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問題的中國背景
作為世界第一衝突熱點的朝鮮半島,外界的分析很多時候忽略其與中國關係的背景。
中國官方媒體在報導朝鮮半島新聞的時候,採取了和中文世界其他地區不一樣的稱謂。外界說的南韓,中國稱「韓國」,外界說的北韓,中國稱「朝鮮」。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就可以知道這絕非個別官方媒體的心血來潮,而是自上而下的統一「宣傳口徑」。
南韓與北韓,和韓國與朝鮮,究竟有什麼分別?在中國和韓國(這裡遵循中宣部的規定)建交之前,中國稱朝鮮和南朝鮮。建交之後,稱謂逐漸發生了改變。其意義在於,中國法律認定,南北韓不是一個國家,而是兩個國家。
中國和南韓1992年建交,當時尚在世的北韓領袖金日成大受刺激,北韓與中國的關係陷入極低潮,接班人金正日甚至提出和臺灣建交的建議來反擊。然而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前蘇聯剛剛解體,經濟幾近崩潰,北韓經濟全靠中國接濟,因此這一建議根本無法成立。北韓只能打掉牙齒和血吞,但對中國的不信任深入骨髓。等到十年之後,這顆血牙終於消化成為一種對中國的深刻仇視,並以發展核武器的方式成長起來。
不久前,北韓黨內文件稱中國為「千年宿敵」,正是這種仇視發芽開花的結果。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已經失去了解決朝核問題的「軟實力」,但因為絕不願意見到在中國東北部出現一個統一的韓國,因此只能繼續採取模棱兩可的政策。
北韓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至今,南韓仍未在韓戰停戰協議上簽字,三八線附近是停戰區,而不是終戰區,兩個韓國在法理上都不承認對方是一個獨立國家(所以才有兩國合組隊伍參加冬奧會的現象)。韓戰時期南韓的主要盟友,無一例外都沒有和北韓建交,而北韓的主要盟友,卻無一例外,都已經與南韓打得熱火朝天。
前蘇聯解體,為俄羅斯擺脫了背盟的名聲,而中國只好獨自背上背信棄義的標籤。
事實上,中國因同樣原因而喪失了「鮮血凝成的友誼」的,朝鮮不是第一個。最嚴重的是越南。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中國與美國形成了共同對抗蘇聯的默契。與美國不反對中國進入聯合國進行交換的,是中國協助美國從越南「體面撤退」。為此中國方面施壓當時的北越,反對北方出兵南越,甚至以大幅度減少援助作為要脅。兩國交惡的結果,是越南全面轉向前蘇聯,並在79年和中國進行了一場全面的「局部戰爭」,損傷極為慘重。
越南共產黨的中央文件中,明明白白記錄了這段歷史,並警告全黨「絕不能信任這個北方鄰居」。
如今,中聯部的主要業務,古巴、越南、朝鮮和老撾四個執政共產黨中,有三個和中國共產黨曾為仇敵、惡言相向乃至互動刀兵。現在學者分析朝核問題,卻往往忽略了中國和北韓之間愛恨交織的背景,純粹從利益角度出發,得出的結論當然謬以千里。
筆者見過的北韓人曾說,雖然金家幾位領袖總是出言恫嚇,但念念在茲的卻是和美國建立官方關係,美國方面也曾有人證實此事。北韓當局認為,在堅守承諾方面,美國比中國更可靠,但美國和中國一樣,並不需要一個統一的韓國。
政治這玩意,確實真是一種詭異的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