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國減排項目涉欺詐 德國急止損踩剎車

中國減排項目涉欺詐 德國急止損踩剎車(大紀元製圖)

【新視角聽新聞】中國減少碳排放項目爆出涉嫌大規模欺詐,令德國急忙剎停但已做成巨額虧損。

收聽粵語版播報:https://youtu.be/kLcOnaLsYN0

德國環境保護署(UBA)調查發現,有多達45個中國的氣候減少碳排放項目涉嫌以虛假申報和誇大數據的欺詐行為,騙取了歐盟的減排證書。即使德國已經停止這些項目,但是估計損失已高達5億歐元。

德國環境保護署署長梅斯納(Dirk Messner)表示,他們針對獲得了歐盟減排證書的56個中國項目進行審查,到目前為止已經撤銷了其中45個項目的證書。

這些涉嫌欺詐的中國項目,合計抵消約6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市場價值為15億歐元(17億美元)。梅斯納表示,其中僅有約400萬噸的信用額可以被追回,這也就意味著德國面臨約5億歐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歐盟設立了「上游減排」(UER)系統,企業可以通過參與全球範圍內的氣候減排項目獲得碳信用額,以抵消本身的碳排放。每個「上游減排」項目都需要經過獨立的第三方機構按照國際標準進行驗證和認證。

環境保護署的發言人表示:「當我們詢問審計報告中可疑細節時,經過進一步調查後,我們意識到,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影子系統:通過假圖片和其它數據,一個接一個地編造看似合理的藉口。」

環境保護署進一步表示,全球有75個「上游減排」項目,其中66個在中國。
《日本經濟新聞》在今年1月曾經報道,德國排放交易局網站上列出的一些中國「上游減排」項目的坐標在Google地圖上顯示出是沙漠,並且至少有8個項目的現場審計是由一家總部位於德國的環境審計公司的同一名工作人員進行的。網站上的一些報告並沒有包括任何可以證明設施存在的圖片。

德國環境部長萊姆克(Steffi Lemke)在聯邦議院委員會上表示,即使是擁有大型合規部門的國際公司,最初也未能識別出這些不一致之處,她表示這「說明了所謂故意欺騙的複雜性」。

據《德國之聲》報道,這些欺詐之所以會得手,部份原因是在認證過程中缺乏獨立性。

這類項目的認證評估是由第三方私人機構進行的,涉嫌欺詐的項目通常都是由同一批人同時參與項目的創立、驗證和認證。這些人對於「上游減排」系統非常熟悉,因此他們憑自己的專業知識,利用系統的漏洞,使虛假的項目獲得認證。而這些項目中有一些根本就不存在。

《德國之聲》的調查甚至發現,在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買賣「上游減排」項目的市場。

欺詐得手的另一部份原因是這些虛假的項目遞交申請的時候,正值COVID-19疫情期間,認證機構的工作人員無法到實地進行考察和審計。

環境保護署表示,柏林檢察官正在調查17人,懷疑他們串謀進行商業欺詐。被指控者是「上游減排」項目測試中心的董事總經理和員工。

為了防止類似的減排項目再次被有機可乘,環境保護署已經於今年年初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包括修改相關法律條例,提前兩年終止了現有的「上游減排」項目申請流程。

根據新規定,德國自今年7月1日起不再接受新的「上游減排」項目申請,同時加強了對現有項目的監管措施。新的規定適用於所有「上游減排」的相關申請,不單止侷限於來自中國的申請。

而近日印度也因中共不透明的貿易行為,有明確的抵制動作。

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長戈亞爾(Piyush Goyal)9月22日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印度不會加入RCEP,因為它既沒有反映東盟提出時的指導原則,且與中方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不符合印度的利益。」

RCEP由東盟10國發起,之後邀請與之有自由貿易協定的中國、日本、韓國、澳洲和新西蘭5國,於2020年11月15日在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正式簽署。於2022年1月生效。由於中國是RCEP參與國之中最大經濟體且中共最積極推動RCEP,外界普遍認為,中共才是RCEP背後的主導者。

RCEP談判始於2013年,最初包括印度。

不過,2019年,印度選擇不加入RCEP,理由是尚未解決的「核心利益」問題。當時,印度並未詳細說明未解決的核心利益是甚麼。

戈亞爾指出,當時北京已經與東盟、日本和韓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

他說,「這不符合我們農民的利益,RCEP不能反映我們中小型工業和部門的願望,從某種形式上講,它只不過是與中國的一項自由貿易協定。」

戈亞爾談到中共貿易行爲極其不透明。他表示,當站在印度之外看問題時,並不會意識到與一個不透明的經濟體競爭有多麼困難。

他説,「當然,(印度)國內沒有人願意與一個不透明的經濟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這個經濟體的經濟實踐非常不透明,貿易體系、政治體系、經濟----管理方式----都與民主世界想要的完全不同。」

戈亞爾還指責中共利用世界貿易組織政策為自己謀利,向全球各個經濟體大量供出口低價商品,這些商品還不符合質量標準。

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中的份額已經達到30%。中國製造業貿易順差佔世界GDP的份額很大,並一直以2%的速度迅速增長。這一份額已經比日本和德國製造業盈餘在巔峯時期的總和還要多。

9月10日,印度財政部頒布命令,將對從中國及其鄰國越南入口的某些鋼鐵產品徵收12%至30%的關稅,為了要保護和促進本地產業。

中國持續的房地產危機導致國內建築業萎縮,鋼鐵供過於求。從4月到7月,中國已成為印度最大的鋼鐵出口國,向印度出口了大約80.7萬公噸的鋼鐵,隨後是日本和韓國。

根據商品諮詢公司Big Mint的數據,由於入口增加和出口疲弱,印度的鋼鐵價格已暴跌至三年多以來的最低水平。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周辰綜合編譯、鄭孝祺綜合報道。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 (ID 55480)

責任編輯:Vion L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雜誌購買網址:https://shop.epochweekly.com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