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以吟传心,更以道育人。”日本吟道学院总裁浪口宗神年过七十,腰板挺直、声音洪亮、思维清晰,他说,健康的维系来自以正确的心态和姿势大声吟诵汉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中国三千年的诗词文赋历史,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华,曾经流传并影响了周边使用汉字的国家。历史上汉诗的创作、欣赏和传承的主要形式,采用的吟诵方法却几乎已不为当今的国人所知。

九十年代初,中国的诗歌爱好者为寻找传统的吟诵方法,前往日本东京取经时,一个由一百零八人组成的当地吟诗团随着日本传统音乐的节拍,以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高昂悠扬的声调,集体吟唱李白的这首诗,让中国吟诵爱好者感慨良多。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艺术文化 正体版       列印机版

日本的传统诗吟

日本吟道学院总裁浪口宗神说:“吟诗以吟传心,更以道育人。”(摄影/佐藤贡)

文 ◎ 萧辛

  “吟诗以吟传心,更以道育人。”日本吟道学院总裁浪口宗神年过七十,腰板挺直、声音洪亮、思维清晰,他说,健康的维系来自以正确的心态和姿势大声吟诵汉诗。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中国三千年的诗词文赋历史,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华,曾经流传并影响了周边使用汉字的国家。历史上汉诗的创作、欣赏和传承的主要形式,采用的吟诵方法却几乎已不为当今的国人所知。

九十年代初,中国的诗歌爱好者为寻找传统的吟诵方法,前往日本东京取经时,一个由一百零八人组成的当地吟诗团随着日本传统音乐的节拍,以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高昂悠扬的声调,集体吟唱李白的这首诗,让中国吟诵爱好者感慨良多。

在日文里,诗歌吟诵被称作诗吟,善于保存传统形式并将其极致化成一种生活方式传承的日本人也把诗吟称作吟道。

日本拥有众多的吟诗社,各种吟诗社的成员据说有三百万之众,吟诗可以说是日本的一项国民性的传统爱好项目。吟诵者以一定的抑扬节律和腹部为主的发声方法,采用唐时代流传下来的日式汉字发音诵读汉诗、和歌或俳句,有时配以传统剑舞或舞蹈和音乐,成为日本的一种传统艺能。由于吟诵中所用的发声方法和静心的要求,在日本,吟诗还是老人们健身养气的一种方法。

吟诗和儒学

创立于一九七零年的日本吟道学院,是日本众多吟诗社之一,在全国拥有一万多名学员。总裁浪口宗神年过七十,腰板挺直、声音洪亮、思维清晰,他说,健康的维系来自以正确的心态和姿势大声吟诵汉诗。

浪口先生介绍学院的宗旨时说:“吟诗的吟唱不同于单纯娱乐性的歌唱,还是一种精神性的艺术。高歌出心声是吟,培养出人格为道。”

据浪口先生介绍,诗歌吟诵从中国传入日本,始于一千三百年前日本的奈良时代。当时前往中国的遣唐使把中国的诗歌连同儒学一同带回了日本。代表中国文化鼎盛的唐朝文化在当时的平安朝迅速传开,并成为朝廷的主流。随着汉学的隆盛流传,汉诗的吟诵也在当时贵族和宫中盛行开来,汉学和吟诗成为贵族身份的一种象征。

到了公元十四世纪幕府的战国时代,儒学盛行,当时的名僧和武将在学习以孔子的论语为主的儒学时,也加入了吟诵汉诗的内容,“诗以言志”,并逐渐发展传承。

至江户初期,由于儒学学者和幕府的武士们的影响,吟诗融入了浓厚的儒教精神,并成为磨炼人格和寻求真理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江户时代后期,一些私塾和武士的学校将吟诗加入教材中,从而普及全国各地。到了明治和昭和时代,吟诗已经成为庶民们耳濡目染的一种教养形式。

传统教育中的诗吟

“礼节,敬仰心,荣誉心,正道吟,谦虚,不诽谤,中和……”,吟道学院的《吟道十训》中,儒学的道德精神可见一斑。

据浪口先生介绍,吟诗、儒学等一些传统文化形式曾被战时的军国政府作为激励勇气和宣传国威的工具,使得人们对诗吟这一艺术形式留下了一些负面的印象。战后,以左翼思潮为主的日本学校教育倾向摒弃一切战前的传统道德观,学校中基本的尊师、礼仪和学生的自律也不再被提倡。和儒学并存的诗吟也从学校的教科书中消失,诗吟爱好者群体出现了老龄化的现象。

近年来,日本学校教育出现的众多问题和年轻人道德观的下滑现象,促使人们反思摒弃传统的左翼教育的危害。诗吟所表现的优美的汉字语言及其中体现的完善人格,这一魅力重新引起了人们的瞩目。

浪口先生介绍说,和以往诗吟爱好者是清一色男性的形象比较,近年出现了许多女性诗吟爱好者。对孩童教育和地域文化起影响作用的女性爱好者,将诗吟的爱好带给了地域的学前儿童。儿童因学习诗吟而在礼仪、语言表达、注意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上的变化,又吸引了父母和祖父母。

日本各地最近出现了许多面向孩童诗吟的学习班,据说在父母中很受多欢迎,有些学习班常常满员,希望参加者需要排队等待。结合孩童的特点,浪口先生的吟道学院还编写了孩童用的教材,吟诵的诗歌,除了汉诗外,加入了传统的童谣并配以音乐伴奏,教材还采用儿童创作的诗词并配上儿童画,很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在每年的全国大会上,经常可以看到幼儿们集体吟诵的可爱场面。

回流中国

由于诗吟吟诵的诗歌中汉诗,尤其是唐诗,占据了主要的内容,日本的诗吟爱好者们对唐代大诗人的故居地和中国文化有一种强烈的向往和归属感。据浪口总裁介绍,近十年来,学院每年都有大批成员前往安徽拜谒唐代诗人李白墓地,并和当地的诗歌爱好者有很多的文化交流。学院并在安徽和上海等地拥有支部。

人间诗仙─李白。(绘图/柚子)

资料显示,一九八三年,一些日本唐诗爱好者首次前往安徽马鞍山拜谒李白墓,并捐资修缮李白墓。同年,当地政府对李白墓进行了维修并恢复太白祠。自此几乎每年都有大批的日本诗歌爱好者前往中国各地,拜谒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墓地。一九八七年,日本北海道的一个诗吟团体前往安徽拜谒太白祠后,和当地的诗歌团体建立了中日诗吟会。两年后,安徽当局首次举办了“国际吟诗会”。

文革中,中国各地古代诗人的祠堂墓地几乎被毁殆尽,据说当时红卫兵要从李白墓中掘坟鞭尸,传统的诗歌吟诵方法也因为传统文人和艺术家的被冲击迫害而几尽断绝,可以说是日本诗吟爱好者促成了传统吟诵在中国大陆的重新被重视。

日本吟道学院上海支部王邦文先生介绍,中国古代的诗歌节律和词牌是非常严格的,创作时离不开吟诵,诗词的韵律和节拍只有在吟诵中才能掌握。但是传统吟诵方法经过文革几乎消失了。中国大陆的一些机构现在也出高价四处寻找懂得传统吟诵的人才,但是都无果而归。

王邦文先生说,为推广传统诗歌吟诵,他们也在尝试借鉴日本的诗吟调,寻找中国传统的吟诵韵律,但是日本的吟诗发音中不单单只是古代汉字的发音法,也有很多日语的发音,用哪种发音来吟诵他们也面临困惑。◇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今年好人牛转逆势(第106期) ---2009/01/22刊
  • 2009 诚实才有立足地(第106期) ---2009/01/22刊
  • 谛听日食&流星雨(第106期) ---2009/01/22刊
  • 非事后诸葛(第106期) ---2009/01/22刊
  • 唯有好人可免灾难(第106期) ---2009/01/22刊
  • 相关文章
  • 谦虚使人进步的真伪与对错(第100期) ---2008/12/11刊
  • 营养调理 吃出健康(第99期) ---2008/12/04刊
  • 【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植根于传统文化(第92期) ---2008/10/16刊
  • 北海道小樽 古典浪漫玻璃工艺城(第50期) ---2007/12/20刊
  • 平庸恶的例证── 读《红卫兵兴衰录》有感(第48期) ---2007/12/06刊
  • 日本奈良东大寺 世界最大木造建筑(第36期) ---2007/09/13刊
  • 静心生智慧(第27期) ---2007/07/12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