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今天香港,明日臺灣」 港臺聯手抗共

?"
一些香港和臺灣的民眾最近得出結論——港臺都面臨來自中共的威脅。圖為2014年月1日,香港人要求民主、真普選的「七一」大遊行。警察封住一條街道。(AFP)

臺灣和香港兩地的公民社會運動,明顯地越走越近,這讓日益獨斷的北京更為頭疼。有香港做為前車之鑑,臺灣人愈加提高警覺,專家指出,「臺灣人離中共越來越遠,反過來也提高了香港的談判力。」

編譯 _ 田清

香港「七一」民主遊行的前兩天,23歲的陳為廷從臺北飛去參加遊行,結果被拒絕入境,被迫當天返回。以往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特區政府拒發簽證給陳為廷和林飛帆這兩名臺灣太陽花運動的學生領袖。遊行當天,《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簡單扼要地表達出北京對於香港和臺灣反共分子比以往更密切合作的觀感:惱怒、猜疑、可能還有點慌亂。

臺灣和香港公民運動結盟 北京頭疼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旗下的網站「茶葉王國」(Tea Leaf Nation)報導,民主臺灣和半自治香港兩地公民社會運動明顯地越走越近,讓日益獨斷的北京更為頭疼。臺灣的太陽花運動,大學生從3月18日至4月10日占據立法院抗議與中共的自由貿易協定,間接聯繫了香港和臺灣的社會活動人士。在臺北的抗議期間,最常被高呼的口號就是「今天的香港,就是明日的台灣。」一些香港遊客和學生也加入了抗議。

香港和臺灣的社會活動人士相互支持,顯然是個新的現象。

根據慧科訊業網站統計,臺灣發行的報紙和雜誌於6月1日至7月15日之間有126篇文章包含「香港七一遊行」(香港在1997年回歸大陸後的年度民權運動)這個搜索詞,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僅為44,前一年則是19。香港人也開始更密切地關注臺灣的發展。3月30日當天,太陽花運動如火如荼之際,約1000人在香港參加了遊行,聲援臺北學生占領立法院進行抗議。

港臺都面臨來自中共的威脅

一些香港和臺灣的民眾最近得出結論——港臺都面臨來自中共的威脅。不過,兩地的社會活動家和機構早已領悟到彼此榮辱與共。其中一例是,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教授著名漢學家余英時2012年11月寫給法律學者黃國昌的一封信,後來在Facebook上發布,這封信敦促臺灣密切關注香港的發展,並借鑒香港年輕異議人士如何抵禦北京的侵犯。陳為廷向《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表示,香港和臺灣兩地的社會運動背後推手是中國共產黨,而且直到那時,他才意識到兩地面臨的問題是類似的。

中共已成為全球焦慮的來源

2012年7月至9月,香港民眾抗議政府要求中小學把所謂愛國教育納入正規課程,認為這是灌輸學生盲目傾向大陸的洗腦教育。高峰期有超過12萬人聚集在香港政府總部。幾乎在同一時間,臺灣開始進行反媒體壟斷運動,抗議旺旺中國時報集團欲合併用戶超過120萬人的有線電視頻道商中嘉。臺灣當局在2012年7月下旬核准了這筆收購,掀起第一波抗議活動,其中包括9月分的9000人大集會。大學生也組成了「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加入學者和記者聯手反對這筆交易。

4個月後,香港傳媒大亨黎智英簽署了一項協議,將臺灣壹傳媒賣給5名商人,其中一人是旺旺中時董事長蔡衍明之子蔡紹中。同樣地,學生們帶頭從計劃社交媒體宣傳,到進行除夕夜通宵靜坐等活動希望動員公眾反對。

最後,兩個收購計畫都中止,第一個計畫被臺灣當局砍掉,第二個計畫是因為交易取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認為,「中共已成為全球焦慮的來源,在亞洲影響深遠......但香港和臺灣首當其衝。」

香港是臺灣的前車之鑑

香港對於臺灣與中國進一步貿易整合的潛在危險提供了發人深省的教訓。1997年香港從英國回歸中國時,獲得了自治50年的承諾。不過接手後,北京通過與民意代表、行政主管和商界領袖檯面下的接觸進行非正式控制。原本「一國」和「兩制」在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被賦予平等的地位,不過今年6月,大陸國務院發布了一份白皮書,重新定義香港「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唯一來源是北京中央的授權。換句話說,「一國」高於「兩制」。

北京對香港不再有耐心的重要原因是香港經濟對大陸的依賴升高。香港的經濟因SARS疫情重創後,與中國大陸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再加上中國經濟增長,中國內地已成為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香港與中國的商品貿易為5020億美元,占香港貿易總額的一半以上,是2003年1970億元的2.5倍。中國早在2005年就取代美國成為香港的最大進口來源。

對於臺灣,中共向來是用軍事力量進行恫嚇。在1996年的總統大選期間,人民解放軍進行了一系列導彈試射,企圖嚇唬選民。之後,中共發現金錢更有效,便採取與執政的國民黨加強關係的做法。這個策略很成功。

2005年,當民進黨執政期間,連戰成為國民黨1949內戰落敗後第一個訪問北京的黨主席。去年,40%的臺灣出口(價值約1210億美元)輸往中國(包括香港和澳門)。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也仿照香港的CEPA在2010年6月簽署了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進一步強化經濟上的相互依賴。

越來越多臺灣民眾不認同中國

隨著北京對港臺兩地的影響增大,越來越多臺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看法也在改變。

根據政治大學7月發布的調查,破紀錄有60.4%的受訪民眾認為自己是臺灣人,只有32.7%的人認為他們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當2008年馬英九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總統時,只有48.4%認為自己唯一的身分是臺灣人,另外43.1%的人說他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類似的趨勢也出現在香港。根據香港大學6月公布的調查,67.3%的受訪人說他們是「香港人」或「香港人在中國」,10年前,這個比例不到50%。

專研比較政治學的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用了「共生」一詞來形容香港與臺灣的關係。

成名向《外交政策》雜誌表示,由於香港越來越受到抑制,這提醒臺灣人提高警覺,「臺灣人離中共越來越遠,反過來會提高香港的談判力。」◇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