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略上剖析馬習會
馬英九與習近平的雙手一握,終於將分隔66年的臺海兩岸拉近了。
對於這一震動國際的大事解讀,
目前多從馬英九個人追求歷史定位或是從中共對臺陰謀的角度來剖析。
殊不知,習近平的政治處境才是實現馬習會最後、最大的推動因素。
文 _ 明居正(臺大政治系教授)
馬英九與習近平握手會談,固然是臺灣與大陸之間的大事,同時也是震動國際的大事。其實,在去年太陽花學運爆發之後,馬習會的機會幾乎已經是微乎其微。而這次最後在習近平的拍板之下,竟然又起死回生。關於這個突然的轉變,本文自馬英九與習近平各自的戰略設想與政治處境作為分析的出發點,然後再對馬習會所帶來的影響做一個全面的分析。
一、馬英九的動機與戰略設想
截至目前為止,臺灣內部對於這次馬習會似乎是貶多於褒。其中對於馬的批評不外乎:只見一中原則、否定一中各表、自我矮化、否定中華民國,甚至全面投降。公允地說,這些批評並未抓到問題的重點。
與習近平會面對於其個人歷史定位有所幫助,在馬英九總統心中應該是考慮因素之一,但並非其主要考量。馬總統幾年來的施政成效或許招致極大批評,然而在面對大陸時,他背後有一套國家大戰略。這套戰略,簡單的說,就是和平演變戰略。
馬英九從政以來一貫反共,在「六四」屠殺問題上的立場明確。既然如此,為何近年來他會招致親共、媚共,甚至投降的批評呢?這與他的基本性格與對大陸政策的作為有關。陳水扁總統在剛上臺時亟盼改善兩岸關係,也曾經釋放善意長達兩年之久。然而中共鬥爭成性、疑心過重,最終在戰略上將陳水扁定性為「臺獨」,硬生生地將其「逼上梁山」,希望藉此逼迫美國出面協調,促成兩岸間的和平協議。不料美國小布希總統困於全球反恐戰爭,不耐煩細緻地處理臺海問題,遂在姑息中共的前提下嚴厲懲罰臺灣,致使兩岸關係在表面上陷入了八年的緊張態勢。
有鑑於此,馬英九在競選總統時即主動提出「九二共識」及回到一中原則的說法,希望藉著正面、善意、經貿及全方位交流,一方面改善兩岸關係,另一方面也希望藉著與大陸的交流來推動臺灣的經濟發展。然而,臺灣經濟並未因此改善,他對大陸的溫和政策與妥協,遂成為人們批評他的主要標的。
持平而論,馬總統的施政績效確有許多可批評之處,不過他的大陸政策仍然有其合理的內涵。回顧中國歷史,較弱的朝代在面對強大的外敵時,通常採取的就是「緩和政策」;希望透過緩和,降低對方敵意,以爭取有限的生存空間。當然,這僅僅是消極的一面。馬總統的大陸政策戰略就是和平演變戰略,這卻是十分積極的。當年李登輝總統推出「國家統一綱領」,其背後的最重要人物之一就是身兼大陸工作會報執行祕書的馬英九。國統綱領並非只是免戰牌,它其實是一套透過兩岸有層次的交流,逐步促使大陸發生質變,最後走上民主化的戰略。這不但是李登輝總統的戰略,其實也是陳水扁總統的戰略,今天更是馬英九總統的戰略;他們執政時呈現出來的差異僅係來自於操作手法以及個人風格的不同。
更重要的是,這套和平演變戰略也是美國對於中共的戰略。對美國而言,如果這套戰略促成了蘇聯及東歐等八個共產政權的和平瓦解,那麼料想也會對同樣是共產政權的中共產生效果。作為國際上一個小國的中華民國,其對大陸的戰略與世界首強的美國是平行的,這就是它明智的戰略設計。當然,一味地使用妥協緩和的戰略絕不可取,因為它必然會遭逢來自內外的疑慮與批評。馬總統今天的處境恰恰吻合了此一分析。
二、習近平的動機與戰略設想
相對而言,習近平的處境要複雜得多,而其戰略設想自然也複雜得多。目前臺灣各方面在分析馬習會時大多著眼於中共對臺灣的陰謀與野心。這當然是對的;但這種看法蘊含了一個根本盲點:他們通常假設中共內部是鐵板一塊,而習近平就是這塊鐵板的最高代表。然而,這是不正確的,因為目前中共內部存在著至為激烈的派系鬥爭,而習近平正處於這場鬥爭的風口浪尖上!
習近平正處於中共內鬥的風口浪尖上,於是對外爭取國際支持及緩解兩岸關係。圖為習近平與馬英九進行會談。(AFP)
在習近平上臺之前,中共政局的主軸是胡錦濤與江澤民兩派之間的權力鬥爭。到了2007年17大時,由於兩派都無法完全壓制對方,不得已下只得妥協,習近平上臺就是兩派妥協的產物。由於江澤民權力慾望薰天,又擔心他所一手主導的鎮壓法輪功政策會被翻案,所以他必然會傾其全力壓制習近平,就像他過去十年全力壓制胡錦濤及溫家寶一樣。對習而言,幸運的是,胡錦濤看見了形勢的凶險,決定支持習近平,遂有宣布全面裸退之舉,試圖逼迫江澤民也必須裸退。
三年多來,習近平利用反貪腐對於江澤民派系進行了沉重的打擊,薄熙來、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及超過百名中共文武高官的垮臺就是最明顯的例證。為了苟延權力,江澤民集團不斷透過文攻武鬥的方式攪局,其具體的手法不外乎:文宣抹黑、在政治經濟社會三條戰線上製造動亂、利用反貪腐借刀殺人乃至政治暗殺。
在江派所有的反擊手段中,最方便可用的就是挑起外國與中共的矛盾與衝突,只要習近平有所閃失,他們就可利用中國社會上強大的民族主義烈火一舉將其打垮。這就是近年來中共與印度、越南、菲律賓、日本、南海以及美國多種多次衝突的重要背景原因之一。
面對江澤民派系在內政和外交各戰線上的攻擊,習近平的處境十分艱難。在對外衝突方面,他必須在激化矛盾與過度示弱之間求取平衡,否則過猶不及都會給他帶來政治上的麻煩;在內政方面,他必須步步為營,以反貪腐作為鬥爭對手與爭取民心的主要手段,然後在此基礎上嘗試推動有限度的改革。但是,這些作為相對而言都還稍嫌消極,他必須要有一個石破天驚般的積極作為才能在與江派的搏殺當中大大得分,從而掌握更大的主動權。馬習會就是這個石破天驚般的積極作為。
三、馬習會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對兩岸關係來說,這次馬習會的影響是很明顯的。首先,它代表的是兩岸和平氣氛的提升。在國際政治場合中,兩國最高政治領導人的友善會面通常意味著關係的解凍或是友好。其次,馬習二人的身分是「臺灣領導人」及「大陸領導人」,這一方面表達了對等的意涵,一方面也蘊含了習近平對臺灣政府甚至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接受。第三,這種接受已經從過去的「一國兩制」走到了實質上的「一國兩府」。第四,習近平跨出這麼大的一步,一方面顯示出他對過去中共的對臺政策的不滿,一方面也暗示著他的對臺政策或許還會有更大的突破。以目前來看,這個突破的方向應該是具體落實「一國兩府」。第五,所以如果沒有太大意外的話,兩岸間進一步的政治性協商應該是為期不遠了。這裡的政治性協商應該包括:信心建立機制、兩岸軍事熱線、停火協議甚至和平協議。當然,由於馬英九的總統任期只剩下七個月左右,所以這些發展有相當一部分不會在他任內出現。如果中華民國的下一任總統是出自於民進黨的話,屆時這些問題就是民進黨政府必須面對的挑戰。然而,只要得以順利完成,那麼馬英九總統的「橋」其實是為民進黨所鋪設的。
對兩岸關係來說,這次馬習會的影響是很明顯的。首先,它代表的是兩岸和平氣氛的提升。(AFP)
如果上述分析正確,則可以推論出一個奇特的預言:江澤民為了在這場與習近平的殘酷鬥爭中獲勝,則他必定會設法從各種角度去破壞馬習會及其可能影響。如此一來,馬英九就不無可能會受到來自對岸江澤民派系的政治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