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高票房嚇壞中共 美國藥神浮現
《我不是藥神》曝光大陸高價藥、賣假藥等敏感話題,也觸動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痛點,上映九天便衝破20億人民幣。(大紀元資料室)
上映九天便衝破20億人民幣的中國電影《我不是藥神》,曝光大陸高價藥、賣假藥等敏感話題,引發強烈反響,直擊中共維穩神經。
為轉移焦點,中共把民眾買不起抗癌藥的責任推給外企的專利保護。
然而,一段美國送給中國無價之寶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文 _ 韋拓
當局緊急降溫
反映老百姓「看不起病買不起藥」現狀的大陸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僅九天便衝破20億(人民幣,下同)票房。這結果讓中共官方始料不及,緊急要求各大媒體冷處理,以免引發全民反彈。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7月8日,中宣部口頭傳達給媒體的指令稱,對正在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各媒體要遵守不採訪、不報導、不評論、不轉引的指導。
該片根據江蘇白血病患者陸勇的真實遭遇改編。近4萬元一瓶的價格讓想要活命的白血病患者吃掉了房子、吃得傾家蕩產。陸勇因病耗盡積蓄,買不起唯一救命正版藥「格列衛」,只好從印度代購「格列衛」仿製藥自用並轉售病友,但陸勇卻為此被警方抓捕。在輿論關注下,最後陸勇獲釋。
影片曝光了大陸高價藥、賣假藥等敏感話題,也觸動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痛點,引發強烈反響,直擊中共維穩神經。於是,當局要求官媒加強輿論引導,將批評矛頭指向外國藥企專利權保護,強調中共已對進口抗癌藥實行零關稅,並正努力要求外國藥企降價。
中國紅十字會旗下的一位前高管李原稱,此電影上映檔期,本來就有官方配合貿易戰的意圖。他們把民眾買不起抗癌藥的責任推給外企的專利保護,其實是想煽動民間對外國政府和藥企的仇視心理。
只是沒想到老百姓對看不起病的不滿如此強烈,同時也知道責任在政府本身。所以官方才緊急干預試圖降溫。
李原表示,所有外國進口專利藥,定價權都在中共發改委,它禁止專利藥在中國低價銷售,其目的就是變相限制銷售量。它沒想到的是,老百姓都很明白,知道不是什麼外國公司專利權的問題。當局發現《藥神》反而激起老百姓對醫保制度的反思和關注,現在有點慌了。
天價藥背後黑幕被揭開
作者伍麗青發文揭露,進口藥這麼貴,大家必須明白進口藥的價格是怎樣定的、巨額成本是怎麼分攤到患者頭上的。
2000年,中共發改委頒布了《藥品政府定價辦法》,規定「原研藥」可以給予單獨定價權。即國產藥有政府指導價,但進口藥中占大多數的「原研藥」的價格由醫藥公司自己定。這是全球通行的規矩。然而在中國,即使原研藥20年的專利保護期過了,進口藥也應服從政府價格管制了,但醫藥公司依然可以享受單獨定價的優惠政策,被人詬病進口藥「超國民待遇」。
文章說,這是中國獨一無二的現象。在其他國家,專利期過了之後,原研藥會失去原先的特權,價格大幅下降。但在中國,進口原研藥有著「憑本事賣的藥,憑什麼降價」的底氣。於是便生出吸血的中間人、(中共)監管漏洞及違法行徑。
格列衛是瑞士諾華公司的專利藥,用於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和胃腸道間質腫瘤,是目前全球治療白血病最好的藥物。
據《21世紀經濟報導》2011年9月1日報導,諾華公司2003年開始在全球啟動格列衛患者援助項目(簡稱GIPAP),向符合條件的患者免費贈送格列衛。GIPAP在大陸的合作夥伴是中華慈善總會。截至2010年底,諾華已向中國患者捐贈格列衛累計價值超過74億元。
但2010年底開始,陸續有人爆料中華慈善總會將受免費捐贈的格列衛以2.5萬元的價格賣給患者。當時中華慈善總會否認此事。
2010年底開始,陸續有人爆料中華慈善總會將瑞士諾華公司免費捐贈的格列衛以2.5萬元的價格賣給患者。圖為諾華公司。(AFP)
據報,「格列衛」香港售價為1.7萬元,美國為1.36萬,澳洲為1萬左右,在日本1.6萬,韓國約為3000,但在中國的藥價是2.35萬元。
中國人應該永遠感謝的美國人
署名「當代時評」的作者7月發布一篇文章,深深觸動了讀者的心。本文摘編如下:
因為電影《我不是藥神》,我想起了中國人民應該永遠感謝的藥神:美國默克公司。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中國,乙肝是導致死亡的第二大疾病,僅次於菸草。
1970和1980年代,乙肝在中國大陸肆虐,是導致死亡的第二大疾病。(Getty Images)
1970年至1992年,中國乙肝大爆發,乙肝病毒攜帶者短短20年增長至1.2億人,預估22年增加了8000萬人。將近10%的中國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廣東沿海地區高達17.6%,每年因乙肝病毒感染相關疾病而死亡的人約有27萬人。
1989年9月,在時任默克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董事會主席羅伊.瓦傑洛斯(Roy Vagelos)的決策下,默克公司以700萬美元的低價將最先進的重組乙肝疫苗技術轉讓給中國。在這個商業決策中默克公司沒有贏利,默克培訓中國工程技術人員以及派遣員工到中國的費用,已經超過這個數目。為什麼要這樣做?
1989年9月,在時任美國默克公司總裁羅伊.瓦傑洛斯的決策下,默克公司以700萬美元的低價將最先進的重組乙肝疫苗技術轉讓給中國。圖為2002年資料照。(Getty Images)
羅伊.瓦傑洛斯的答覆是:「因為這是一件正確的事!我認為這是默克公司在20世紀做的最好商業決策之一,雖然沒有利潤,但它有望拯救的生命數量超過了默克曾經做過的任何事。50年後,中國將根除乙肝疾病。」
瓦傑洛斯了解到了中國當時的情況:為了保護每年2000萬新生兒免受乙肝病毒感染,中國迫切需要為所有新生兒和高危人群提供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他說:「1988年,當中國政府代表團與默克商談轉讓重組乙肝疫苗技術時,默克公司非常樂意這樣做,因為當時中國乙肝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都很嚴重,疫苗在中國有巨大的市場。但是,由於中美兩國國情的巨大差異,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最初我們希望向中國出售乙肝疫苗,但我們很快意識到,即使我們將價格降到最低,他們也難以承擔。在美國,乙肝疫苗需要在半年內分三次注射,費用是100美元,但對當時的中國普通家庭來說,這筆支出相當於他們大半年的收入。因此,我們開始談判技術轉讓,價格問題再次出現,我們將價格一再壓低……我很焦慮,時間如此緊迫,我想保護孩子們免受這種致命疾病的侵襲,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之內就應第一次接種疫苗……最後,我提出以700萬美元底價將這項技術轉讓給中國,因為我知道,我們培訓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和派遣默克人員去中國的費用將會大大超過這一數目……幾個月後,代表團同意了這一提議。」
國人不知默克公司送了無價之寶
經過一年的談判,1989年9月11日,中國代表團和默克公司簽署了轉讓重組乙肝疫苗技術的合同。根據合同:
默克公司向中方提供全套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設計、培訓中方人員,確保在中國生產出同等品質的乙肝疫苗;中國負責購買設備、設施、建造工廠,在北京和深圳兩地建廠生產總產量為4000萬劑的疫苗,滿足全部新生兒免疫;默克公司不收取任何專利費或利潤,也不在中國市場出售乙肝疫苗。
從1990年5月開始,來自北京和深圳兩家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先後到美國默克公司,在一年半的時間裡,購買測試設備、接受培訓;設備運回中國後,默克派遣工程師到中國幫助建廠。在中國成功生產出同等品質的乙肝疫苗後,默克公司完全退出,現在它們完全是中國的工廠。
1992年,作為國家計畫免疫專案的一部分,中國衛生部建議所有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2002年,乙肝疫苗被納入中國國家擴大免疫規劃(Expanded Programmeon Immunization EPI)。
1993年10月,默克幫助中國成功生產出第一批重組乙肝疫苗。以當時中國每年2000萬新生兒計算,1993至2018年,25年間,中國至少有5億新生兒接種了這種轉基因疫苗。
第一批接受中國生產乙肝疫苗的新生兒,如今已經25歲,他們的孩子在出生時也會接種乙肝疫苗。然而,他們也許從來都不知道自己能接種這種疫苗的緣由。
中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曉峰感嘆:「對一個製藥企業來說,在此期間接種的疫苗數量足以產生高額利潤,但我們知道默克公司將它作為禮物送給中國,對中國人民來說,這是一件無價之寶。」
默克公司將疫苗作為禮物送給中國,對中國人民來說是一件無價之寶。(AFP)
「明年,這個造福全中國人民的技術轉讓就到30周年了。不知道為什麼,這一事實從未出現在中國的公共媒體上,當然更沒有多少中國人知道。我們念念不忘白求恩,而比白求恩對中國人的貢獻多一萬倍也不止的美國默克公司,怎麼就從不提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