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自砸腳 中美量子技術差距拉大
中共自砸腳 中美量子技術差距拉大(大紀元製圖)
【新視角聽新聞】中共打壓金融行業,企業家越來越不敢冒險,即使是北京認為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行業,也難以吸引投資;同時,中共政府主導量子技術研究,也被世界孤立而正在單打獨鬥,共有三大因素,可能使中美量子技術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
收聽粵語版播報:https://youtu.be/5VeLyEHsKH4
風險投資是現代科技創新的源頭之一,隨著中共對「硬科技」的強調,中國風險投資正在轉向半導體、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硬科技。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風投基金2021年新增投資中,計算機運用、醫藥生物、半導體、醫療器械與服務領域的案例數量占比高達70.62%。
隨著中共打壓金融行業,企業家越來越不敢冒險。調查公司Dealogic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風險投資額比2021年減少了66%;截至2024年5月底,比上年同期減少3成,目前還看不到停止的跡象。
尤其是以美國機構參與的外資風險投資,與2021年相比減少近9成,反映了中美分裂的現實。
甚至中國風投機構也在撤離。《金融時報》報道,紅杉資本、高瓴投資等中國知名私募基金,都增加了海外投資,更積極地在美國和歐洲等市場尋找交易機會。
《金融時報》報道,2018年風險投資的高峰期,中國成立了51,302家初創企業。到2023年,這一數字已降至1,202家。
2023年生物技術和製藥初創企業的融資額,較2021年約180億美元的峰值下降了60%。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塞巴斯蒂安‧馬拉比(Sebastian Mallaby)指出,當前中國風投行業存在的「債務思維」,意味著「能夠推動中國邁向技術前沿的尖端科技實驗將減少」。
根據Quantum Insider預測,到2035年量子計算將帶來1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如果沒有強大的量子初創企業群聚,中國可能會失去全球量子技術生態系統中數萬億美元的資金。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對大紀元表示,風險投資在高科技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特別是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電動車等領域。這些投資為創新企業提供了急需的資金支持,加快了技術的商業化和規模化發展。
孫國祥表示,中共對金融行業的打壓使企業家越來越謹慎,不敢冒險。如果投資者又再缺乏信心,資金將更加稀缺,量子科技領域的研究和應用也會受到阻礙。
台灣總體經濟學者吳嘉隆對大紀元表示,技術的養成,是會有一段時間看不到營收跟獲利,必須不斷燒錢,所以必須讓風險創投的資金能夠進來,只是靠國家級實驗室、大學研究所等技術面的追求是不夠的。
2022年,研究和分析公司GlobalData表示,在美國量子研究中私營公司處於領先地位,而在中國,專業知識卻越來越集中在國家機構中。
中共政府在量子技術開發方面投入了巨額資金。麥肯錫估計,截至2022年,中共政府已宣布總計153億美元的資金;Quantum Insider則認為,中共的投資範圍在40億美元至170億美元之間。
根據美國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最新報告,中共政府對量子研發的控制正在加強,並減少了私營部門的參與,阿里巴巴和百度等公司已經退出量子研究。
吳嘉隆表示,在技術劇烈起伏的新興領域,高風險的創投事業發展,一定要讓民營企業來主持,由民營企業去研判市場機會、尋找人才、設計資本結構、組織架構等等。
台灣勵志協會(TIA)執行長賴榮偉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現在還是以國有企業、國有資本為主,政策色彩濃厚,但成效很差。
賴榮偉認為原因首先是,不管是銀行還是地方政府,都以政治思維主導,沒辦法注意到經濟、科技裡面更專業的部分;這些公務員、黨政人士,全部都有來自政治的壓力,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巧立名目,最後可能只是重複投資,變成金錢浪費。
「其次,面對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組成資金,所產生的貪腐現象,這在晶片業非常明顯。這是中共一黨專制所造成的結構性問題,沒有辦法改善。」
賴榮偉說,台灣早期也是政府推動半導體發展,但後來政府就慢慢地變成協助的角色。半導體技術擴展到民間之後,民間就形成一股比國家還強大的力量。民間的大老闆和專業人士會知道很多政府不知道的事情,因為民間企業要在市場裡求生存。
賴榮偉表示,在黨國控制社會的結構之下,技術很難突破,因為技術總是帶有專業以外的、所謂的政治考量。
量子技術是一項複雜的跨學科事業,很少有國家能夠在技術與人才方面獨立維持。
ITIF報告認為,中共有限的全球合作戰略,會限制其維持複雜量子技術持續進步的能力。
報告說,美國可以通過與盟友合作,與具有互補優勢的國家建立深度夥伴關係,建立一個強大、有彈性的量子生態系統,獲得戰略優勢。如德國在量子傳感方面表現出色,澳洲和英國初創企業推動著量子產業的發展。
而中共單打獨鬥,在量子技術方面的孤立態度就變成其致命弱點。
同時,美國也在加強量子技術的出口管制。9月5日,美國宣布加緊對量子計算的出口管制;2023年8月,美國拜登政府公布了對華量子投資的限制,這更加大了雙方的差距。
吳嘉隆表示,美國聯合盟友,把各個國家優秀人才的成果串起來,彌補美國的不足;同時包括猶太人、東歐、俄羅斯、亞洲等各國人才都被美國吸收過去,得天下英才而用之。
賴榮偉表示,現在中國顯然跟西方國家為敵,在它跟全世界無法有效接軌的情況下,是不是可以跟全世界一起開放競爭,突破原本的技術門檻?這是很大的問題。
以上節目內容,取材自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道 。
本次的新視角聽新聞就到這裏,請記得訂閱、點讚,本節目粵語版部份內容已加入大紀元的 Patreon,也請大家多多支持。(ID 55462)
責任編輯:Vion Lo
更多詳細內容,前往商城
雜誌購買網址:https://shop.epochweek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