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唐太宗六試婚使 吐蕃迎娶文成公主

?"
唐代畫家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圖為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祿東贊的情景。(公有領域)

一心想做大唐女婿的松贊干布派遣聰明卓絕的大相祿東贊攜帶厚禮到長安求婚。此時在長安求婚的還有天竺、大食、仲格薩爾等國的使者。唐太宗決定經由考察婚使的智慧,來判定其國王的才幹。於是歷史上有了著名的「六試婚使」的故事。

文 _ 劉曉

大唐王朝,是中華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百花齊開、大放異彩的全盛時期。她的溫文有禮、文化騰達和威名遠播,同當時西方世界的腐敗、混亂和分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以致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上一路遙遙領先。特別是初唐時期的「貞觀之治」,如一輪皓月,照亮了人類歷史的整個夜空。她在文化、經濟、農業、手工業、商業、交通、科技、醫學等各個方面,都走向了新的輝煌,人類社會亦在此時走入了一個祥和、禮讓、安定、富足的歌舞昇平時期,而後世也記住了這盛唐氣象締造者的名字:唐太宗李世民。

在唐太宗打造輝煌帝國之際,西南的吐蕃在聰慧、沉毅、誠實、能幹的國王松贊干布的帶領下,平定了內亂,完成了對青藏高原小國的兼併,建立起了統一的國家。公元632年,松贊干布將國都遷到了邏些,就是今天的拉薩。拉薩無論從自然、地理、軍事、政治等各個方面看,都是一個非常適合發展基業的所在。

首次求婚被拒

致力於國內發展的松贊干布,對於聲威遠振的盛世大唐自然十分仰慕,因此於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派使者前往長安通聘問好。唐太宗遂派使臣馮德遐持書信前往致意。松贊干布看見馮德遐非常高興,當聽說突厥與吐谷渾都在向唐太宗求親,希望可以與唐朝公主婚配後,松贊干布也馬上派使臣帶著禮物,隨馮德遐返回大唐,「奉表求婚」。但是,唐太宗並沒有同意。

唐太宗的拒絕讓松贊干布選擇了武力「逼婚」。公元638年,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攻擊唐朝的松州,但很快被唐軍打敗。松贊干布十分惶恐,率部退出黨項、白蘭羌及青海地區,並遣使謝罪。


松贊干布(中)和文成公主(右)的塑像。左邊為赤尊公主。(公有領域)

一心想做大唐女婿的松贊干布並沒有死心。公元640年,他派遣「明毅嚴重」、聰明卓絕的大相祿東贊攜帶厚禮再次到長安求婚。此時在長安求婚的還有天竺、大食、仲格薩爾等國的使者。為難的唐太宗決定通過考察婚使們的智慧,來判定其背後的國王們的才幹。於是歷史上有了著名的「六試婚使」(又稱「六難婚使」)的故事。今天西藏拉薩大昭寺和布達拉宮仍完好地保存著描繪這一故事的壁畫。

綾緞穿九曲明珠

唐太宗出的第一道難題是綾緞穿九曲明珠,即將一根柔軟的綾緞穿過明珠(有說漢玉)的九曲孔眼。比賽開始後,其他婚使就開始行動,但絞盡腦汁也沒辦法穿過去。唯有祿東贊坐在大樹下想主意,偶然間,他看到一隻爬行的大螞蟻,便從中得到了啟示。

祿東贊找來一根絲線,將絲線的一頭繫在螞蟻的腰上,另一頭則縫在綾緞上。隨後,他在九曲孔眼的端頭抹上蜂蜜,把螞蟻放在另一邊,螞蟻聞到蜂蜜的香味,便帶著絲線,順著彎曲的小孔,緩緩地從另一邊爬了出來,綾緞也就隨著絲線從九曲明珠中穿過。

辨認母馬馬駒關係

唐太宗的第二道難題是讓各國婚使辨認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馬駒的母子關係。其他婚使辨別的方法分別是或按毛色區分,或照老幼搭配,或以高矮相比,但都以鬧出笑話失敗而告終。

輪到祿東贊時,他在馬夫的指點下,將母馬和馬駒分開關在馬圈中,而且一天之中,只給馬駒投料,不給水喝。次日,馬駒被放回馬群中,口渴的馬駒們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母親吃奶,母子關係自然很容易被辨別出來。

喝酒吃肉揉羊皮

看難不倒祿東贊,唐太宗又出了第三道難題:規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內喝完一百罈酒,吃完一百隻羊,還要把羊皮揉好。

比賽開始後,別的使者和隨從紛紛宰羊、煮肉,接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如此肉沒有吃完,人已經大醉了,更談不上揉羊皮了。聰明的祿東贊則反其道行之,讓隨從一邊小口吃肉,小口喝酒,一邊揉羊皮。邊吃邊喝邊消化,不到一天的功夫,吐蕃的使臣們就把酒喝完了、肉吃淨了,皮子也揉好了。


〈步輦圖〉中的祿東贊。(公有領域)

分辨木頭根和梢

在第四試中,唐太宗交給使臣們100段粗細一樣的木頭,讓他們分辨出哪是根、哪是梢。其他使臣都交了白卷,只有祿東贊令人將木頭全部運到河邊,投入水中。木頭根部略重沉入水中,而樹梢那邊較輕浮在水面,木頭根梢顯而易見。

刻卍字不迷路

一天夜裡,皇宮中擂響大鼓,皇帝傳召各路使者赴宮中商量事情。機敏的祿東贊猜測這可能也是一場突擊測試,為了不致迷路,便在關鍵路段塗上卍字標記。

卍字來源於古印度梵文,意為「胸部的吉祥標誌」。古時傳入中國後,先人將之譯為「吉祥海雲相」。眾所周知,釋迦牟尼佛祖在出生時獨具三十二種吉相,而吉祥海雲相即為其中之一,意思就是指呈現在大海雲天之間的吉祥象徵。其出現在佛祖如來的胸部,被佛教徒認為是「瑞相」,能湧出寶光,據稱「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除此而外,卍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埃及、特洛伊等國的歷史上均有記載,是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誌,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

不出祿東贊所料,到了皇宮後,唐太宗讓使臣們立即回去,看誰不走錯路可以回到自己的住處。只有祿東贊憑著事先的記號,走了回去。

辨認公主

唐太宗的最後一試是辨認公主。這天,唐太宗與眾大臣親自來到殿前主試。300名衣著華麗、相貌彷彿的宮女,分左右兩隊依次從宮中排開,使臣們需要從中認出文成公主。

面對宛若天仙的宮女,使臣們都傻了眼,不知哪位才是文成公主,唯有祿東贊胸有成竹地指出左列第六位就是公主。原來他事先從服侍過公主的奶娘那裡得知了公主的容貌身體特徵:體態娟麗窈窕、膚色白皙、雙眸炯炯有神、性格堅毅而溫柔、右頰有骰子點紋、左頰有一蓮花紋、額間有黃丹圓圈、牙齒潔白細密、口生青蓮馨味、更為重要的是,頸部有一個痣。

文成公主遠嫁吐蕃

祿東贊的傑出表現,使唐太宗相信其國王松贊干布非等閒人物,遂同意將文成公主遠嫁吐蕃。


羅布林卡壁畫〈文成公主入藏圖〉。(公有領域)

據西藏民歌流傳,文成公主進藏時,帶穀物3800類、牲畜5500種、工匠5500人進入西藏。內地平原地區諸如農具製造、紡織、繅絲、建築、造紙、釀酒、製陶、碾磨等生產技術,和歷算、醫藥等科學知識,皆陸續傳到了吐蕃,使當地人民的衣、食、住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文成公主的功績至今仍銘記在藏族人心中。

而唐太宗十分欣賞祿東贊的才幹、學識,封他為「右衛大將軍」,挽留他在長安任職。祿東贊婉言謝絕了唐太宗的好意,回到了吐蕃,並在吐蕃歷史上以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留名千古。◇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