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head.htm';?> @ require '../MagHead2p.htm';?>
信用卡在中国和美国的妙用
@ require 'MagLeft2p.htm';?>
|
信用卡在中国和美国的妙用
|
宾州费城爵硕(Drexel)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
|
文 ◎谢田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上月初,在大通银行(Chase)工作的朋友说,她离开了那里的信用卡部门。离开的原因,是她不喜欢公司挖空了心思的想着赚信用卡持有者的钱,在那里工作心里不舒服。朋友北大毕业,在美国受的管理学教育,是个道德高尚的正法修炼者。因为理念上的不合,她不愿委曲求全,就另找了一家公司,虽然钱少了点,但工作时心情舒畅。这种心态,这样的人,在当今世界的确难能可贵。
金融危机的下一波,经济学家认为,可能是信用卡债务危机。这是有根据的。目前,美国有近一亿八千万持卡人,卡债余额达九千五百亿美元。根据前年的数据,信用卡公司单单从迟付罚款、卡费上,就赚了一百八十亿美元。但如果持卡人破产、倒闭、拒付的案例增多,问题就会很大。
星巴克的最新花样
上学期的一天,在办公室楼下看到一个星巴克的摊子。商学院的新楼里,有个角落租给了星巴克,看来他们要扩大生意。走到摊子前,一个员工问,“你是学生还是老师?”我说是老师,他就递过一张五块钱的咖啡卡,说是“给你的,不用填表。”虽然得到了“特权”,我还是想看看学生的待遇是什么样的,他们为什么要给每个填表的学生一个五美元的咖啡储值卡,而不直接送一杯“Frappuccino”(法布奇诺,星冰乐)。
原来,这个推广方法是这样的:五美元的卡附有一个明信片,学生只要填好明信片,咖啡店会直接把它寄给学生的父母。明信片上很幽默的写到,“您的儿女在刻苦学习时,一杯咖啡是会很提神的。如果二老能在这个储值卡上充值,儿女在繁忙的学习中会非常感念双亲的关爱。以下是充值的网站和我的帐号……”
这是个蛮聪明的推销方法,学生趋之若鹜,怪不得美国大学生中,一半以上至少有四张信用卡。对学生来说,反正是要老爸老妈掏钱,不管他们掏还是不掏,先拿五美元再说。相对于三、四万美元一年的学杂费来说,花个零头给孩子喝咖啡,许多父母还是会做的。
记帐卡和信用卡的滥觞
在美国,记帐卡(Charge
Cards)早在一九二零年代就有了。记帐卡先开始在加油站、百货店、旅馆等处使用,非常方便,人们不必带很多现金。但记帐卡虽然不预设信用额上限,但每月必须付清帐单。信用卡(Credit
Cards)一般预设信用额,每月可付清全部,也可付基本额、或者全额的一部份。
一九五零年,“老餮俱乐部”(Dinners
Club)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金融业从此进入一场革命,信用卡被广泛使用,也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了种子。一九六六年,芝加哥一家公司胡乱发出五百万封推广信,许多幼儿、罪犯、甚至家里的狗,都收到“你的信用卡被批准了”的邀请信。
信用卡行业有个名词,叫“循环借债者”(Revolvers)。这些人一般借很多钱,信用卡帐单余额很高,每个月都不能全部还清,但又不会赖帐不付钱。这些人呢,据大通的朋友说,是最能让信用卡公司赚钱的。“Revolver”这个词,还有“左轮手枪”的意思,就是西部牛仔喜欢用的那种,子弹匣是旋转循环的。这左轮枪的子弹打出去,看来还是打了滥用信用卡的人自己。
在美国的华人,大多数信用良好,也大量使用信用卡。但华人一般都不欠帐,使用信用卡只是图方便,或者赚个回扣,一般每个月都是全额付清的。
国际社会一个消费、理财的方便产品-信用卡,在中国有着不同的命运。图为四川成都一公车上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卡广告。(AFP)
淮南之橘和淮北之枳
信用卡的益处,是它方便购买和消费,是理财的工具,所以被广为接受。信用卡的普及有些基本条件,就是这个社会的大部份人是诚实的,信用良好;社会资源开放,没有垄断和独占;另外,社会的法制健全,对金融犯罪有制裁的方法。但这样一个有助于消费、扩大内需的产品,在中国却引发许多争议,让银行界人士老大的不高兴。这个“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吸引着人们去探索一下“淮北”的土壤是否有什么问题。
大陆近年出现的信用卡套现现象值得关注,一种新职业号称“信用卡中介”的,都“很忙”,也“很疯狂”。这些打着“理财公司”、“商贸公司”等招牌的公司,实际上是在做信用卡套现的业务。搜索“信用卡提现”,会发现八十万相关网页。
信用卡套现的利润非常丰厚,手续费去年是2%,翻倍套现更高达13%。从事套现业务的人说,最高时每天套现一百万,按1%的手续费算,每月利润几十万。今年,手续费下降到了1%,翻倍套现降到9%。
办理“套现业务”时,操作者采用虚假交易和真实交易两种方式,两种交易都在欺骗银行。采用虚假交易时,套现人去合谋的公司,在信用卡接收机(POS)刷一下卡,好像是买东西一样,公司就把现金支付给套现人,收取1%的手续费。采用“真实交易”时,套现的人也去合谋的公司刷一下卡,买点什么东西,然后立即把购买的商品退回。在银行看来,完全就是买东西,查也查不到。
地上的“地下钱庄”?
在西方,信用卡可以帮学生买咖啡,在中国,信用卡成了变相借贷的利器。这个妙用的背后,除却中介人与商家合作、欺骗银行的因素,它其实也是对银行垄断地位的一种挑战,是一般市民、私人企业主、中小业主解决贷款难问题的一个出路,是一种在地上的“地下钱庄”。
中国银行业人士承认对套现没有解决的办法,希望能尽快完善相关的法规。中国银监会的人士称,套现的本质是持卡者以消费的名义从银行套取一定额度的贷款,是“涉嫌虚构事实的贷款诈骗”。但人们大可反问一句,是谁阻挡了人们直接去银行取得贷款的呢?
顺便说一句,当局对这些欺骗行为也许感到不很惬意,但也不会太反感;因为中国的GDP里,应该也有这些虚假购买所贡献的一部份。◇
|
|
|
|
}
else
{
$_SESSION['path']=$_SERVER["SCRIPT_NAME"];?>
上月初,在大通银行(Chase)工作的朋友说,她离开了那里的信用卡部门。离开的原因,是她不喜欢公司挖空了心思的想着赚信用卡持有者的钱,在那里工作心里不舒服。朋友北大毕业,在美国受的管理学教育,是个道德高尚的正法修炼者。因为理念上的不合,她不愿委曲求全,就另找了一家公司,虽然钱少了点,但工作时心情舒畅。这种心态,这样的人,在当今世界的确难能可贵。
金融危机的下一波,经济学家认为,可能是信用卡债务危机。这是有根据的。目前,美国有近一亿八千万持卡人,卡债余额达九千五百亿美元。根据前年的数据,信用卡公司单单从迟付罚款、卡费上,就赚了一百八十亿美元。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
?>
|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122/6325g.htm(新纪元周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