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感示警成真的奇事
學者認為,那些關乎生死與健康的第六感,以及特別真切的「夢境」,通常具有實際的警示意義。(AFP)
您有在災禍發生前獲得預感的經驗嗎?
從1912年泰坦尼克沉船事件、1966年英國阿伯方礦難,再到911事件, 這些大的災難過後,很多人都表示他們有過預感。
文 _ 張小清
預感有時是真實的夢境,有時是一種直覺;有時關乎自身安危,有時則關乎親眷,當遠方親人遭受痛苦或不測,有些人還會有對應的身體知覺。人們常把這種神祕的預知能力叫做「第六感」。
男孩預感馬航MH17空難
2014年7月17日馬航MH17墜機事件中的一名遇難男孩。(Getty Images)
2014年7月17日,11歲荷蘭男孩米蓋爾(Miguel Panduwinata)即將跟隨19歲的哥哥登上馬航17號(MH17)班機,從阿姆斯特丹飛去峇里島的祖母家度假。
兩個男孩在海關前和媽媽薩米拉(Samira)擁抱道別。走向登機口的途中,米蓋爾忽然跑回媽媽身邊,緊抱著她說:「媽媽,我會想你的,如果飛機墜毀、我死了怎麼辦?我怕坐飛機。」
媽媽覺得很奇怪,但仍安慰他說:「不要這麼說,什麼事都不會有的。」在薩米拉目送兄弟倆離去時,這個小兒子一直回頭看她,眼中充滿哀傷……
起飛兩小時後,MH17航班客機遭烏克蘭叛軍使用俄製山毛櫸飛彈擊中,墜毀於戰亂中的東烏克蘭,機上298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一生還。
薩米拉回溯,啟程前數日,小米蓋爾就顯得焦慮不安,詢問她關於死亡、靈魂和上帝的問題。出發前一天踢足球時,他突然大聲問:「你會選擇怎樣死?如果我被埋葬,身體會怎樣?是否會因為靈魂歸於上帝而毫無感覺?」
晚上他又對媽媽說:「我可以抱抱你麼?」隨後就緊抱不願鬆開。就這樣,在媽媽陪伴下,他度過了在人間的最後一晚。
小男孩的預感不是單一個案。
多人提前夢見艾伯凡礦難
回到半世紀前,在英國威爾士的小村莊艾伯凡(Aberfan),當地煤礦的尾礦庫就位於村子上方的默瑟山上。
1966年10月21日上午,接連兩天大雨終於導致尾礦坍塌,雨水裹雜著煤泥和石塊傾瀉而下,瞬間衝倒了當地小學和20棟民宅。遇難的144人中,有116人是8至10歲的小學生。
艾伯凡礦難災後救援。(Getty Images)
10歲小姑娘埃麗爾(Eryl Mai Jones)就是這所小學的學生。災難發生前一天,她對母親說:「媽媽,我給你講講我昨晚的夢。」媽媽答道:「寶貝,我這會兒沒時間。回頭再和我講。」
「不,媽媽,你必須得聽。」小姑娘堅持說,「我夢見我去上學,學校不見了,整個被黑黑的東西蓋住了!」
早在災難發生的半個月前,埃麗爾還對母親說:「媽媽,我不怕死。」正收拾房間的媽媽答道:「你為什麼會談論死呢?你還那麼小。你要吃顆棒棒糖嗎?」「不吃。不過,我會跟彼得(Peter)和朱恩(June)在一起的。」女孩答。
災難發生後,埃麗爾和兩個好友彼得與朱恩(June Margaret Williams)一同被安葬在公墓,一個在她左邊,一個在她右邊。
這是英國心理學家巴克(J.C. Barker)聽當地牧師複述的,真實性得到女孩父母的書面確認。
巴克共蒐集到76份預見這起礦難的夢境描述,其中24份由本人向親友講述,得到了親友的證實。
在歷史上,預見自己死亡的實例也屢見不鮮,其中包括美國總統林肯、貓王以及歌星邁克爾.傑克遜等。
馬克.吐溫夢見弟弟遭不測
當代心理學研究發現,「第六感來敲門」的情形,也時常發生在至親有災禍或即將發生不測之時。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本名山姆.克萊門斯)就曾在夢中清晰地看到了弟弟的葬禮。
當時,23歲的山姆和弟弟亨利準備一起登上賓夕法尼亞號河船,山姆學習駕駛河船,亨利則當個「小職員」。出航前一天晚上,山姆夢見亨利躺在金屬棺材中,穿著別人的西裝,胸前有一大束白玫瑰,中間嵌著一朵紅玫瑰。
山姆醒來時,為這個清晰無比的夢悲傷。家人勸他趕緊忘掉,他也試圖說服自己這只是個夢。
大約1955年,密蘇里州漢尼拔的吐溫博物館(Twain Museum)收藏了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駕駛的那種河船模型。 (Getty Images)
兄弟倆登船後,山姆由於和脾氣暴躁的領航員發生衝突,被轉移到另一艘船上。離開前他和弟弟討論了發生船難時的應急自救措施——那時,行船中鍋爐爆炸是常事。
結果,賓夕法尼亞州號船的鍋爐真的發生爆炸,亨利幾天後死於孟菲斯,一位女士捐給他一副貴重的金屬棺材。
1858年6月21日,山姆驚恐地看到他的夢境成真了:死去的弟弟穿著借來的西裝躺在棺材裡……就在他哀悼之時,一位女士帶著一束白玫瑰走進來,放在亨利的胸前,花束中間嵌有一朵紅玫瑰。
這次經歷深深影響了馬克.吐溫的思想和寫作。心靈研究學會1882年在倫敦成立後,他是最早加入的成員之一。在研究中,他將這種預感叫做「精神電訊」(mental telegraphy)。他糾結的是,如果早點懂得參照夢境的提示,弟弟或可免於一死。
拉里.多西(Larry Dossey)是美國達拉斯市立醫院總主治醫師、達拉斯診斷協會創辦人、《另類醫療》期刊資深編輯,曾擔任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里「衛生醫療改革團」要員。
多西的暢銷著作《當預感來敲門》(The Power of Premonitions)收錄了很多預感實例,比如:十多人第一次沒有按時到教堂排練合唱,教堂就發生了爆炸;一位母親預見到飛機撞毀大樓的情景,取消了全家9月11日飛往迪士尼的航班……
在《超越身體的療癒》(Healing beyond the Body)一著中,多西也講到這樣一個案例:一位母親在給女兒寫信時忽然感到右手部灼痛。她放下了筆,隨後接到電話說,女兒的右手在做實驗時被酸性液體嚴重燒傷。
美國精神病學家伯納德.貝特曼(Bernard Beitman)博士指出,遙知他人痛苦,多發生於雙胞胎或親眷之間。不過,有異於清晰的預感,感受的主體當時並不知對方在經歷痛苦。
他認為,「我們的思想感情對彼此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得多。」親身經歷過「同步事件」的他也認識到,「我們大家都是一體。」
學者:預感多為災難示警
1950年代研究發現,發生意外的列車乘客數量往往比前一周少;而911墜毀的四個航班空置率都很高,平均客座率只有21%;歷史學家也指出,泰坦尼克號船開前一刻,約有50名乘客臨時取消航班。
事實上,在這起世紀船難前,不少乘客告訴親友他們有不祥的預感。如罹難的大副亨利.魏爾德(Henry Wilde)曾在船上寫信給妹妹說:「我還是不喜歡這艘船,我對它有種奇怪的感覺。」信在最後一個停靠站愛爾蘭寄了出去。
女僕安妮.沃德(Annie Ward)在登船前告訴母親,她不想再越洋航行,卻解釋不了自己的恐懼感從哪裡來。同樣倖存下來的7歲女孩艾娃.哈特(Eva Hart)則回憶說,她的媽媽因為擔心有船難,每晚都坐著不肯睡。
有倖存者艾娃.哈特(Eva Hart)等人簽名的泰坦尼克號明信片。(AFP)
雖然科學研究尚無法探知人的預感從哪裡來,但研究者已觀察到,第六感經常與生命安危有關聯。拉里.多西認為,這些直覺的出現是有目的的,「主要是教人救命」。他寫道:「如果你知道生命威脅正在靠近,你就有機會避開它。」
什麼樣的預感值得嚴肅對待?根據多西的觀點,那些關乎生死與健康的第六感,還有身臨其境般的「夢境」,通常具有實際的警示意義。◇
新紀元周刊 第614期
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機場書店
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台灣松山機場、台灣桃園機場、台灣高雄機場、台灣台中機場等。
一般書店
香港田園書店、台灣誠品書店、台灣三民書店、台灣建弘書店等。
其他販售處
請逕洽各國服務處或地方書店。
中美貿易戰迄今,牽動中共面向國際局勢變化後的政治佈局,以及一步步走向國進民退的收緊手段。
四中全會推遲,內幕如何?全中國的下一步在何處?且看分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