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中越南海爭端歷史回顧

?"
南中國海的主要衝突是南海周邊國家與中國的衝突,其中以中國和越南及菲律賓之間最激烈。(維基百科)

近年來,南中國海被發現擁有豐富的石油等資源,加上涉及全球經濟、交通利益,中共開始逐漸軍事擴張,高調聲稱在中南海的主權。

表面上,中共與越南和菲律賓的爭端不斷,但背後卻是美國重返亞太的強勢背景。

整理 _ 嚴清

中越領土爭端最早要追溯到民國時期。長期以來,中國雖然聲稱主權,但沒有實際管轄權。反而,南海島嶼多被越南和菲律賓占據。近年來,隨著中共軍事擴張,北京高調聲稱主權並有所行動,引起周邊國家緊張。

然而,南中國海涉及全球利益,表面上,中共與越南和菲律賓的爭端不斷,但背後是美國重返亞太的強勢背景,中共並不想也不敢打仗,更多的是內憂而不是外患。

南海爭端始於上世紀50年代

民國時期南中國海在中華民國的地圖上是用12段線來劃分,當時也沒有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東南亞國家也基本都是英法殖民地,沒有獨立,對此並沒有太大的爭端。

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越南從法國獨立出來,印尼從荷蘭取得獨立……東南亞各國家紛紛獨立,並強烈提出其領海主張,可以說南海主權問題基本上是從上個世紀1950年代之後才開始。

1947年,國民政府內政部方域司在其編繪出版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中,以未定國界線標繪了一條由11段斷續線組成的線。中共建政後,審定出版的地圖在同一位置上也標繪了這樣一條線,只是將11段斷續線改為9段斷續線。「九段線」是中國大陸在南海海域的國界線的一種叫法。

南中國海的主要衝突是南海周邊國家與中國的衝突,其中以中國和越南及菲律賓之間最激烈。越南在上世紀1970年代占據了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大部分,菲律賓占據了中沙島和南沙群島的一部分。

在上個世紀60至70年代,中國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共海軍力量很弱小,只能近海防禦,不能深入遠洋。那時南海也未發現大量石油,70至80年代南海勘探到不少石油,引起全球重視,周邊國家才開始聲稱自己對南海水域擁有主權。


1970至1980年代南海勘探到不少石油,周邊國家才開始聲稱自己對南海水域擁有主權。圖為中國在南海的「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大紀元資料室)

國際海洋法公約的宗旨

中共和越南曾經在1974年爆發西沙海戰,中共將西沙群島奪回,但在越南的版圖裡還是聲稱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雙方在這點上有很大的衝突。

1988年中越在南沙也爆發過一次小規模海戰。當時中共遠洋作戰力量很弱,也沒有南沙據點,很難在南沙長期立足。因此中共在越南占領的20多個島嶼中,只奪回了「赤瓜礁」、「永暑礁」,其策略是欲在南沙取得立足點,但這兩座礁石並不算島嶼,漲潮後就淹沒水中,退潮後就浮出水面。南沙群島和中沙群島有很多這樣的島礁。

這些島礁之所以現在價值升高,是因為1982年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通過以後,各國基本達成一致:12海哩領海寬度,以及200海哩專屬經濟區有勘探和開發自然資源的優先權。但在專屬經濟區內,無論是空中還是海上,其他國家都有自由通航權。

《國際海洋法公約》的宗旨,是求得所有國家都認同的一個基本準則。中共雖然聲稱對整個南海有主權,但它也知道除了領海和專屬經濟區以外都屬於國際水域。

中共並不能把整個南中國海全部變成自己的領海,它也不抱這個希望。中共想做的只是占據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上的島礁,島屬於陸地領土,它就可以以這些島礁為圓心,劃分半徑200海哩的專屬經濟區。這個利益比較現實。

中越南海主權歷史問題複雜

儘管中國也是《國際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但目前的焦點是中越領土之爭——南沙群島的主權未定。

數千年來,中國人、越南人、阿拉伯人、歐洲人的船隊無數次經過南海群島,附近漁民也有暫時留居島礁上的習慣,但都沒有正式建立起行政統治機構。

直到16世紀,越南政府為了擴大財政收入,成立黃沙隊,負責打撈西沙群島的沉船,在南海群島建立了行政機構。此後又在島上設關卡,對過往船隻收稅。此後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成為越南的統治區。

中共堅持整個南中國海仍為自己的領海,但中共卻從未對該海域實施過實際的管制。各國商船、軍艦隨意進出,周邊國家漁業在這一海域中的作業從未停息,缺乏行政管轄權和法律管轄權。

南沙群島中,目前中國大陸控制的只有八個,臺灣控制兩個。而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和汶萊控制的卻多達45個,「九段線」已名存實亡。


南沙群島中,目前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和汶萊控制的多達45個。圖為越南海軍士兵在Phan Vinh島嶼巡邏。(AFP)

海洋領土的概念是19世紀以後才有的,此前大家關注的只是陸地領土。中越領土歷史問題的合法性很複雜。一般誰最早占領,誰住久了就歸誰,也就是既成事實。中國在1970年代占據西沙30多年,越南占據南沙大概40到50年,基本維持這樣一個現狀。而中共建政宣布領海後,並未有效的行使主權,但近年中國經濟和軍事上增強,軍事上就表現主動了。

南中國海涉及全球利益

《中共軍報》社論曾宣稱,中共一直反對與南海問題無關的國家插手南海爭議,反對將南海問題國際化、多邊化、擴大化。

但是南中國海問題涉及到全世界的利益,南海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最重要水域,南海有三個重要航道,其一從印度洋過來,經過馬六甲海峽,這是歐洲和中東商團以及從中東輸送石油到亞太地區的必經之路。它既事關中國的戰略利益、同樣也事關其他亞太國家的戰略安全、更事關全球的經濟安全。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對石油的需求量比較高,對中東和非洲的石油依賴性很強,2010年增長到50%以上,中國大陸對石油的消耗60%以上都要依賴進口,從中東和非洲過來的海上能源經濟的替代是中共的遠洋利益所在。

南中國海島嶼和水域的主權糾紛、爭執不斷升級。時政評論員曹長青表示,「石油利益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南中國海水域有豐富的石油等資源。在能源短缺時代,這就更顯得是塊肥肉,周邊國家都更需要、更垂涎,爭奪也更激烈。」

「尤其中國,自1993年就結束了石油出口國地位,依賴進口石油,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需求量越來越大,中國東北的大慶油田等,基本已乾涸。所以北京更看重南沙群島的能源。」

亞太除了中國以外,還有日本、韓國和澳洲,這些國家對中東國家的石油依賴度也很高,而南海水域又是一條重要的海上國際通道,與其他國家的戰略安全都有關係,影響全球的航運及經濟安全。


南海水域是一條重要的海上國際通道,與其他國家的戰略安全都有關係,影響全球的航運及經濟安全。(Getty Images)

所以美國會說南海問題也影響它的國家核心利益,因為美國就是要維持現有的國際經濟秩序,現有國際政治的安全格局。


對於越南、菲律賓來說,美國是一個最恰當的、足以威嚇中國的保護人。圖為美國海軍正在觀察南海海上情勢。(Getty Images)

爭而不戰 十年內不會打仗

1990年代以後,中越關係正常化,中共在越南有投資,雙方貿易增長比較快,據中共官方報導,2011年中越雙邊貿易一季度增長42.3%。儘管在南沙群島問題上爭執得厲害,但兩國也有共同的利益關係,包括共產黨意識形態上的相互支持。中越開戰的可能性非常小。

中國問題專家石藏山曾發表評論,對於南中國海的爭議,中國在外交上一直採取「連橫」策略,對各國分而制之。所以中國不主張各國一起談判,而是要求和爭議各方進行雙邊談判。顯然,對於南海周邊國家來說,由於和中國實力差別較大,這種雙邊談判難以獲利。然而這卻成了美國進入的絕佳機會。對於越南、菲律賓來說,美國是一個最恰當的、足以威嚇中國的保護人。

隨著經濟增長,中共近年大力擴軍,軍費開支以兩位數增長,成為全球軍事增長最快的國家,引起周邊國家的警惕和不安。美國也適時的高調重返亞太。

以美國一位海軍將領的話說,中國現時的海空軍力,並不比二戰時的日本強多少。而現代戰爭沒有明確戰線,一旦開戰,全中國將成為戰場。因此,在缺乏優勢海空軍的情況下,中國無法和美國在境外海域打一場局部戰爭。所以,南中國海爭端雖然各方調子很高,但起碼十年之內不會出現真正的戰爭。

但南中國海卻仍然是國際上最熱的衝突焦點。這個區域內,有著世界上最複雜的局勢和環境,人種、宗教、文化都千差萬別,而幾乎所有的大國都在此區域中有所活動。

中共利用主權問題煽動民族狂熱

「中共這個時候製造事端很可能是用所謂『主權問題』來煽動中國人的民族狂熱,轉移人民對中共的不滿,以此維持其統治。」曹長青表示:這是中共政權的一個特點,每當國內民眾的不滿情緒高漲時,就對外發生「事端」,像毛時代跟蘇聯的「珍寶島之戰」,鄧剛復出時的「越戰邊境戰」等。但北京這種意圖,最後會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

他表示,一是會導致越南、菲律賓等周邊國家更對北京不信任,甚至反感,而更願跟美國結盟,以聯合抗共;二是會影響中美關係,因美國為了亞太局勢穩定,不會坐視中共的對外擴張行為,不僅會加強跟東亞國家的聯盟,還會推動美國把全球戰略重心從歐洲轉向亞洲,名義上是遏阻共產北韓,但更是要潛在遏阻中共的擴張。由此靠煽動主權爭議等民族主義狂熱,可能會越來越不靈。◇
 

您也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