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格查藍‧達斯的《做好人之難》(上)

?"
格查藍.達斯的《做好人之難》,是一本有趣的、探索人類的困難和當代社會困境的好書。該書從印度 史詩《摩訶婆羅多》中吸取了諸多的智慧。圖為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的戰爭插圖。(網路圖片)
無標題文件

當今世界之上,很多人或許都有體會,如今要想做一個好人,勸別人做一個好人、做一些真正的好事,好像都不太容易、甚至還很困難。如果閣下有這樣的想法,您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2009年,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格查藍.達斯(Gurcharan Das)的一本有趣的書,書名就是《做好人之難》(The Difficulty of Being Good)。

達斯的這本書的副標題是「On the Subtle Art of Dharma」(論法的微妙之處)。顯然,他的這個「Dharma」或「法」指的還是舊宇宙的法理,因為歷史和其他因素所限,達斯看來還沒有接觸到新宇宙真正的、根本性的大法。但書中揭示的,也是在新宇宙誕生之前、我們目前的舊宇宙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正是我們人類當今正在面對的問題。格查藍.達斯的靈感和智慧,來源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格查藍.達斯還寫了一部小說、四部戲劇和兩部非小說類的著作,是一位高產的作家。

該書的內容包羅萬象,從人類的戰爭,到人類的苦難,到苦難的本質,再到美國的平權運動,甚至把博弈論裡「囚徒困境」之類的零和遊戲,都涵蓋在裡面。哥倫比亞大學的梵文和印度學專家博拉克(Sheldon Pollock)教授評價說,達斯通過對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的解讀,展示了我們人類社會當前所面臨的道德困境。《摩訶婆羅多》即是經典和不朽的,也是非常及時的。芝加哥大學的歷史和宗教學教授唐尼格(Wendy Doniger)則認為,達斯的《做好人之難》既有學者的觀點,又有個人的立意;既有學術的價值,又有個人修練的成分。

達斯2002年春天開始動念頭,想寫這本書的時候,他妻子還以為他有了什麼中年危機!實際上,他是在學習了西方文化和歷史多年之後,才突然萌生了學習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的想法。他之前只是在哈佛大學讀書的時候,學習過一些梵文(Sanskrit),但還從來沒有用梵文閱讀自己民族的著名史詩。在困惑和困難的年代,達斯回到印度民族的歷史、祖先的史詩中,在其中發現了我們今天世界面臨著的同樣的問題,從文學的歷史巨著中,找到了現實世界道德麻煩的根源。

達斯在企業界拚搏多年、在許多世界性的大企業工作之後,五十歲左右就退休了,然後與妻子定居在印度的德里。在德里,他為《印度時報》撰寫每星期天的專欄,也去印度各地考察旅行。他目睹了印度經濟過去幾十年的快速發展,發現印度社會已經逐漸從為生存而掙扎到走向小康。但是達斯同時發現,雖然經濟繁榮在印度各地都能看得見,但人心的向善、人們如何做好人、成為好人,社會如何在道德上進步,這些方面卻都付諸闕如。

達斯在印度發現的現象,何嘗不是今天中國的真實寫照呢?印度民族有幸,有這樣的知識分子站出來為道德和良知發聲,中華民族的良知的聲音呢?一則很少、很小、很弱,二則發出來之後很快就被暴政給靜音、消音、扼殺了。有些中國人經常以嘲笑印度人為習慣,我們其實沒有那麼多資格去嘲笑別人。在美國的政界、學術界、企業家和科技界,印度裔美國人應該說,普遍的比華人整體上要傑出的多、取得的成就也更大、更多。

印度的文化遺產

南亞次大陸的印度,背依高聳的喜馬拉雅山,瀕臨浩瀚的印度洋,古印度被稱之為「月亮之國」。從印度的月亮王朝開始,這個民族就給了人類許多文化的遺產;《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古印度最著名的兩部文學作品,這兩部史詩,前者長達10萬頌,後者有2.4萬頌,是古代世界罕有的長篇史詩。《摩訶婆羅多》還有一些散文句,總共有180萬個單詞,作為世界第三長的史詩,它是《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加起來的10倍。只有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和吉爾吉斯族的史詩《瑪納斯》才可與之媲美。據說,即使你持續不斷的念《摩訶婆羅多》,也要兩個星期才能念完。

《摩訶婆羅多》講述的故事,壯烈、悽慘而又悲涼。《摩訶婆羅多》共有18篇,其主要的內容,是婆羅多(Bharata)家族中,兩兄弟的後代居樓王(Kauravas)一支與般度王(Pandavas)一支之間,為爭奪王位開展的曠日持久的戰爭。雙方的鬥爭非常的艱辛曲折,最後不得不進行了一場為期18天的大決戰。戰爭捲入了當時印度所有的國家和部落,最後結果是居樓王一支全部戰死,般度王一支取得最後勝利。

按印度民間的說法,史詩的原始作者為廣博仙人,抄錄者是象頭神,也有人認為是很多代的民間詩人逐漸積累、編撰、修訂而成,其基本內容在公元前5世紀已經成型,最後的定稿是在公元4世紀。這部史詩即是歷史和神話故事,也充滿了哲學、宗教、法學等學科的論述,全面反映了古印度社會各方面的情況。《摩訶婆羅多》的第一篇中當仁不讓的說,「這裡有的,哪裡都會有;這裡沒有的,哪裡都沒有。」

當然,《摩訶婆羅多》不是光講述一個故事,廣博仙人在書中說,書的目的是闡明人生的四個目標:愛、財、法和解脫。許多印度人相信,人生的最終目標是達到解脫,其中業和法在《摩訶婆羅多》中占據了主要位置。在中國人看來,人生的最終目標也是達到解脫,是需要我們通過正法門的修煉去解脫;而印度人的「業」和「法」對我們來說,就是得到正法正道,通過修煉消去業力,從而實現真正解脫、返本歸真的目標。

《摩訶婆羅多》中包括了大量的印度神話和哲學觀念,有許多神靈和哲學寓言故事。對當今社會的人們來說,印度民族的智慧對我們的意義在於,史詩貫穿著的對正義和善良的深切同情,和對奸詐、殘暴等醜惡行為無情的揭露和譴責,都是達斯從古老的文明中發掘出來、對現代人充滿進步意義的啟迪。

(待續) ◇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