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美超級貿易戰一觸即發

7月19日,美中高層經貿會談在華盛頓舉行,20日,雙方談判結束之後,卻取消了原本的記者會,也沒有任何聲明。不少分析認為,這顯示美中雙方就平衡貿易赤字的談判破裂,大家不歡而散。隨後,美國對華貿易緊縮的聲音開始升溫。

有消息稱,美國或可能從9月開始,對中國鋼鐵進口加徵40%的反傾銷特別關稅。

美國的這個舉動,很可能引爆美中之間的超級貿易戰,對中國大陸和香港的經濟,對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的經濟,都可能產生難以預估的後果。

按美國商務部的統計:2016年,美國向中國出口了1157.8億美元,占其出口總額的8.0%,占美國當年GDP的總量約0.62%左右。同一年,中國向美國出口4628.1億美元,占其進口總額的21.1%,占中國當年的GDP約為5%。

顯然,雙方貿易戰如果全面爆發,中國將受到更大的損失。另一方面,美國較易找到進口替代國家,包括印度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都在摩拳擦掌虎視眈眈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從美國的進口,比如先進設備和科技產品,卻不那麼容易找到替代。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說,美中雙方的貿易不平衡,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大家都清楚的藉口。

中國的非關稅貿易壁壘重重疊疊,外國產品進入中國,有多種多樣的特許經營許可制度,沒有關係的話,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相反,中國商品,不僅可以輕易找到代理商,即使是中國企業,也可以長驅直入進入美國市場。

中國之所以能夠利用貿易對周邊國家進行政治施壓,也與這種國營特許的非關稅控制措施有關。無論臺灣、韓國、日本或是菲律賓,都嘗試過這一措施的苦頭。

再如文化產業。中國購買美國的影院、製片廠,在美國發行報紙、雜誌,進行電視和電臺廣播等都暢通無阻,但中國則嚴厲控制。這種中國特色,其實是中共專制體制的重要支柱,絕不可能放棄。

既然貿易平衡絕無可能,則避免雙方的貿易戰爭,似乎也將是絕無可能了。

問題是,除了中國代工和生產的商品輸入美國受到影響之外,中國周邊的代理人,包括香港和臺灣在內,由於為中國商品提供大量技術和貿易服務,恐怕也難以避免遭受池魚之殃。

進而,因為貿易戰引發的貨幣戰,則幾乎肯定會引發各國貨幣匯率的大幅波動,其對世界經濟造成的衝擊,絕非以貿易量能夠衡量的。

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大商家已經儲備糧油,為未來可能的大動盪做準備了。鴻海集團向美國投資100億美元建立加工廠,豈是郭台銘頭腦發熱那麼簡單?◇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