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改寫科學與發明史的九個夢

?"
1921年的愛因斯坦。(公共領域)

在人類的科學與發明史上,藉由夢中靈感做出發明的事例並不少見,有些重要的科學發現也是夢境提示的。

近世以來改寫人類科學與發明史的九個夢,這些成功者很令人羨慕,但更值得探究的問題是,夢中點化來自哪裡?


文 _ 張小清

1)光速
愛因斯坦(Albert Eistein,1879~1955年)

「愛因斯坦說過,他的整個生涯都是對他少年時代一個夢的不斷冥思。」美國心理治療師約翰.W.普萊斯(John W. Price)牧師在作客電臺節目「我們聰明才智的動力」(Engines of Our Ingenuity)時,與休斯頓大學機械工程和歷史學名譽教授約翰.H.林哈德(John H. Lienhard)對談,訪談中複述了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這個鮮為人知的夢。

「他夢見自己踩著雪橇滑下山坡,當他在夢中接近光速時,所有的顏色都融為一體。受到這個夢的啟發,在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裡,他都在思考著到達光速時會發生什麼。」

實際上,愛因斯坦對相對論的最早思考,就起始於14歲那年他問老師的一個看起來十分簡單的問題:「如果我以光速飛行,我的臉在鏡子裡是不是就看不見了?」

26歲那年(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狹義相對論,突破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證明觀察者運動速度的變化使時間具備伸縮性,所謂「現在」的概念並沒有絕對性。十年後(1915年),愛因斯坦又完成了他的廣義相對論,確立了時空與物質不可分離的觀點,將時間完全同物質場聯繫在一起。從理論上說,人們可以走向過去,也可以回到未來。

2)元素週期表
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1834~1907年)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夢中看到了元素週期表,當時已知的所有元素各居其位。(大紀元合成圖)

化學教授門捷列夫想以某種方式將65種已知的元素組織起來。他知道,一定有某種模式可使這些元素排列有序,且這種規律應和原子的質量(原子量)有關,不過,他仍然不得要領。門捷列夫後來回憶道:「在夢中,我看到了一張表,所有元素各居其位。醒來後,我馬上將其寫在一張紙上。」那是在1869年2月,門捷列夫35歲。俄羅斯化學家B.M.凱德洛夫(B.M. Kedrov)在其〈關於科學創造力的問題〉(On the Question of Scientific Creativity)一文中引述了他的回憶。

元素週期表就是這樣來的。門捷列夫夢中所見是如此準確,也提示出某些元素的計量錯誤;各個元素根據其原子量在表中各得其所,在此之前,很多元素的原子量還是未知數。

門捷列夫的表中也留有一些空格,對應於還沒發現的元素。隨後幾年中,其預言的11種元素陸續被發現,特別是氦、氖、氬、氪、氙和氡,又給元素週期表增加了新的一族。元素週期表就像一幅大地圖,為後來的化學研究指點了路徑。

3)縫紉機
伊萊亞斯.豪(Elias Howe,l819~1867年)


伊萊亞斯.豪。(wikipedia)

伊萊亞斯.豪被認為是縫紉機的發明者,實際上,他很可能是改良了以前的設計,並憑藉其雙線連鎖縫法的設計而獲得美國第一個縫紉機專利。這是現代縫紉機的重要進步。不過,在他從夢境中獲得啟示而取得突破性進展前,應該把針眼放在什麼位置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據豪的家族史記載:

「他最初的想法是按照普通針的樣子,把針眼放在針的尾部。他從未想到要把針眼放在針尖的位置,假使他沒有夢見自己在一個陌生國度裡給一個蠻族的王設計縫紉機的話,可能他根本會以失敗告終。

「像在現實生活中那樣,他陷在針眼的問題中。國王給了他24小時做好縫紉機,如若無法完成,就只有受死。豪百思不得其解,最後放棄了。他被帶出去行刑。

「這時,他看到武士們長矛的尖頭上開著孔。問題迎刃而解,正當這位發明家苦求再給他一些時間時,他醒了。時間是凌晨四點。

「他跳下床,跑到車間,到早上九點鐘,針尖帶孔的針已經初步做好了模型。下面的事情就容易了。」

1845年,豪的第一臺縫紉機模型問世,每分鐘能縫250針。

4)蝕刻版畫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年)


威廉.布萊克畫像,托馬斯.菲利普作。(維基百科)

蝕刻版畫的製作原理也是在夢中發現的。傳統的銅版畫是把設計雕刻在一塊銅板上,將板子染上墨水、擦淨,印製過程中,只有留在雕刻凹槽中的墨水會在紙上留下印跡。這種技術在15世紀早期開始使用,被稱作雕凹線法(engraving)。威廉.布萊克的小弟弟羅伯特也跟他學習過畫畫,包括製作這種雕凹線的版畫。

據布萊克回憶,弟弟在1787年染重病,去世時,布萊克曾看到他的靈魂離體,拍著雙手作出喜樂的姿勢、透過天花板而去。此後,弟弟的靈魂多次回來看他,在一次夢境中,弟弟向他展現了蝕刻版畫的原理,即把文字和設計用不透水的材料畫在銅板上,然後將其浸入酸液,圖文之外的部分就被腐蝕掉,帶凸起的銅版就可以用來印刷紙本了。

布萊克將這種技術應用在《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等作品的創作中。印刷之後,他還會對紙本進行上色。

5)一條奇怪的魚
路易斯.阿加西(Louis Agassiz,1807~1873年)

路易斯.阿加西。(公共領域)

丹麥—美國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路易斯.阿加西曾研究一塊只露出部分結構的魚化石,看不出它的特點,也想像不出魚的結構究竟什麼樣。他猶豫著要不要把石頭鑿開,一旦這樣做,就會對標本造成不可復原的損害。

此後,連續三個晚上,他都在夢中看到了這條魚的一切特徵。他的妻子伊麗莎白.阿加西(Elizabeth Agassiz)在回憶錄《路易.阿加西:生活和通信》(Louis Agassiz: His Life and Correspondence)中寫道:「頭兩天晚上,他醒來後無法回溯魚的樣子。第三個晚上,他準備好了紙和筆,以便記錄夢中所見。」

阿加西的妻子接著寫道:「他趕去植物園,在手繪草圖的指導下,成功剝離了石頭的表層,正好露出魚的剩餘部分。全部露出來的化石魚與他的夢境完全相合,他也很輕鬆地對其進行了分類。他經常將這件事作為範例來證明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即當身體處於休息狀態時,頭腦會做此前拒絕做的事。」

6)開創性的護髮品配方
C.J.沃克夫人(C. J. Walker,1867~1919年)

C.J.沃克夫人與她的「沃克夫人生髮靈」。(大紀元合成圖)

C.J.沃克夫人是美國第一位非裔女百萬富翁。20世紀之初,她開始銷售一種叫做「沃克夫人生髮靈」(Madam Walker's Wonderful Hair Grower)的產品。她說,她成功的祕密是一個夢。那時,她試了市場上的一些產品來改善脫髮,都沒有奏效,於是著手開發自己的產品。

據《C.J.沃克夫人:創業者》(Madam C. J. Walker: Entrepreneur)一書記載,沃克夫人告訴一位記者說:「(神)回應了我的禱告。一天晚上,我做了個夢。夢裡,一個高大的黑人男子現身,告訴我該為頭髮調配些什麼。有些材料是生長在非洲,但我弄來了,調配好後塗在我的頭皮上,幾周內我生髮的速度就超過了脫髮。我給朋友們試了一下,也有效。我打定主意要讓它面世。」

7)印度數學家的兒時夢
斯里尼瓦沙.拉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1887~1920年)


印度數學家斯里尼瓦沙.拉馬努金。(大紀元合成圖)

斯里尼瓦沙.拉馬努金1887年生於南印度一個貧窮的家庭,傳說有一位女神出現在他的夢中,將數學公式展示給他。當時的印度人並不能理解這些公式,但劍橋大學的數學家哈代(G.H. Hardy)1913年在收到拉馬努金的信後則大為震驚。

印裔美國數學家阿拉迪(Krishnaswami Alladi)在2012年12月《美國數學協會通報》上發表的論文〈斯里尼瓦薩.拉馬努金:勢頭強勁〉(Srinivasa Ramanujan: Going Strong at 125)中提到了這段故事,他也將拉馬努金形容為自學的天才、史上最偉大數學家以及數學界最具浪漫氣息的人物之一。

拉馬努金的媽媽也做過一個夢,在兒子的成功道路上發揮了關鍵作用——讓他能夠上大學。加州聖何塞大學經濟學教授塞耶.沃特金斯(Thayer Watkins)在一篇論文〈斯里尼瓦薩.拉馬努金:才智無雙的數學家〉(Srinivasa Ramanujan, a Mathematician Brilliant Beyond Comparison)寫道:「拉馬努金的媽媽做了一個夢,夢見她兒子坐在一群歐洲人中間,身上有個巨大的光環。這使她相信兒子去英國沒關係。」

8)神經科學的誕生
奧托.洛伊維(Otto Loewi,1873~1961年)


「神經科學之父」奧托.洛伊維博士。(Algkalv/Wiki Commons)

奧托.洛伊維博士被譽為「神經科學之父」,他提出一個理論,認為神經衝動有可能是一種化學傳遞,但又不知道如何才能證明這一點。

1920年,他連續兩個晚上做了兩個夢,夢中他設計了一個生物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理論。他隨即將其付諸實施,實驗結果證明,神經並不直接作用於肌肉,而是通過釋放化學物質來起作用。這一發現開啟了新的研究領域,洛伊維博士因此於1936年贏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9)原子模型
尼爾斯.波耳(Niels Bohr,1885~1962年)


波耳發明的原子模型,帶來了物理學的變革。(Niels Henrik David Bohr on Freebase , licensed under CC-BY)

麻省理工學院(MIT)埃德溫娜.波托卡雷羅(Edwina Portocarrero)等人在題為〈枕邊談話〉(Pillow-Talk: Seamless Interface for Dream Priming Recalling and Playback)的論文中寫道:「尼爾斯.波耳說,他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坐在太陽上,所有行星都沿著細線運行。」波耳發明的原子模型,帶來了物理學的變革。

除此之外,德國科學家卡爾.高斯也是在睡夢中清清楚楚地看清了磁感應規律(後被稱為高斯定理),而磁感應強度的單位也用他的名字命名。日本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提出「存在介子」假想理論的湯川秀樹,入眠之前總會在枕下放一枝筆和一個筆記本,為的是能隨手記下半睡半醒之間獲得的靈感。◇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