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文 ◎ 黄千峰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人类大脑与心灵的运作模式一直被科学界视为神秘的禁地,不过,新兴的观念与研究风潮正将精神与物质的领域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尽管技术不断出新,但大脑神经活动现象背后的高层次心智整合的关键,究竟又是什么?
“我是谁?”、“思维的主体又是什么?”这难倒了千千万万智者的天问,俨然是西方科学的发展中,最引人争议、又最令人向往的课题。意识、心智、大脑与心灵的关系,在人类知识殿堂里悬盼了无数个世纪,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渴望征服的科学家们前仆后继。
远从鸿蒙初开,人类对自我的探问,从来就不亚于对天地自然的上下求索。哲学、宗教,乃至近代的西方科学,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疑惑能有个满意的解答。一九九零年,哈伯太空望远镜的正式升空,无垠的宇宙,似乎终于能得窥一二。不过在另一方面,或许生命的复杂性,就注定了想要完全理解自身运作的机制,正如同水中的鱼儿想从水面上看清自己般,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心灵的奥秘与心智活动的产生,也就成了这个世界最艰钜又最引人入胜的难题。
古老的心物二元论vs.最新影像科技发展
在这个古老的哲学思考中,最关键的或许就是“心、物”二元论的争辩了。笛卡尔提出了心灵和物质的分野,让科学专于研究物质层面,将精神领域划分了出去。而这也造就了后期唯物主义的时代。
唯物论观点认为,所有自然现象,包括意识在内,都能用物质之间的交互作用来解释。也就是任何大脑与神经的活动,都只不过是一连串的细胞膜上的离子进出以及电讯号的传递罢了。身体机械性的接收来自外界的刺激之后,再通过类似电脑“零与一”的储存和读取,最后以电路传导方式到达神经末梢,支配着骨与肉的运动。对唯物论者来讲,意识的形成,仅仅是由细胞与电讯号从最低层堆叠而成的偶然,情绪与认知也能透过一连串的化学或电刺激等方式来加以重现。
另一方面,对心理学以及精神医学的学者来说,则是希望从精神、意识与心智所展现出的大脑高层次功能(higherlevel cortical
function)来探讨问题与解释人的行为。同时也指出“脑”是一个有机体,除了神经可以再生之外,也能够改变它自己的结构和功能,并可以透过学习提升脑的能力。科学家更提出自主专注的心灵力量,可从更高处改变着脑的生理状态。
在二十世纪末期,出现了“大脑十年”的计画,提供罕见经费进行研究,在神经解剖、生理学、心理学乃至电脑科学等等诸多跨专业的结合之下,配合最新影像学发展,包括最新的脑部扫描技术如核磁共振MRI、正子断层扫描PET等,进而出现了诸如认知取向的“神经心理学”等新领域,让神经医学家更进一步了解人的行为、思想、情绪在脑部所产生的影像变化。
不论是下令举起食指、默读、脸孔辨识、乃至产生过去经验的心理意象、心理构思等等,都可以透过影像找出在大脑负责每一项活动的部位。也归纳出许多精神疾病并非单一属于心理治疗的层面,而是大脑的解剖与生理异常导致生病的结果。
目前最新的大脑影像技术发展,可以说终于将大脑的基础神经路径与生化反应,和思考与认知的心灵层面做出了具象化的结合。虽然目前精神与物质的相互关系仍有待研究,不过,心、物两者有机的互动结合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精神意识与物质世界
探讨物质与精神,不得不回到一个古老物理问题:“‘光’是粒子还是波?”
经过漫长的年代,科学家透过实验,最后证明了波与粒子两者的特性同时存在于“光”这种独特的现象,也被称为“波粒二象性”──同时具有能量和物质两者的特性;科学家更认为物质可以看作是由能量所堆叠而成的形式,两者可以相互转换。换言之,在宇宙中,能量与物质两者其实正是一体两面的东西。
同样的道理,在人思考及意识活动时,可以观测到脑波形式的能量变化,而这种意识精神的能量波,同时具有物质形式,那么是否表示精神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很可能就是一体的两面呢?
长时间以来,人类大脑与心灵的运作模式一直都被视为神秘的禁地。过去在科学界谁要谈论意识与心灵等等非物质的领域,往往就会被贴上反科学的标签。不过,新兴的观念与研究风潮却正是将精神与物质的领域结合起来进行探索。
综观目前的新技术,可以辅助我们了解大脑的某个部位在从事某种心智活动时,所会出现新陈代谢的不同活跃状态,进而帮助厘清大脑的功能运作。不过,大脑神经活动的这些现象背后的高层次心智整合的关键,究竟又是什么呢?
灵魂与元神的研究
对个体来说,小从神经细胞乃至大脑不同区域功能的片段,要想从这些零星的讯息组合成完整的认知与心灵智慧,就机率而言,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因此,许多学派还是秉持存在所谓的主意识,或称为“灵魂”的说法,认为个体本身就具有完整形式的精神思维,而又同时与物质大脑发生着互动。
现今多数关于意识的研究都集中在大脑的功能方面。如果一种现象难以用单纯的脑功能来解答,通常就归为超常现象,如预感、直觉、灵感、似曾相似的经验或“濒死经历”等。不过从本质上说,意识仍然具有其独特性,不能完全以物理机械观来解释。比如在心灵意识中可以观察到来自超乎自身经验的智慧,像是科技上突破性的新发明灵感,或是直觉性的思考等等。
举例来说,爱因斯坦对光速恒定的表述,并非计算或者观察出来的,也不是来自学习的经验,而是依靠灵感及直觉的感悟启发。这也间接印证了需要视心灵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意识很可能存在着独特的与外在系统的沟通形式。
这种灵魂主体以及沟通形式的存在与观察虽非目前主流,但也不乏可信度高的研究。像是关于前世今生记忆的个案报告,当事人能准确说出自己出生后未曾经验过的遥远地方里的人、事、物。而在《复苏》(Resuscitation)、《柳叶刀》(The
Lancet)等医学刊物上也有发表关于“濒死经历”的临床现象与统计,展现出了灵魂存在的另一证据。这些患者描述在“死亡状态”下看到光、隧道或其他的人、物等。其他的现象还包括有的人感到自己从身体脱离开,甚至飘在空中看到自己和周围的医生等等。
这些研究结果似乎暗示着精神意识的主体性,并能与外在系统进行某种形式的互动。而对于个体本身来讲,精神主体则能以自主意志来控制身体的活动及大脑的行为,甚至改变大脑的生理状态。
物质大脑的健康vs.心灵层次的升华
精神医学的专家表示,“精神”是脑的生理功能表现,需要保养才能免于精神疾病的发生,同时追求快乐幸福的人生。而快乐又可分三个不同层次:“愉快”是短暂的,要顺其自然,不过度追求,否则会上瘾,例如菸、酒等嗜好;“快乐”是心里的感受,可以常常设定目标让自己活在期待的“快乐”中;而“幸福”的体验则是一种永恒的累积,属于更高的精神层次,如宗教信仰等。
《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PNAS)所发表关于打坐的随机取样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周后迅速提升注意力并有效控管压力、焦虑与疼痛。MRI显示可以开启脑部不同区域神经元间的连结,突显出“身体”与“心灵”的连系是实质提升脑力与改变生理反应的重要关键。同时也在修炼修行的人的脑部观察到平稳健康的脑波与良好身心状态。此外,陆续不乏有学者投入原本被视为超自然的领域中进行研究,以神经科学方法来研究心灵与宗教的体验,如天主教信徒礼拜上帝时大脑如何活动,修炼者冥想时脑部的活动等等。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对话,正在展开。
《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所发表关于打坐的随机取样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周后迅速提升注意力并有效控管压力、焦虑与疼痛。(摄影/连黎)
日本的研究发现,良善的讯息能让水产生美好的结晶形状,可说是精神意识影响物质世界的进一步佐证。广而言之,精神和物质既然相互影响,那么心灵境界的提升、精神能量的正面升华,是不是就能改变大脑及身体的健康状态呢?
西方科学以基础物质研究来认识精神活动,而东方修炼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可说正是从精神层面来认识宇宙和生命的智慧结晶。道家把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既是物质同时又是精神意识存在。那么这个大宇宙、这个辽阔的物质空间,是不是也可能同样具有某种更高形式的精神意识结构存在呢?修炼中,以人体小宇宙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华为目标、修身养性,并和外在世界进行着沟通,逐渐同化到大宇宙更高尚的精神境界,转化成更纯净、永恒的能量,改善自身物质结构,健康长寿从而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