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文 ◎ 梁珍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六四二十周年将届,越来越多中共体制内高层与大陆知识份子用笔记录当年的历史真相,形成让中共当局头痛而恐惧的六四出书潮。其中最惊险的出书过程,莫过于赵紫阳生前三十小时的秘密录音整理而成的回忆录出版……
临近六四二十周年,越来越多的中共体制内高层和大陆知识份子拿起手中的笔,记录当年的历史真相,用“笔杆子”对抗强权,形成让中共当局非常头痛和恐惧的六四出书潮。
著书人的职务都是前所未有的高,包括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的自传《改革历程》、前新华社高层张万舒的《历史的大爆炸--“六四”事件全景实录》,以及前中共智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博树的《中国民主转型纵横谈:解构与建设》,以及十二位中共老人著书纪念胡耀邦等等。
很多人错以为中共在言论自由的限制有所放松。居住在北京的自由记者高瑜一语道破其中天机:“恰恰相反,现在是最敏感的时刻,如果查到你准备出书,家立刻被抄,比如江棋生出书就被抄了两次,但是六四屠杀真相被中共扭曲,有良知的人都无法保持沉默。所以当年的六四见证人都豁出去了,都在和中共斗智斗勇的想尽办法出书。”
“这不仅仅是记录当年的历史真相,更是对中共专制极大的冲击,他们都在呼吁宪政民主,要求结束一党专政。”
留下录音作证据 赵紫阳为六四控诉
在一系列出书浪潮中,最震撼和最惊险的出书过程,莫过于赵紫阳生前三十小时的秘密录音整理而成的回忆录,中文名《改革历程》,英文名《Prisoner of the
State》,即“国家囚徒”,将以中英文分别于香港和美国出版发行。
“六月三日夜,我正同家人在院里乘凉,听到街上有密集的枪声。一场举世震惊的悲剧终于未能避免地发生了。”在回忆录中,赵紫阳亲口诉说他无法阻止六四镇压的哀伤:“无论如何,我都拒绝做一个动员军队镇压学生的总书记。”
曾经因为六四事件坐牢的高瑜这么评价该书的出版:“赵紫阳二零零五年逝世时,我们还觉得很可惜,怎么老人家没有留下写点东西就走了,现在这本书能够在六四二十周年前夕出版真的是太好了,这是民意战胜专制的奇迹。”
其中最绝的就是留下录音。“这是活生生的证据,因为只是文字出版,当局可以否认和抹黑说这不是赵紫阳的自传,现在有录音为证,怎么否认?这绝不是一般的出书,而是赵紫阳整个软禁十五年对中共的血泪控诉。”
回忆录中,赵紫阳亲口诉说他无法阻止六四镇压的哀伤:“无论如何,我都拒绝做一个动员军队镇压学生的总书记。”(AFP)
四位中共前高官秘密参与录音
曾经多次去过赵家,并亲自采访过赵紫阳的高瑜,描述当时赵紫阳居住的富强胡同的环境,“东边整个是国安部,后面还修了一个高的大楼,日夜有高射炮的望远镜对准赵家,俯视赵家大院,而且一进门,赵家的主要大院就是被警卫班所占。而且三天两头到赵家搞装修,其实就是安装窃听器。”
在这样严密监视的情况下,赵紫阳九三年开始写成文字材料,二零零零年绕过中共严密封锁,独自录下一篇又一篇三十小时的秘密录音,由人包装后逐盘带出赵家大院,历经四年整理成书出版。前中共新闻出版署前署长杜导正证实,他与另三名已退休的前官员有分别参与赵紫阳回忆录的出版工作,当中包括秘密为赵紫阳录下自白。
杜导正在为赵紫阳自传作序《历史是人民写的》中说:“一九九二年与当时遭软禁的赵紫阳恢复联系后,他建议赵用文章写出“六四”事件的全部过程、前因后果及经验教训。赵经多番劝说才同意口述,由他与前中纪常委萧洪达、前《光明日报》总编辑姚锡华、前国务院秘书长杜星垣等四人记录整理。”
杜表示,开始是笔录,后来广东前省委书记林若借给他们一部录音机,让他们得以凭口述录音再整理成文字,录音前后约花了一年时间。为掩人耳目,赵紫阳还特别用一些原本录有儿歌和京剧的录音带来录音。赵去世后,三名访客分批将三十盒录音带秘密运出境外。
他在序言中披露:赵紫阳的整个谈话,显示出根本主张上的许多重大变化。他曾经几次恳切地对我说∶“老杜,你知道我过去也是很左的。现在我痛定思痛,改弦更张。”现在,翻开这本书,从始至终,我耳边一再回荡着这八个字∶“痛定思痛,改弦更张。”
高瑜这么评价道:“这是斗智斗勇的过程,是老干部用他们当年地下工作斗争的经验,绕过中共特务系统,将书出版以对抗中共当权着,他们都敢豁出去,这种勇气也使独裁着胆寒。”
她续说:“他们虽然都是赵紫阳的老部下,他们豁出去的原因,不只是为了赵紫阳本人申冤,而是因为他们支援宪政民主,反对一党专制,正是这种共同的信念令到他们能够共同突破恐惧,为六四发声。”
赵紫阳前政治秘书鲍彤,承认该书的出版由他一手主持,因为这是赵紫阳“交给我的最后的任务”,也是“留给中国人民的遗产”。(Getty
Images)
留给中国人民的政治遗产
目前被软禁在家的赵紫阳前政治秘书鲍彤,承认该书的出版由他一手主持,由目前生活在香港的儿子鲍朴和夫人经过四年的翻译而成,鲍朴也是这本书的主要发行人。
鲍彤表示,赵紫阳生前已打算出书,早在九二年九月赵紫阳让鲍彤的太太带话给因六四事件被判刑七年的鲍彤,要他把坐牢当作“休息”,“好好休息七年以后,帮我写一本《北京十年》”,但很可惜当时鲍彤出狱后一直被处在严密监视中,而赵紫阳也被软禁,令当年出书的心愿一直没有成功。
“现在把他的这本书公诸于世,我很高兴,我没有辜负赵紫阳。尽管他在世的时候,我没有帮助他把《北京十年》写出来,但他逝世了以后,我把它公诸于世,出了中文版本、英文版,我也完成了他交给我的最后的任务。”
出书对于他本人是否会带来压力,鲍彤强调出书是他的责任。“我想这是赵紫阳留给中国人民的财产,我想既然看到了,我有责任拿出来,公诸于世。”
他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对一党专制的反思:“他的反思就是一党专制不好,他经过多年的观察,他认为中国应该实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我认为这个结论是最重要的结论。”
鲍彤在新书英文版出版后自由进一步受限,二十二日晚间他向《纽约时报》表示,当局刚通知他即刻起不得再接受访问,如果媒体想要访问他,恐怕得等到六四之后再说。
首版一万多本定购而空
该书英文版推出后奇货可居,负责中文版发行的鲍朴二十二日向《新纪元》表示,定于五月二十九日出版的中文版,首版中文版一万四千本已经被定购一空,目前印刷商正加班加点赶印第二版。
为了这本书,他和太太整整翻译了四年。“过程中一点风声都没有走漏。出版前也高度保密,我们都捏着一把汗。”他感慨道:“这本书能够出来,就是一个奇迹。当中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大家都做了自己能做的那部分工作,把这份东西能够保留下来。”
零五年鲍朴在香港创立了新世纪出版社,他坦言当初成立出版社和今天出版赵紫阳的自传“有一点关系”,据知出版社在成立后一共出了三本书,都是有关赵紫阳的。“赵紫阳的自传是我们目前收到的最好的一本书。我们同时把他的录音公开上网,也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高瑜相信,赵紫阳的中文书对中共当权着是一个极大的冲击。“我想,最害怕这本书出版的就是那些六四屠杀的操纵着。因为六四上台的江泽民肯定躲在哪个行宫里怕的要命,还有李鹏、邓小平等人都难逃干系。”◇
海内外六四近期出书名录
《改革历程》(中文版);
《Prisoner of the State》(英文版)
作者:经赵紫阳录音整理
出版社:香港新世纪出版社(中文版)美国西蒙舒斯特公司(Simon & Schuster, Inc)
出版日期:英文版五月中,中文版五月二十九日
内容:共分六章,分别谈及六四大屠杀、软禁生涯、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和政治改革、中共政治局的斗争及自己被迫下台的过程。
|
《历史的大爆炸--“六四”事件全景实录》
作者:前新华社新闻部主任、现任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万舒
出版社: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五月
内容:作者亲身经历了上层斗争的全过程,又直接处理了新华社驻全国各地记者现场采写的第一手资料,以每日大事记的形式,生动而详实地记录了“六四”事件的全貌,并从北京的现场扩写到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的抗议状况,以至各国新闻媒体的报道。新华社社长穆青在书中说:“今夜,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另一位副社长说:“历史将不会忘记这一夜的!”
|
《六四日记--广场上的共和国》
作者:六四学运领袖封从德
出版社:香港晨钟书局
出版日期:五月十三日
内容:这部历经十八年最终整理而成的日记体著作,是一九八九年以来唯一一部完整、准确记录八九学运从四月十五日到六月四日、从北大到天安门广场,学运核心人物、重大事件、关键内幕及学运组织高层决策与争议全过程的现场亲历、见证、回忆与考释。记述了作者当时的完整经历:从最初参与组建北大筹委会始,到当选北高联主席及任广场副总指挥,直到六四凌晨主持广场撤离表决的等一幕幕自激情开场到悲壮落幕的感人历史。
|
《胡耀邦与中国政治改革》
作者:李锐、胡绩伟、谢韬、何方等12名中共政坛老人所著
出版社:香港晨钟书局
出版日期:四月十五日
内容:呼吁为胡耀邦彻底平反,为赵紫阳平反,以逐渐达致平反“六四”,确保人权,推动中国政治改革。 |
《六四事件中的戒严部队》
作者:现任《新闻自由导报》总编辑吴仁华
出版社:真相出版社
出版时间:五月
内容:此书披露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戒严部队各级指挥官进爵的名单,首次公布了一份参与戒严行动的官兵名录,包括部队番号、职务、军衔,人数已逾二千。吴仁华说,他们“即使不是六四血腥事件的责任者,也是六四见证人,他们有责任、有义务说清楚他们当年做了什么,见到了什么。”
|
《“六四”受害者状况民间报告》
作者:独立中文笔会副会长江棋生
出版情况:五月十九日透过维权网发布,其后作者遭两次抄家和关押。
内容:包括“六四”大屠杀:官方血腥镇压八九民主运动;“六四”后的人权灾难:大抓捕、大清查;天安门母亲:“六四”死难者家属和“六四”伤残者群体;“六四”良心犯等几部份,报告也介绍了天安门母亲群体的现况及出狱后及正在狱中的“六四”良心犯情况。
|
《中国民主转型纵横谈--解构与建设》
作者: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学者、前中共智囊张博树
出版社:香港晨钟书局
出版日期:四月二十五日
内容:开篇讲述张博树一九八九年在社科院读博士时受同学委讬起草、并在四月二十八日号签名推出的《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的公开信》,内容包括要求推翻四二六社论。公开信题目是“中国向何处去?”。接着谈到了一党专制的根源、权力的蜕变、建立公民社会的必要性、西藏问题、台湾问题以及全球角度看待中国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