而2010年4月曾造成巨大災難的冰島火山爆發烈度指數僅為4級。(AFP)
二、北韓核試後重拾「武力統一」,美國施壓北韓棄核「不排除任何選擇」,半島戰爭危險與日俱增。
自從1950年代那次不太成功的「祖國解放戰爭」以後,南北韓雙方吸取教訓都不再堅持武力統一。1972年雙方發表《七四聯合聲明》,就「自主、和平、民族大團結」為國家統一三大原則達成協議。但是,自從2009年5月北韓進行第二次核試後,北韓自認為在軍事上已壓倒韓國,在這年7月紀念「祖國解放戰爭」56周年大會上,時任北韓人民武力部長的金永春發表主旨講話,誓言「將以難以想像的威力給挑釁者以殲滅性打擊,並一舉實現統一」,重提武力統一。從此以後,北韓官方媒體開始頻繁使用一個新詞「聖戰統一」。
2013年2月北韓進行第三次核試,宣布其核武已實現小型化、輕型化,可以實用了。這年3月5日,北韓「最高司令部」宣布「徹底廢棄《停戰協定》」,6日朝中社發文稱此舉是「提前完成祖國統一歷史偉業的痛快措施」。7日《勞動新聞》稱「在《停戰協定》成為廢紙之後,即使是發生核戰爭也不足為奇。在我們和美國之間不管是誰先按下核按鈕,都沒有追究其責任的相關法律約束。」8日,北韓「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發表聲明,宣布「全面廢棄北南互不侵犯的一切協議」。此前一天,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視察剛剛組建的西南前線司令部所轄軍隊時,命令軍隊準備「打響祖國統一大戰的第一炮和信號彈」(見朝中社2013年3月7日電)。
3月10日《勞動新聞》發表文章稱,北韓已是「擁有核威懾力量的政治和軍事大國」,「北韓軍隊和人民會為國家統一發起一場不同於上個世紀50年代北韓戰爭的聖戰」。朝中社則於11日宣布「北韓半島新的戰爭已是再也無法避免的現實」。3月30日北韓政府和政黨團體發表特別聲明,標題就是「北韓政府政黨團體重申世上沒有人能抵擋為正義的祖國統一大戰而奮起的北韓軍民」。
在此前後,北韓領導人頻繁視察軍隊,3月29日命令軍隊進入「一號戰鬥執勤狀態」,4月初發布公告勸導外國駐北韓、韓國外交機構撤離半島。此時美韓軍演,美軍三次派戰略轟炸機赴半島進行轟炸演練,半島局勢一觸即發。
學界不少人認為,2013年3月危機,是北韓初步掌握可使用的核武器後,企圖以此為手段推進武力統一的一次預演。毫無疑問,北韓半島若再次發生「統一戰爭」,其結果必定是災難性的;如果在危機時候動用核武器,對半島及其周邊國家來說則是毀滅性的。
2009年4月14日,北韓以「某些國家」支持安理會發表主席聲明譴責北韓發射活動為由,其外務省宣布永遠退出六方會談,關死談判大門,並於5月進行第二次核試。第三次核試後,北韓「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於2013年3月7日發表聲明,宣布「今後任何人都不許對北韓再提『棄核』、『不使用核武』之類的話。」同年3月17日,北韓外務省稱,認為北韓擁核是談判籌碼,那是「無稽之談」。隨後,北韓修憲宣稱「擁核國」,3月31日確定發展核武器和發展經濟「並舉」,4月1日通過進一步強化擁核國地位的立法。至此,北韓不僅通過聲明,而且在實際行動上宣示其「做永久核大國」的決心,並徹底關死了談判解決核問題的大門。
但是,包括聯合國在內,世界普遍反對北韓擁核,堅決主張維護北韓半島無核化。美國堅稱,為促北韓棄核,美「不排除任何選擇」,於必要時將動用武力。學界普遍認為,目前美國對北韓實施「戰略忍耐」政策,是因為它認為北韓核導彈尚不具有威脅美國本土的能力。一旦美國發現北韓擁有了這種能力,一向追求絕對安全的美國會出手。2011年1月,時任美國防長的蓋茨在北京表示,留給美國的時間大約是五年。
為了回應北韓核試驗,美國2013年3月28日派遣B-2幽靈戰略轟炸機飛越朝鮮半島上空。(維基百科)
之後隨著北韓遠程導彈的試射和第三次核試,美國開始認真考慮對北韓進行軍事打擊。2013年10月,美韓防長草簽《應對北韓核武器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的針對性遏制戰略》,並於2014年4月奧巴馬訪韓時,由雙方元首簽署了這一文件。該文件規定,一旦發現北韓有動用核武器跡象,將分三個階段對其核設施進行打擊剷除。8月美韓「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對此進行了實兵演練。
這就是說,北韓推進核計畫,使其核設施遭美打擊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其核武計畫推進越迅速,這種可能的打擊來得越快。
一旦美國對北韓核設施實施打擊,會有什麼後果呢?1994年克林頓政府曾決定對北韓核設施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後因美國前總統卡特與北韓前領導人金日成達成妥協,令這次軍事行動中止。
不過,當時美國相關部門奉命對此進行了後果調研評估,其描述有助於我們了解問題的嚴重性。這份祕密報告寫道:「寧邊八兆瓦和五兆瓦兩座反應堆運轉時被炸毀,因放射性物質輻射受害的範圍可達400至1400公里,不僅韓半島,甚至中國和日本也會受到其危害。」「具體而論,寧邊核設施半徑10至50公里內的人在兩個月內死亡80~100%,30至80公里內的人僅能生存20%左右。距寧邊400至1400公里的地區輻射量也將達到五雷姆,這是國際放射性物質輻射許可量的十倍。轟炸五年後在半徑700公里以內的地區仍然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影響。如果包括兩座反應堆在內,再處理設施、核廢料儲藏設施等同時被炸,其危害程度則更大,在半徑50公里以內居民的25%在幾小時內死亡,韓半島全境的土壤污染將持續5至10年。」(見韓國《朝鮮日報》2007年1月4日報導)
應該指出,這是20年前寧邊只有兩座反應堆運轉的情況下,美國對其襲擊可能後果所作出的評估。此後20年間,北韓又擴充了其核設施,製成並儲藏了核彈,一旦遇襲,其後果會遠甚於上述評估。
北韓把其核設施建在距中國邊境如此近的地方,固然有國土狹小因素,但不排除以中國為擋箭牌的考慮。一來可令美國因擔心可能傷及中國而對北韓罷手;二來中國也可能擔心遭受池魚之災而反對對北韓動武。這種布局可同時制約美、中兩個大國的北韓政策,一箭雙鵰。(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