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藍普頓:美中關係逼近臨界點

?"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藍普頓表示,自2010年以來,美中關係發生了變化,打破平衡的臨界點越來越迫近。圖為2014年6月28日,美國海軍與菲律賓海軍在南海海域,進行聯合海上軍演。(AFP)

近日,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藍普頓在一場演說中表示,美中兩國的關係,自2010年以來,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打破平衡的臨界點越來越迫近。

他認為,如果照這個情形發展下去,雙方將日漸缺乏安全感,並為此付出更高的代價。

文 _ 時益謙

美國對中共的態度目前正在發生變化。過去,美國並沒有把中共當作自由世界的最大危害。而最近發生的一些事件,讓這個情況開始轉變。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藍普頓敏銳地觀察到這種轉變,並以美中關係是否逼近臨界點為主旨,進行演說。

藍普頓的主旨演講

2015年6月11日,陸媒澎拜新聞網發表美國中國問題專家藍普頓5月6日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世界中國學論壇首屆美國分論壇上所作主旨演講的部分中譯文本。

藍普頓在演講中表示,過去4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美中兩國對彼此實力的評估從未引起兩國社會對中美關係基本政策的反思。「911」事件後,中國被看作無威脅性國家,就像美國前駐華大使雷德(Sandy Randt)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院演講時稱,「我們已經看到了敵人,但那不是中國。」

藍普頓說,美中兩國對經濟增長的期望塑造了 一種共同利益,暫時將許多經濟和人權上的根本性摩擦放到次要位置上。自2010年以來,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打破平衡的臨界點越來越迫近。

藍普頓表示,某些在總體上對美中關係起到至關重要的支撐力正受到侵蝕。

今天美國政策精英中的重要成員越來越傾向於把中國看作對美國「主導權」(primacy)的威脅。而中國一部分精英和民眾將美國視作中國取得正當國際地位的阻礙,持這種觀點的人數正在增長。

藍普頓說,大約自2008年以來,一系列地區和全球的形勢發展和突發事件為這類消極論調在兩國社會的滋長提供了土壤,包括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東海和南海的形勢發展、美國無力迅速自拔於中東中亞的泥潭,以及美國和其他國家對中國國內外政策走向的疑惑。

當前中國圍繞價值觀問題、顛覆論和「幕後黑手」說的爭論,令一些中國以外的觀察家感到不安。

藍普頓認為,如果照這個情形發展下去,雙方將日漸缺乏安全感,並為此付出更高的代價。

藍普頓說,當北京和華盛頓都在文雅的公開討論中使用「競爭對手」的修辭時,兩國的戰略思考家越來越將行動建立在美中互為安全領域「敵手」的假想上。如果人們認為潛在的安全威脅根本上勝過了經濟和文化利益,這意味著兩國共有的巨大經濟和文化利益,或許無法壓制不同的安全顧慮。

藍普頓表示,要改變這種局面,美國和中國首必須開啟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進程,兩國與其他國家一道,在這一進程中建立包容性的地區經濟和安全機制,並調整二戰後建立的全球和地區機制,使其適應世界和亞太地區新的權力分布。

儘管這些都需要時間來達成,但如果不這樣做,美國、中國和其他國家都會尋求單方面增強自身的安全力量以建立平行的經濟和安全機構,這樣的話,美國和中國將會越來越滑向更加敵對的狀態。

因此,北京和華盛頓需要某種類似「第四個聯合公報」這樣的文件來規劃這樣一種遠見。

藍普頓最後說,總而言之,美中兩國領導人都有責任公開反對偏激的民族主義言論,提醒他們的人民,兩國雙邊關係存續的戰略理由十分簡單且不容動搖:不管是世界還是我們兩個國家,都承受不起美中兩國互相為敵所要付出的代價。

雙方在敏感問題上難有進展

對於蘭普頓關於美中關係已經接近「臨界點」(tipping point)的說法,財新駐華盛頓記者張遠岸6月10日撰文表示,美中關係緊張的氣氛似曾相識。

一年前美中戰略暨經濟對話(S&ED)在北京召開時,不少美國學者形容美中關係出現「螺旋式下降」(downward spiral)。

這種說法源於當時美中所面臨的一系列摩擦,比如2013年末中共在東海劃定的防空識別區(ADIZ),美國表態不承認;2014年中國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在西沙海域工作,遭遇對該海域有主權主張的越南反對,美國批評中國挑釁;美國司法部以網路間諜活動為由起訴5名中共軍官。

張遠岸表示,這一次的主要問題仍是領土爭端、經濟間諜和網路安全。華盛頓智囊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中國商業與政治經濟項目主管甘思德(Scott Kennedy)表示,美中之間的官方關係仍然穩定且有成效,但兩國間缺乏信任。

處理非敏感問題容易,但遇到敏感問題難以取得進展。「缺乏互信是美中關係長期存在的問題,雙方互相懷疑對方的動機。」◇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