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臺灣「經濟外交大臣」——辜振甫

?"
辜振甫一生在臺灣的經濟外交與兩岸事務方面,迭有貢獻每每扮演重要角色。(AFP)

被譽為臺灣「經濟外交大臣」的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是臺灣經濟界及政壇上可謂十分罕見、且最富影響力的企業家。無論在日本統治時代、兩蔣當政,還是李登輝、陳水扁時期,都可看見其穿梭於政商之間的身影,展現縱橫政商兩界的外交能力之際,辜振甫也將其家族事業推向了鼎盛。

文 _ 趙芷菱

「辜汪會」與兩岸外交的引線人

前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1917年1月6日~2005年1月3日)一生在臺灣的經濟外交與兩岸事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早從1957年代表臺灣出席日內瓦勞工會議開始,1961年辜振甫擔任國民黨中央委員,1982年當選中常委,進入國民黨決策核心,後陸續受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與資政,且三度代表國家元首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會議。

而辜振甫真正廣為人知的事蹟,應是出任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董事長之職,直至2005年88歲辭世。曾二度代表臺灣出席兩岸事務交流的「辜汪會談」,是兩岸開展互動交流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人物。

自國民政府1949年退守臺灣後,從蔣中正時代的光復大陸,到蔣經國時代的「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三不政策,兩岸互不往來。直至1987年臺灣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兩岸遂在經濟、文化交流過程中衍生出許多問題,因此亟需有共同協商處理機制。

此時,兩岸的「海基會」與「海協會」分別應運而生,讓隔絕40多年的兩岸,首度進行正式的官方級會晤。而這個高敏感、高難度的機構,在辜老的運籌帷幄下,順利達成了全民所交付的艱難任務,也得到兩岸乃至國際的肯定。

談判桌上舉重若輕 維護臺灣利益


前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一生在臺灣經濟外交與兩岸事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圖為2013年4月29馬英久總統出席海基會辜汪會談20周年紀念活動。(AFP)

2005年辜振甫逝世後,美國國務院曾高度評價辜振甫,稱「辜汪會」的歷史性會談是「促進該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遺產的一部分」。華府官員表示,辜振甫不是國家元首、總理或首相,但美國政府依然對他的過世發表評論,這說明美方對辜振甫的尊敬與重視。

前陸委會主委蘇起讚揚辜振甫集「政治、商業、學問、技藝」等諸多才識於一身,又能代表處理國際、兩岸、本土等一切事務。蘇起說,早期的陸委會與海基會間的關係,被外界形容為「海陸大戰」,因兩會相處融洽而改稱「海陸大餐」,他認為都是辜振甫運籌帷幄的功勞。

曾以海基會顧問身分參與「第二次辜汪會」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辜振甫是國家很重要的資產,在談判桌上辜老舉重若輕、談笑風生,讓她學習到臨場督軍時的許多高明策略,「在當時那種如臨大敵的環境下,辜老仍冷靜、清楚地表明臺灣的立場,維護臺灣的利益,這是平常人難以做到的。」

她認為,辜老在兩岸關係中,實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以前沒有,以後也很難找到這樣的人選。」

富國際人脈 外交表現亮眼

真正的外交家是喜怒不形於色的,辜振甫也總是在關鍵時刻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最為外界樂道的是在中日斷交前夕,時任行政院長的已故總統蔣經國指派辜振甫到日本,遊說最熱中推動與中共建交的藤山愛一郎,因為藤山家和辜家早有淵源。辜振甫在觀察當時的大勢,推定日本與中共建交已成定局無法挽回,遂將帶去的75萬美元鉅款原封不動帶回。

此事令蔣經國印象深刻,肯定辜振甫在外交上所展現的細膩,與一心為國的胸懷。在1981年國民黨的12全會中,提名辜為中常委。蔣經國甚至有一度想拔擢辜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後因主客觀因素,未能實現。


辜振甫在國際經貿外交上的貢獻,還有助臺灣從孤立的困境中解圍。圖為1997年11月24日辜振甫以李登輝總統特使的身分參加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辦的APEC會議,與美國總統克林頓交談。(AFP)

辜振甫在國際經貿外交上的貢獻,還有助臺灣從孤立的困境中解圍,1966年辜老邀請亞太地區工商界領袖來臺,共同籌創亞太商工總會(CACCI),並極力爭取成為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PBEC)和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PECC)的會員,期能在1989年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APEC)成立時,臺灣得以名正言順的登入國際社會舞臺。最後臺灣果真於1991年以區域經濟體名義加入APEC。

臺灣在外交上總是受制於中共阻撓,每年在亞太商工總會、PECC與PBEC上總是要上演捍衛「國籍與會籍」的戲碼。有一年辜振甫帶著十幾個人與會,在中共全力杯葛中,辜振甫仍要求全體團員一一向與會代表尋求支持「中華民國」擁有會籍,為此,辜振甫甚至守在廁所門口,「拉票拉到廁所門口了」。

這事讓辜振甫曾感嘆從事經貿外交的委曲:「有時,真會令人想掉淚。」

還有,為向舊識日本前首相福田糾夫於就任首相前致賀,因中日無邦交,為免驚動媒體,辜振甫是躲在福田的兒子房間等候的。足見辜老為國事能委身放下榮辱與身段,令人欽佩。

另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前夕,衍生臺港航運等問題,辜振甫因與香港特首董建華有私交進而取得聯繫,籲其務實尋求解決為重。董建華因而向北京爭取由港方主導,及時於97前簽下合約。

父發跡惹議 遊走兩岸政商

辜振甫,字公亮(漢學老師所取,希望能成為具公謹周瑜和諸葛亮兩人所長之曠世奇才),1917年生於臺北,祖籍福建省惠安縣,清康熙初年祖父從泉州遷移到臺灣,世居鹿港。「鹿港辜家」在日治時代為臺灣五大家族(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之一。

不過,辜家真正發跡是從辜振甫的父親辜顯榮開始。辜顯榮兒時因家道中落、兩歲時父親即過世,少時讀過漢學,後浪跡於臺北,當過苦力、轎夫。年長後經商,但只是個平凡的小商人。而改變他一生的轉捩點,為自願作日軍嚮導,迎日軍進入臺北城。

1895《馬關條約》,清廷將臺灣、澎湖割讓與日本。臺灣民眾不服,前清臺灣巡撫唐景崧於是宣告「臺灣民主國」成立,並擔任首任大總統。但不久,唐景崧即逃回中國,臺北城遂陷於無政府的混亂狀態。臺北城內一些富商士紳擔心生命財產遭受日軍武力侵犯,希望派出一人,將日軍和平引進臺灣,辜顯榮於是自告奮勇前往交涉。此後,辜顯榮始終站在統治者一方,他的商場勢力迅速竄升,財富以令人咋舌的程度累積增加。到1937年72歲逝世前,已是日本天皇敕選的貴族院議員,地位之尊榮,為臺籍第一人。此即辜顯榮被批為「漢奸」或「臺奸」的說法源由,還包括其迎日軍進城一事。


辜振甫父親辜顯榮(中)在臺灣政商得意,在中國亦交遊廣闊。1925年北洋政府頒贈大綬嘉禾勛章給辜顯榮,表揚其促進中日交流。左為日治時代臺灣首富林熊徵。(維基廣場)

除了在臺灣政商得意,辜顯榮在中國亦交遊廣闊,1925年北洋政府頒贈大綬嘉禾勛章給辜顯榮,表揚其促進中日交流的貢獻。蔣介石北伐成功,統一中國之後,1933年發生「閩變」事件,福建將領聯合反蔣,宣布獨立,於是蔣透過辜顯榮遊說臺灣總督府,希望日本政府保持中立。最後蔣介石以優勢兵力,迅速平定這一事變。

視教育為傳家永續之道

在臺灣快速現代化的過程中,辜家同步崛起。鹿港的辜家洋樓(現鹿港民俗文物館)氣派非凡,外型神似縮小版的臺灣總督府(現總統府),都同時落成於1919年,1973年所改建為民俗館,是臺灣第一個對外開放的民間博物館。有人說,臺北的總督府是日本人的,而臺灣人的總督府在鹿港。見證了辜顯榮曾是臺灣最有權勢的紅頂商人。


鹿港民俗文物館位於鹿港鎮中山路,辜家在1973年將祖宅捐出建築物、土地、家具和收藏品等,成為一個地方文物陳列館(中央社)。

而辜顯榮要傳給子孫的不只是龐大家財,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教育,他相信這才是辜家可長可久的唯一道路。辜振甫從小深得辜顯榮寵愛與栽培,對辜振甫是採「全才教育」。

辜振甫4歲時,辜顯榮請來前清秀才教他漢學,也開始學英文,每天清晨5點起床背四書、五經和英文,此外,還請來各種課程的老師,包括體育,對辜振甫嚴加調教,涉獵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曾著有詩集和小說,並做過蔣介石的日語翻譯。由於精通外文,讓辜振甫在經濟外交談判上得心應手。

1916年辜顯榮於臺北大稻埕打造臺灣新舞臺,經常從大陸請戲班子演戲,辜振甫從小耳濡目染,也承襲父親喜歡聽唱京劇的興趣,曾得京劇名伶的指導,能粉墨登場表演。


辜振甫喜歡聽唱京劇,能粉墨登場表演。圖為辜振甫於1996年5月22日在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新建的「新舞臺」彩排京劇「文昭關」,演出伍子胥角色。(中央社檔案照)

20歲任7家公司董事長

1937年3月,辜振甫以第一名的成績從臺北高等學校畢業,進入臺北帝國大學,就在此前一個月,辜顯榮因心臟病發去世,家族的擔子落在了20歲的辜振甫身上。辜振甫說:「父親去世之後,我突然間當了7家公司董事長,那時很年輕,學業也受到阻力,無法全心投入,回到家也要處理公事,老實講,其實什麼也不懂。」繼承父業,雖非辜振甫所願,但他也將事業經營的有聲有色,並延續鹿港辜家的政商關係,成為成功的企業家。

辜振甫用3年的時間修完臺北帝國大學課程,1940年辜振甫23歲畢業後,便辭去7家公司董事長之職,把家業暫時交給家人,自己則東渡日本在東京帝大財政學研究室進修,並在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工作,隱藏其富豪子弟身分,半工半讀在實務中自我鍛鍊。辜振甫自覺「一步登天要經營管理大企業非常不切實際」。

辜振甫曾說:「我比較喜歡一句話,孔夫子講『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即人要虛心上進,很多人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我有這麼大本事別人怎不知道?而悶悶不樂,很憂愁,其實他應該憂愁的是,他不知道別人的本事比他大。」

因坐牢而締良緣

1945年日本戰敗、臺灣光復後,辜振甫被捲入「臺灣自治委員會」風波,起因為當時臺灣日軍中的主戰派,擬定「臺灣自治方案」,企圖結合臺灣地方人士拒絕國民黨及美國的接收。但此計畫只推動一星期就夭折了,辜振甫等一批人被捕,於1947年遭到公訴。

臺灣歷史學家吳密察分析說:「日本戰敗時,日本人如果不願意回去,他必須做一些事情,那他做這些事情時必須有臺灣人的參與,它才具有正當性,那誰來參與,在當時辜家可說想逃都逃不掉,必然會被日本人當成是商量的對象。」

後來辜遭判處2年2個月徒刑,在牢獄裡,辜振甫與臺灣首富板橋林家的林熊祥成為患難之交,出獄後不久,林熊祥將自己的外甥女嚴倬雲介紹給辜振甫。

嚴倬雲係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是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北京大學首任校長嚴復的孫女,她的母親林慕蘭是板橋林家的後代。抗戰勝利臺灣光復不久,嚴倬雲的大舅林熊徵去世,嚴倬雲陪母親到臺灣奔喪,又因為二舅林熊祥吃官司,母女前往探監,巧遇辜振甫和林熊祥涉嫌的「共同陰謀竊據國土」案開庭,這是辜嚴倬雲第一次見到辜振甫。

辜嚴倬雲說:「頭一眼覺得辜振甫是高高瘦瘦的年輕人,給我最好的印象就是沒有把任何的責任,或者任何不好的事情,去推在前面兩老(許丙、林熊祥)身上,每一件事情都是以他自己來負責,我覺得這個年輕人是個有擔當、有為的青年。」

辜嚴兩人第一次約會是在臺北鐵路餐廳,辜嚴倬雲說:「當時看到辜振甫,覺得他確實跟普通的富家公子哥不大一樣,那天他衣著很樸素,講話也很文雅,不像是受日本教育的人,倒像是受我們中國教育的,所以我對他有了很好的印象。」

辜振甫原娶臺南黃溪泉之女為妻,黃家也是名門,是門當戶對的姻緣,但遺憾黃女因病去世,沒有留下子女。而辜嚴兩人交往6個月後於1948年結婚,此後結褵近一甲子,育有2子3女。


民國60年5月6日時任臺灣水泥公司總經理辜振甫偕夫人辜嚴倬雲前往維也納出席國際商會年會。(中央社)

配合政策 厚植鉅賈地位

婚後辜振甫夫婦1949年至1951年赴香港暫避風頭。國民黨政府遷臺後,念及辜顯榮生前對國民黨曾做出一系列的貢獻,而對辜氏家族優待有加,於是辜振甫受惠回臺,開始了他的新事業。1952年,政府推動「耕者有其田」政策,當時引發許多地方士紳的抗爭。

辜振甫卻積極配合,交出繼承自父親的大量土地和鹽田。政府則以臺泥、臺紙、農林和工礦四家公司的股票作為徵地賠償,這樣不僅經濟上未受損失,辜振甫因此搖身成為跨足工商業的巨頭,為日後組織和信集團邁出關鍵性的第一步。辜與新政權也開始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1954年,臺灣水泥公司擬民營化,政府指派辜振甫擔任常務董事兼協理,後升為總經理,1973年接任董事長,將臺泥轉型為企業集團,並成為國內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進而創立和信集團,居臺灣10大集團企業之一。

1960年代,蔣介石大力獎勵投資以加速經濟發展,辜振甫把握良機,把企業經營觸角從產業界伸向金融界,於1966年籌組「中華證券投資公司」,1971年改組為「中國信託投資公司」,辜振甫擔任董事長,為臺灣第一家信託公司,之後辜振甫充分授權,在其侄子辜濂松的經營下,歷經改制銀行、成立金控,辜家躍升為臺灣5大家族集團之一。◇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