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趙紫陽 一個恥於殺戮的共產黨總書記
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期間,趙紫陽因反對武力鎮壓而被罷黜,被軟禁至2005年1月19去世。圖為2005年1月19日,香港民眾向維多利亞公園內的趙紫陽畫像哀悼。(AFP)
2019年10月17日是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冥誕100周年忌日。
他因不認同鄧小平為首的幾個元老下令開槍鎮壓學生而遭解職, 被軟禁近16年,於2005年1月17日離世。
2019年10月18日,趙紫陽身後14載方獲當局允准安葬。
文 _ 龍藍光
中共黨史上最有爭議的總書記趙紫陽,因不認同鄧小平為首的幾個元老下令開槍鎮壓學生而遭解職,被軟禁近16年,於2005年1月17日離世。趙紫陽是在位被解職的數名中共總書記之一,但因為不願以殺人保衛極權的緣由而遭此處罰,僅此一人。趙紫陽、六四,是中國現代史上最敏感的話題之一,時至今日,仍不能在中國大陸公開討論。
辭世14年方獲允入土為安
2019年10月18日,趙紫陽身後14載方獲當局允准安葬。趙紫陽與其夫人的骨灰合葬在北京昌平區民間公墓天壽陵園。(AFP)
2019年10月18日,趙紫陽身後14載,方獲當局允准安葬於燕山腳下,並只許趙家百位後代和親友為其夫婦送葬,嚴禁其他人參與葬禮。
美國之音採訪報導稱,已故中共改革派領導人、前總書記趙紫陽的骨灰10月18日與他夫人的骨灰合葬在北京昌平區民間公墓天壽陵園。趙紫陽的子女、故舊及老家親屬大約百人出席了安葬儀式。趙紫陽的女兒王雁南在墓碑前致紀念詞。她在現場接受專訪時表示,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她父親辭世近15年後終於入土為安。為此她向關心和幫助趙紫陽和他們一家的所有人表示感謝。
趙紫陽1980年到1989年的九年間,曾經先後擔任中國總理和中國共產黨總書記。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期間,趙紫陽由於反對武力鎮壓而被罷黜,之後一直被軟禁,直到2005年初去世。
趙紫陽百歲冥壽祭文震動民間
趙紫陽百歲冥壽前,其子女發出祭文,凝練梳理了其父一生為人行事。讓人們看到趙紫陽高居共產黨首領地位,究竟什麼原因不願依照黨的魔性原則殺人保權,寧肯遭罷黜也不改初衷的氣節。
冥壽文開篇即沉重:這是人類有歷史以來,最驚心動魄的百年;是中華民族在火與血中淬鍊的百年;是交織著希望與絕望、激情與苦難的百年;是伏屍千萬,血流成河的百年。
出生於河南北部農家的趙紫陽,家族祖輩文化對他的一生產生巨大影響。趙家曾祖父、祖父都是鄉紳,祖父幾十年勞作,後來成了共產黨定義的地主階級。但趙晚年說,其實就是農民。「中原地區殷實農民積累財富的手法不多,無非是勤儉、攢錢、買地。祖上也不例外,只是勤儉到極致而已。」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家中那兩口用來醃鹹菜的大缸,醃菜還是用鹽鹼地淘洗出來的「小鹽」,捨不得買一般的食鹽「大鹽」醃菜。
「傳統的中原農民,只要稍識文字,就有忠義報國的意識。這些現在已經淡薄了的古代精神,卻是當時北方鄉紳深入骨髓的觀念。抗日救國,出錢、出力、出人,他們是不會猶豫的。」
趙紫陽是長孫,又是獨子。據趙的姐姐回憶,吃飯時,只有他的碗裡有白麵饃饃,吃著姐姐可能從來都不知道滋味的食物。還曾被允許過蘸著白糖吃呢!但誰也沒有料到,即便這樣受寵,趙紫陽後來卻成長為具有悲天憫人、胸襟開闊的人。
他看不得別人受苦,對剝削壓迫有著本能的仇視;他看不得不公不義,對苦難、人權有著天生的敏感。他在1980年代說過:「如果我們國家的人權不如人,是無論如何說不過去的。」
他的祕書在回憶文章中寫道:對諂媚逢迎的人,他感到難受;對張顯權勢的行為,他感到厭惡。祕書感慨:「高高在上、手握重權多年,權力怎麼對他沒有腐蝕呢?」
趙的子女說,對於權力,先父與其他一些人有不同的理解。他認為:「天下是大家的,我們是為大家辦事的。」因此他一生臨淵履冰,言行謹慎。但在泰山壓頂時,他卻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為什麼?因為「我們欠老百姓太多,我們正在還債!」據我們所知,許多老前輩在「文革」結束後,都有這種濃重的內疚情結。他們覺得,對中國人民,尤其是中國農民,欠得太多。
對「六四」不同意開槍,趙紫陽說:「君子動口不動手,一動手,打死了就沒有了。」後來,真的動手了,真的打死了。人心收服的努力、道義資源的培育、百家爭鳴的局面、政治改革的設計……全都化為烏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趙家兄妹禱文最後大膽指斥中共惡政。古人有言:「野無遺賢,乃盛世之氣象。」而今,經過多年的優敗劣勝的「逆向淘汰」後,有道是:剛正耿介者寥若晨星;寡廉鮮恥輩洋洋大觀。這些「其興也勃,其亡也速」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並不罕見,但如此神速,如此徹底,亙古未聞。
杜導正心中的趙紫陽
杜導正是大陸前新聞出版署署長、《炎黃春秋》雜誌社長、趙紫陽的老部下。杜1992年與仍被軟禁的趙紫陽恢復了聯繫,此後十幾年間30多次探訪,與趙交談並祕密錄音。最終根據四個人的祕密錄音而成書《改革歷程》。
2010年1月,《趙紫陽還說過什麼?——杜導正日記》在香港和臺灣同時出版,首度公開趙紫陽錄音口述書稿中未發表的30多次談話。
趙紫陽百年冥誕前夕,96歲的杜導正接受《紐約時報》採訪,口述成文〈趙紫陽和我的交往:痛定思痛,改弦更張〉。杜稱,這輩人經歷得太多,教訓也太多。最大的教訓是,什麼時候也不能丟掉獨立思考,要堅持實事求是。紀念趙紫陽,也是紀念大家經歷過的那段歷史。
杜導正1956年任新華社廣東分社社長後,即與時任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的趙紫陽有了較多接觸。趙承認他過去很左。在公社化、大躍進、反右傾、農村社教等極左性質的運動中,他並不消極。杜導正抱怨,1959年自己被打成「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時,趙也沒能公正站出來講一句保護的話。
但杜認為,那時趙紫陽的獨立思考比時任廣東書記陶鑄更多。不少問題處理,趙比陶求實而溫和。大陸人「逃港」問題上,「陶鑄主張壓制,紫陽則要求疏導」。
趙的人品覺悟在「文革」十年有了大昇華。杜回憶,1966年末,廣州越秀山十萬人批鬥趙紫陽。「我老伴坐在現場前排。造反派逼他自己喊『打倒三反分子趙紫陽』的口號,他拒絕喊。造反派退一步要他喊『打倒走資派趙紫陽』,他仍拒絕喊,最後他只喊一句『打倒趙紫陽』。就是說我趙紫陽作為個人,可以打倒,但絕不承認自己是什麼『三反分子』或『走資派』。「文革」中被批鬥的省委第一書記二十七八個,像紫陽這樣連個『走資派』罪名也不承認的,恐絕無僅有,只此一例。」
1975年趙紫陽調到四川任第一書記,1978年2月又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與1977年調回北京新華總社的杜導正經常見面。80年代兩人交往更深。
杜導正時任新華社國內部主任,負責審閱、發出大量資料給中共高層。趙紫陽則很注意了解信息,也常與杜聊天。
杜說,1978年,萬里在安徽,趙紫陽在四川,兩人同時搞了包產到戶。而60年代趙在廣東清遠縣早有類似做法,所以四川開始得很早。但現在的宣傳給人留下一個印象,包產到戶中萬里第一,趙紫陽第二,甚至不提他。事實上四川和安徽是一塊起來的。
杜回憶,那段時間每次談話,基本上都是圍繞推動包產到戶這個話題。趙曾說:「老杜,我們一輩子的努力目標,不就是讓老百姓吃上飯嗎?我們幹了這麼多年,都幹了什麼呀!老百姓依然餓肚子。現在,可不能給老百姓的積極性潑冷水啊。」
趙任總理前對杜說:「並不是我們黨的領導有多高明,中國改革開放所有好的主意都不是我們出的,好的東西,包括包產到戶、真理標準討論、特區,都是老百姓創造的。我們只是注意收集整理材料、總結經驗教訓、推廣成功經驗,共產黨的功勞就是這一點。」這個觀點在他腦袋裡是根深蒂固的。
平反「六四」是趙紫陽的夙願
1989年5月19日,趙紫陽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與絕食的大學生交談,敦促他們停止絕食。(AFP)
趙紫陽在1997年中共15大前夕曾致信中共中央,要求重新評價「六四」,在堅持民主與法制的軌道上解決社會矛盾,並通過政府與人民對話來重構權力關係。但趙紫陽因此遭到更加嚴厲的管制,原有一年一度外地「放風」被取消,還拉長了正常會客的間隔期。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近日,《中國青年報》知名記者盧躍剛撰寫的三卷本《趙紫陽傳》正式出版,對他的一生做了全景式的描述。書中證實,為「六四」平反,是趙紫陽的夙願。
臺灣中央社說,趙紫陽自1980年進入北京中央,從主管財經到副總理、總理。胡耀邦1987年下臺後,趙紫陽接替,在中共第十三大政治報告中,提出鄧小平拍板同意的政治體制改革內容。
1995年4月10日陳雲去世,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去世,中共15大將於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召開。對趙來說,「六四」鎮壓最重要的兩個決策者去世無疑是個機會。
趙紫陽便請人代他起草關於「六四」問題給15大的意見書,初稿拿出來後他不滿意,就親自動手寫了一封信。信中指出:當時的武裝鎮壓雖然迅速平息了事態,但不能不說,人民也好,軍隊也好,黨和政府也好,我們的國家也好,都為當時的那種決策和行動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由於「六四」的影響,13大開始的政治體制改革中途夭折,經濟上改革開放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種種社會弊端迅速滋長蔓延,社會矛盾加劇,黨內外腐敗懲而不止、愈演愈烈。
趙紫陽還在信中說,當時學生中的多數要求懲治腐敗和促進政治改革,並不是要推翻共產黨、顛覆共和國。如果我們不把學生的行動視為「反黨反社會主義」,接受他們的合理要求,耐心協商、對話、疏導,事態是可以平息下去的。對於「六四」事件的重新評價問題,遲早是要解決的。即使時間拖得再久,人們也不會淡忘掉。
海外媒體很快報導了信件內容,引起很大反響。這是1989年趙下臺後第一次公開發聲,要求重新評價「六四」,為「六四」平反。
思考共產極權趙給後世留下遺產
前《海南日報》總編於趙紫陽逝世10年後撰文稱:80年代經濟與政治改革的總設計師不是鄧小平而是趙紫陽。圖為1982年的胡耀邦和趙紫陽(右)。(AFP)
前《海南日報》總編輯程凱因「六四」和趙紫陽而逃亡,他在趙紫陽逝世10年後撰文緬懷稱:80年代經濟與政治改革的總設計師不是鄧小平而是趙紫陽:興辦經濟特區,開放沿海14個城市,策劃企業黨政分家、行政主導,農村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給文化領域一個寬鬆的環境,都出自趙紫陽智囊班子的策劃。深圳特區在趙紫陽的允許下,曾嘗試移植香港的政治和經濟體制;不滿足於深圳特區,將海南省辦成一個大特區,為未來的省一級的大面積改革積累經驗,也出自趙紫陽的手筆。
更難能可貴的是,趙紫陽闖入了意識形態禁區:在80年代,趙紫陽宣布,他不再審查電影、戲劇小說、歌曲和繪畫,讓文藝作品由民眾來判定優劣;他強力阻止了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繼續進行。如果不是趙紫陽,不知有多少知識分子又要進監獄或勞改場。
程凱說:中國「八九民運」發生,趙紫陽寧願丟官下臺,賠上子女們的前程,反對武力鎮壓學生和市民,並非心血來潮,而是來自他固有的理念,那就是「共產黨應該接受人民的要求實行改革而不應拒絕人民的要求,解放軍不可以把槍口對準愛國學生和市民」。
程凱認為,晚年的趙紫陽已經從共產黨的開明領袖,轉變成弘揚普世價值推動中國民主憲政的政治偉人。
據多方消息指,趙紫陽晚年曾多次要求退黨,但始終未獲中共最高層批准,至死也只能頂著「共產黨員」惡名。但不准退黨的被迫和無奈,並不妨礙中國人民對他的尊重和客觀評價——他對中共心已死,人民對他沒有仇恨。
趙紫陽子女為其撰寫的〈安葬文〉亦令人感嘆——先父的一生:學生時的熱血、抗戰時的艱難、建國時歡欣、饑荒時的迷茫、「文革」時的絕望、天府大地重生的喜悅、改革開放的豪邁、「八九」的痛楚以及晚年的沉思,這一切,早已是過眼雲煙,將慢慢地消逝在歷史長河的淌流中。唯有他以最後的行為,向中國共產黨人發出的呼籲,仍在迴響:我們希望改變中國,希望改變世界,為什麼我們不能改變一下自己呢?
——曾經,家父在與我們閒話時說道:「膽小的人有原則。」此話頗費解,因為是悖論,膽小的人,怎麼會有原則呢?後來我們明白,他說的膽小的人,是指不敢肆意而為的人。在眾所皆知的那件事上,他是一個「膽小的人」,他選擇了苦路,他懼怕那悠悠後世的罵名。
〈安葬文〉引用了別人一句樸實而深情的話表述民心:站著時山河在你胸中,躺下後你在大地懷裡;活著時人民在你心中,你走後你在人民心中。
這不啻是對這位恥於殺人的共產黨叛逆者的最高讚譽!趙紫陽地下有知,足以瞑目。◇
新紀元周刊 第657期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https://goo.gl/h1s2eA )
新紀元暢銷書籍《中國大變動系列叢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