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豆腐」老師

文 _ 華景珍

一位40歲左右的中學教師因為重感冒來求診。因為有些氣喘加上嚴重鼻塞,在敘述病情時顯得上氣不接下氣。在斷斷續續的言語中,還可以聽到重濁的呼氣與吸氣聲伴隨著。我心裡想:醫書上說的「氣粗」,大概就是形容他現在這個樣子吧!氣喘病有虛實之分,氣粗是實症,有餘之症的明顯標記。

他的脈搏既浮且數,彈指有力,汗出而喘。我猜測可能胃腸有熱吧!我問:「會口渴嗎?」他點點頭。「喝水多嗎?」他說:「我平時喝水就多,現在好像更多一些。」「雖然喝了很多水,還是很渴,對嗎?」他又點了頭。在腹診中也發現了他的整個下腹炭熱。因此診斷無誤,他的胃腸確實有熱。

在張仲景《傷寒論》中,這是典型的「葛根芩連湯」證候。一般有這個症狀的人會拉肚子。如果拉肚子就不會發燒,不拉肚子就會發燒。而他身上有發燒現象,且汗味重濁。那麼在問診中就不用問拉不拉肚子這個問題了。這樣的腹瀉,在中醫的理論中叫它「拹熱而利」。治療也不以止瀉為手段。

實熱之證最好的治療方法是「放血療法」。傷寒或溫病最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也是放血療法。無庸置疑,這是每個現代醫生必須具備的醫術!過去這樣的治療方法普遍存在民俗療法中。現在的醫生不太重視這個療法,讓很多原本輕微的疾病變成重症甚至不治之症。

中醫有五腧穴之說,《難經》六十八難:「五臟六腑,皆有井、滎、俞、經、合,皆何所主?然:經言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此五臟六腑井、滎、俞、經、合所主病也。」既然滎穴主身熱,他的病在胃腸,可取胃腸之滎穴而瀉之,所以大腸經之二間穴,胃經之內庭穴,是清除胃腸有熱之有效穴道,很多高燒不退的病人可以在這兩個穴道放血退熱。

我幫他清除胃腸之熱後,他肺部壅熱而喘汗的症狀立刻得到緩解。繼而清除他心肺之熱,他就覺得大病若失了。看診完畢,他跟我要一張名片,說是要給他的同事。然後解釋說:「我的身體已經很糟糕了,我那同事更慘!一年365天幾乎看不到有一天他不生病的。不管流行什麼感冒,他一次也沒落下,都是第一個中獎。」

我遞給他名片時,笑一笑問:「你同事身體像塊豆腐嗎?不能稍微碰一下。他今年幾歲了?」「跟我差不多年紀,比我小一歲。」還是青壯年階段哪,身體就這樣不堪一擊嗎?真是讓人無語!

就我所知,很多長期生病的人,自認為體質很差的人,其實本身並沒有很大的疾病,很可能只是在身體的某條經絡或某個臟腑有一點點梗阻,而使身體機能的運轉發生停頓。只要懂得的人稍微疏通一下,問題就可以輕易獲得解決。好比那發生車禍的高速公路,數量龐大的汽車感到寸步難行。這情形並非堵在路上的車子都故障了,所以無法行走。只要將事故車輛移除,整條高速公路就可以恢復暢行無阻。人的身體也是那樣的,可能哪個地方發生了車禍般的狀況而已。◇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