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陈甲上热中于四处旅游写生,题材也随着视野拓展而更为开阔,他的作品呈现自然山水的饱满润泽、祥和宁静与浓郁情味,使人产生一种返璞归真的联想,在同好间获得“台湾米勒”的尊号。
文 ◎ 廖凤琳 图 ◎ 陈甲上提供
二零零九年六月,高雄市“国际真善忍美展”会场,画家陈甲上凝神揣摩一幅作品《孤儿泪》,画中小女孩双手捧着父母骨灰盒,无亲可依的悲凉处境,女童的哀戚眼神,深深触动其悲悯之情,忍不住流下泪来。他说:“写实画最不容易表现人物的神韵与心情,而这幅画却能将人物表情作细致深刻的描绘,有力的传递了背后故事的意涵。”
陈甲上在艺术园地已经耕耘一甲子,在东亚地区的水彩画界早已享有盛名,他坚持创作与教学,并乐于为教育、文化与艺术活动,持续扮演推手角色,所有认识陈甲上的人,都有共同的感觉,就是他的虚心好学、他的温厚诚恳、他对作品质量的要求,数十年如一日,样样表现,一如其名。
清贫农民 走向水彩人生
陈甲上一九三三年出生于台南县官田乡一个僻静的小农村,父母以两分农地养育七个儿女,家境清贫惨淡;更不幸的是,六岁那一年,父亲在一次工作意外中,伤重不治。为清偿医疗欠债,家中田产变卖一空,年仅十八岁的长兄,不得不远离家乡,为母亲和众弟妹另辟生路。
陈甲上的绘画天赋并没有受到环境困窘的抑制,想起童年往事,他天真起来,做出指天画地的动作,“欠缺纸笔的年头,我常用树枝、手指在地上描画。天空的云彩啊、山色草木啊、农田房舍啊,还有耕牛与村民活动等,这些眼前景物,都是我的活题材,我就这样在地上涂啊画啊!”
学校美术课是他另展身手的好地方,作品经常被老师肯定,张贴在学校布告栏上,小学时一直使用单一的HB铅笔作画,直到初中才从同学那儿见识到水彩颜料的新鲜有趣。进入台东师范以后,靠着节衣缩食,积蓄公费零用金,买下生平第一套水彩画具,创作从黑白走向彩色。
但真正启发他在水彩世界投注心力的,是这个阶段的美术老师王育仁先生。王老师早年受教于北师大知名画家徐悲鸿,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素养,课余经常带领学生做户外写生。有一次他对陈甲上说:“你可以在水彩画方面下功夫,将来一定会有成就。”这句简单的鼓励却对陈甲上产生很大的作用。一九五一年全省学生美展,王老师把他的一幅作品送去参展,获得入选,使接触水彩画才两年的陈甲上更增信心,自我学习的意愿也越发强烈。
一九五三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台东,台东地区的艺文活动与美术刊物还十分贫乏,终年看不到一两次画展。他回忆道:“有一次台北省立博物馆展出蓝荫鼎先生的旅美画作,我专程从台东搭公路局班车到高雄,再转夜班火车摇晃到台北;第二天看完画展,再赶搭当日夜车南下,辗转回到台东。”一般人听来都感到十分折腾的事,陈甲上回想起这段往事,仍然流露出一种甘之如饴、乐在其中的表情。
一九五九年,二十七岁当上全国最年轻校长,当时也在杏坛传为一段佳话。此期间,他倾注心力,在校园内致力于美术艺能教育的扎根工作,他深信美育薰陶之下的孩童,身心才能得到均衡健全发展。由于他的用心经营,受到肯定,媒体曾以专文报导,给了一个醒目标题,叫“大王学校、甲上校长、状元学生”,对年轻职掌校务的陈甲上诚然是一大鼓励。
然而他也坦言,校长任内,耗用太多心神于繁琐的行政事务,与他所热爱的绘画渐行疏远,时常感到若有所失,经历数度内心交战,八年后他毅然辞去人人称羡的校长职务,转任美术教师,从此专注于个人创作学习与美术教学工作。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陈甲上不但之后有大量的作品陆续发表,同时他指导的卑南国中美术班学生,在一九七一年全省国中写生比赛中勇夺团体冠军,这是他生涯中,一件值得告慰的纪录。
写实打动人心 产生共鸣
人生的重要选择,不只上述一件,一九五七年起陈甲上受西方现代画派影响,曾经对抽象画“疯狂”过好几年,参加新艺术函授班、研究超现实理论,以水彩从事抽象画创作、结合同好组织“长风画会”,开办个展,作品也曾入选全国画展,活跃于当时的现代画坛。
转任初中美术老师后,陈甲上重新省思素描基本功的重要性,为了奠定学生良好的美学基础,他个人以身作则,决定放弃任意挥洒的抽象画,重回具象领域,这一转变,让他对写实画有了更深的体会,陈甲上打了个比方,他说:“抽象画‘话多画少’,具象画则是‘话少画多’,一幅好的写实画,不须言语诠释,却能打动人心,产生高度共鸣。”
他开始有序的阅读中国和西洋美术史册,他的作品一改先前只描画表相,重回写实领域后,更重视内涵的表现。
陈甲上认为水彩是绘画中价廉物美又方便使用的一种媒材,无论干画或湿画渲染,颜料融合产生的色层变化,使人很容易就喜爱上它,但是“进门容易上楼难”,在洗、染、擦、刮、喷、贴、叠等技法运用上,要想再往上突破,必须要不断下功夫。在这方面陈甲上永远像个虚心学习的孩子,不仅个人勤于阅读、练习,还随时抓紧进修、观摹、与画界朋友交流请益的机会。
一九七三年陈甲上赴台湾师大美术系国教班进修一学期,得李焜培、刘文炜两位教授在水彩画方面的指导,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此激发他所谓“三度”画风的思考,写实作品较之前更着重“题材的广度,意境的深度与气氛的浓度。”
一九八八年受邀前往日本大阪,与画界朋友交流,承日本现代美术协会会长野口良兼先生馈赠一盒压克力彩颜料,陈甲上说:“这是一种干湿难以控制、水分不易掌握的新媒材,很多人一开始就不想去碰触,我经过一番耐心琢磨,由生疏到熟练,后来得心应手,大大满足了我三度画风的创作思想,因此而喜爱它,甚至迷上它,成为我后来大量使用的材料。”
由于对绘画精益求精的高度自我要求,他常常不辞长途跋涉,远道向画坛前辈与同道求教,一如当年几经周折去看蓝荫鼎先生的画一样。已故知名作家及艺术家,小说《蓝与黑》的作者王蓝先生曾经如此形容他:“‘请教’在他来说,绝不是客套,他那种感人至深的恳切,使我们成为他的至友,也成为他的‘诤友’,他要求严格的意见,那样方始使他称心满意,感到不虚此行。”
勤朴敦厚 成就“台湾米勒”
陈甲上勤朴敦厚,谦卑诚恳的人格特质;热爱乡土,关怀群众的人文素养,形塑成他一贯的创作理念,近十年来,热中于四处旅游写生,题材也随着视野拓展而更为开阔。
观赏他的画,不论田园乡野风光或各地自然景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的成熟技巧、流畅笔触,画中景物布局、色彩明暗、远近层次与虚实对比,营造出来的辽阔空间,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作品呈现自然山水的饱满润泽、祥和宁静与浓郁情味,使人产生一种返璞归真的联想。
任我飞翔。
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教授李焜培曾撰文称赞他的绘画成就,说他“一直走在一条朴实、稳健、厚实的路径之上,其真善美的理想与修为,能够为大众所接纳而中心共鸣。他默默耕耘,发乎真诚,我欣赏他的性情,也非常欣赏他画中的无华。他的特质,令我想起法国大师米勒的诚恳、庄重与宁静,还有美国前辈画家,画风静穆、纯朴的霍伯(Edward
Hopper)。”
李焜培教授的一席话,使陈甲上在友朋间获得“台湾米勒”的尊号。他的许多作品如《甘蔗采收季》、《蒜农的希望》、《不如归》等等,确实具有大师米勒的风味。
历经一甲子耕耘,陈甲上收获满盈,作育无数英才,以美育净化社会人心,贡献卓著。一九九零年他组创“高雄水彩画会”,后来加入“亚细亚国际水彩画联盟”、二零零四年在吉隆坡荣膺当届亚盟联展主席,更让台湾的水彩画在国际上大放异彩。此外,陈甲上多年来在日、韩、东南亚各国和大陆之间的艺坛交流,都是一次次成功的民间文化外交,国际友人无不称他“真挚朴实,画如其人”。
陈甲上的作品在国内外参展与获奖次数,均有可观,并获高雄市美术馆水彩类典藏。二零零九年年底,台师大将在中正纪念堂举办“二零零九年台湾水彩经典特展”,陈甲上是极少数受邀的参展画家之一。
虽然年近八旬,陈甲上依然神采奕奕,童颜鹤发,充满热情,似有用不完的精力,他透露自己还有许多等待完成的旅游计画,还想继续为这片丰饶的土地与纯朴民情,留下更多历史性画面。这位画坛长青树,总让接近他的人,感到如沐春风,总叫人对他拭目以待。◇
港边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