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重新梳理六十年前一整代人“隐忍不言的伤”,龙应台新书《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广受瞩目。她希望年轻一代看看上一代的生死离散,重新凝视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
真实与人性是中共所惧怕,龙应台文章因而遭到中共封杀。
文 ◎ 万平
中共建政六十年前夕,知名作家龙应台众所瞩目的新书《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传出遭到中共封杀的消息。香港大学学者钱钢指出,九月十一日,北京各网站接到北京市网管办(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通过MSN下达的禁令:“删除全部龙应台的文章,并不能再发她的文章。”
“一九四九是个大分水岭,决定了现代中国,以至香港、台湾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龙应台酝酿了十年、写出上一代人的悲惨回忆。她希望藉此书引领读者一同诚实地、认真地重新梳理六十年前的这段历史,看见一整代人“隐忍不言的伤”,看上一代的生死离散,倾听战后的幸存者,重新凝视关于人的尊严以及生命价值。她期望大众正视六十年前残酷的真相,还坦言“以失败者的下一代为荣”。
九月二十六日龙应台在台北中山堂举办的新书演讲会。她说,这本书绝非大陆所想是冲着十月一日建政六十年而来,她写作目的是希望让外界理解,“只有在看到你不喜欢的人的伤口时,你才算真正了解他。”
中华民国副总统萧万长(右)二十六日出席龙应台(中)“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新书演讲会,会后龙应台给萧副总统一个大大的拥抱。(中央社)
她说,写这本书时曾获得中华民国总统府、国史馆、国防部协助,但大陆反应过头,解读为这本书的背后老板是这些单位。龙应台表示,她希望这本书的简体版能在最短时间问世,让大陆读者透过这本书了解台湾人,深入看见台湾人隐忍的伤痛。
她认为,与其两岸和平与协商的决定放在少数领导人手里,不如让两边的人民对于对方的痛有真正的理解,这才是真正和平之所在。
中宣部全面封杀六十年前史实
新华网九月三日发的“龙应台新书
追溯六十年沧桑世事”新闻,网页报导中的文章已被删除,网页显示“抱歉!您查看的是已删除或过期的稿件”,主要入口网站和博客内的相关文章已全被“河蟹”掉。
龙应台是当代台湾知识份子中对中国大陆最有影响的一位,她再度推出的十五万字新书《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忠实地记载了过去的历史,让中共无法面对,而不得不封杀这一纪实文学采访报导。
二零零六年初,屡次发表龙文而使当局不悦的《冰点》,因为发表学者袁伟时谈义和团的文章而遭整肃。龙应台愤而发表〈请用文明说服我--致胡锦涛的公开信〉,谴责舆论控制。
尘封的历史 中国人打中国人
走遍大江南北,龙应台打开一九四九这段华人记忆里的黑盒子。她用她的笔,记录着过往生活的轨迹,“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在中共建政六十年之际,让这一代的华人能够打开了尘封多年、连结今昔的隧道,回到历史的实境中。
“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趋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与仁杰决战至最后,以一弹饮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抗日战争中打过无数重大战役的张灵甫将军,一九四七年被共产党军队围困在山东临沂的孟良崮。最后一刻,他写下与妻诀别书,然后举枪自尽。
对于中共即将迎接建政六十年,她质问中共,你怎能庆祝当年被你歼灭的国军(国民党军队)?难道你不觉得这些亡魂都是你的手足兄弟?她跨海提醒,胡锦涛也应该对人民说声“对不起”,对经历战乱的人民展现疼惜。她表示,“面对国家集体故意选择的‘骗人’记忆,我以访谈个人来对抗‘抱怨一下’。”
她还指责台湾过去讨论族群融合和化解仇恨,国民党从不是为了追求真实而进行讨论,往往只为应付眼前的民进党崛起的政治问题。
个人需为行为反省和觉悟
“对于所谓的国家集体,我永远抱持怀疑,”龙应台要年轻的读者深刻地思索一个问题:“个人和集体间的关系是什么?”
她呼吁现代的年轻人要意识到,在集体里,个人有责任做判断。集体里面的个人有反省和觉悟的能力,才能避免集体变成一个失控的机器,“吞噬了我们前一代人──不管是苏联红军、纳粹德军、日本军或是解放军、国军──那个可怕的大机器,才有可能将来会变得更文明。”
为了真实地呈现历史,龙应台走过长春、南京和沈阳等地一个个荒凉的,甚至白骨累累的战场遗迹。她提到一九四八年长春围城的惨烈,提到多年之后,长春的马路和新建高楼下的尸骨。在台湾的马祖、台东、屏东,她拜访了许多国共内战的幸存者,包括加入国民党军队后来又成为解放军,之后成为韩战战俘,又以“义士”的名义回到台湾的台东卑南族的陈清山和吴阿吉,其中的吴阿吉至今认为国民党军队就是解放军。
在书中,她还写到了台湾总统马英九的母亲秦厚修、桂系军阀白崇禧的儿子,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以及港台其他知名人士与他们的父母所经历的战后颠沛流离的生活。
龙应台九月十八日在香港大学举办新书发表会。她表示,她发表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控诉,也不是为了谴责,而是为了“向所有被时代践踏、侮辱、伤害的人致敬。”她说,她希望这本书可以达到三个目的:第一,纪念千千万万个为了“一将功成”而死去的“万骨枯”。
她说:“我对于那千千万万个枉生了的人,亡魂吧,我自己的感觉是,我用文学为他们烧一柱香,在六十周年的时候。如果‘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话,……‘一将功成’的记录是重要的,可是万骨枯是很少人用情感处理的。有很多的史料在那里,可是那些史料不被大部份人看见。”
第二,她要通过这本书向与她母亲一样历尽艰辛的一代幸存者说一声“谢谢”。最后希望对这段历史没兴趣的年轻人了解历史,避免历史重演。她说:“因为这一代的年轻人,他如果觉得这些故事都是上一代的,和我没有关系的话,这很危险。当你没有认识到在国家的战争机器里你所站的位置,如果你从来不思索,你怎么会知道那个机器所走的方向,有一天不会把你带往生灵涂炭、颠沛流离的方向?……因为我不希望他们将来变成被时代侮辱、践踏和伤害的人。”
特别希望大陆读者看到本书
龙应台说,她期望通过这本很小的书,让台湾的蓝营和绿营,本地人和外省人,能够解彼此的伤痛。因为只有认识到“你所讨厌的人,他的伤在什么地方,你就不会拿起枪来伤他。”她还提到她特别希望大陆的读者能够看到这本书。
她说:“因为对大陆人而言,真正的和平恐怕也只在于当你看到台湾人的伤在什么地方,你才会知道和平有多么重要。” ◇
十一中共窃国日,多个人权组织在悉尼中国城聚会,声讨中共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摄影/安娜)
龙应台其人
龙应台为台湾外省第二代,一九五二年生于台湾高雄,一九八三年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一九八四年于《中国时报》撰写“野火集”专栏。龙应台基金会曾为了开拓台湾年轻人的视野,也为了让台湾人更了解真实的中国大陆,曾举办数场“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活动,藉着纪录片的放映与讨论,让参与者认识中国的贫富差距、基础教育、血汗工厂及其他社会问题。
二零零五年龙应台的〈你不能不知道的台湾〉,野火烧到大陆,成为中国读者的超级热门话题,中宣部批评该文“如此宣扬台湾民主自由”,实在不宜披露。她在文章中极力宣扬今日台湾的民主、自由、均富,这与大陆民众看到的台湾现实并不一致。她甚至告诉大陆人,海峡两岸,哪里是统一和独立的对决?其实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选择--民主和独裁,台湾人已经习惯生活在一个民主体制里了。
她留学美国九年,旅居欧洲十三年,在台北做公务员四年,以香港为写作基地快满七年,目前也是香港大学的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