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前夜亞洲行:萬隆泗水
新紀元前夜亞洲行,首次訪問了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此前,其實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機會來到印尼;因為在印尼之前,還有很多很多想去的國家和地區,但因緣際會,命運的安排就是這麼不可思議、不可捉摸。印尼之行,結了很多善緣,也促成了許多機緣。印尼首都雅加達之外,萬隆和泗水的旅行,也是別具特色。
以前對印尼的印象,停留在它是一個華人下南洋的目的地,是深膚色的土著人居住的地方,和一個出現過軍事強人,還發生過排華事件的地方。從中國官方的宣傳中,還得知印尼有一個舉行過「萬隆會議」的城市——萬隆(Bandung)。在印尼活動期間,特別驅車去了這個萬隆一遊。
萬隆印象
從雅加達去萬隆的途上,從車窗裡向外看了一路,路上的車流、人流、擁擠、喧鬧此起彼伏,看到的就是印尼社會生動而深刻、對比鮮明,充滿了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掙扎的社會縮影。在萬隆住的旅館,按西方的標準都算不錯了,但價錢非常的低,大概只有美國同類旅館價錢的四分之一。旅館裡服務生眾多,甚至很簡單的工作職責,都有專人在負責,顯示印尼社會的人工成本非常低廉。而站在旅館房間裡向外望去,一牆一窗之隔,目光所及,處處是令人怵目驚心的景觀。萬隆的城市天際在線,高高低低的各式樓房,在遠山的背景映襯之下,耳朵裡聽著不時的從星羅棋布的清真寺中傳來的、悠長的敦促人們祈禱的高音喇叭廣播,讓人們心中不免充滿了強烈的、難以名狀的感慨。
在萬隆街頭散步時,碰到一個華人,他大概也很驚奇的看見似乎是從外地來萬隆的華人,所以急切著要拉住聊一聊。跟他聊了一會兒,發現他欲言又止,心事重重。簡短的交談中,他居然提到了萬隆的亞非會議,一個半個多世紀前的往事。顯然,這個現在已經被忘記了的會議,還讓許多中國人懷念。但萬隆會議和亞非合作,今天看來,其實完全不是紅朝當年渲染的那樣,那麼「意義重大」和「激動人心」。
萬隆會議
這個「萬隆會議」,又稱「亞非會議」(Asian-African
Conference),是半個多世紀前召開的。在紅朝的宣傳機器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會議。1955年,亞洲和非洲的部分第三世界國家在萬隆集會,據說這是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集體討論亞非事務。萬隆會議的目的,是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和「抵制」美國與蘇聯的新殖民主義活動。
「萬隆會議」的會場,今天已經淪為一個破舊的商業中心,亞非國家領導人當年的雄心壯志,看來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磨去了很多。當年,三百多位代表出席會議,號稱代表了當時全球一半多的人口。東道主、印尼前總統蘇加諾的開幕詞,更是呼籲「讓新亞洲和新非洲誕生!」
窮國俱樂部難以為繼
有人說,我們的世界有富國俱樂部,比方說「經合組織」之類的國際組織。如果沿用富國俱樂部、富人俱樂部的說法,那萬隆會議就可以算是「窮國俱樂部」、或「窮人俱樂部」了。但是呢,人們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窮人呢,恐怕還不太可能成立「俱樂部」的。萬隆會議的後續,難以為繼,當年的成員如今紛紛試圖加入富國俱樂部,就說明了這一點。
會議達成的「共識」,是譴責「殖民主義」,減少在經濟上對西方國家和蘇聯的依賴,和通過互助方式發展經濟。而實際上,萬隆會議之後50多年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發展,恰恰是他們各自積極發展與西方國家的合作。而被稱作「萬隆精神」的處理國際關係的十項原則,包括了由中國、印度和緬甸三國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現在看來更是一個國際笑話,因為其中尊重基本人權、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干預或干涉他國內政,不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等條款,在中共的踐踏人權、在東海和南海耀武等舉措之下,已經是徹頭徹尾的空話。
離開萬隆時,搭飛機去泗水。萬隆的機場簡直讓人忍俊不禁,因為它實在是不像一個機場,倒更像是一個長途汽車站,連一般國家的火車站規模都不如。如果不是看到外面的機場跑道,和停機坪上的波音噴氣客機,而只是看著那熙熙攘攘的人群,真的想不到這是一個機場。萬隆機場沒有那種人們常見的登機橋,人們必須從樓梯上下去,徒步走過停機坪,再沿移動梯子登上飛機。一旦上了飛機,裡面的空服人員和機組人員,又是非常的專業和正宗了。
泗水的驚喜
印尼另外一個很有趣的城市,是泗水(Surabaya)。泗水的名字讓人想起中國的四川。泗水中國也有,是山東省的一條河流;中國還有泗水縣,在山東濟寧。中國古時的秦朝有泗水郡,漢朝還有泗水國。泗水的地名的由來也很有趣,爪哇語「Surabaya」(蘇臘巴亞)的原意是鯊魚和鱷魚,因為這裡曾經是荒涼的沼澤。華人先諧音翻譯成「泗裡木」,後來又進一步簡化,成為頗富詩情畫意的漢名——「泗水」。
在泗水給當地的臺灣商會的演講,是在當地一所最大、最先進的臺灣學校進行。這個學校規模驚人,有幾棟大樓還在建蓋中,四、五層的鋼筋混凝土大樓。當地華人的財力驚人,由此可見一斑。
學生們上下學,都是私家車接送,往往都是私家僱用的印尼人任司機,來接送孩子。學校校長是位女士,學商科出身,提出的關於中國經濟的問題頗有見地。演講結束離開時,正好趕上學校放學,走廊裡學生們非常禮貌可愛,見到訪客和校長都會讓路行禮,口中喊著「校長好!」、「嘉賓好!」讓人對在中華傳統文化薰陶下成長的優秀學子不由生出喜愛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