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文 ◎ 嫣华、翠燕、欣琪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林之助胶彩画作《天堂鸟&翠鸟》。
工笔重彩在中国式微之际,在日本发扬成为富有日本气息的东洋画。日据时代,留学日本的台湾画家习得特殊技法后,重新诠释艺术创作,转了一圈,变回富有中国风味的胶彩画。
敦煌洞窟里的壁画,历经千年,至今仍然保持着美丽的颜色,让现代人可以从中看到壮观雄伟的神佛世界,以及古人优雅端庄的形象。在中国古代,人们知道把石灰、赤铁矿等矿石磨成细粉,加入动物胶混合成颜料,可在石壁上作画。这种用胶作画的方法在唐代十分盛行,称为工笔重彩,敦煌壁画即是用胶彩工笔重彩所绘制。
不过胶彩画的绘制过程繁复,费时耗工,所以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弱,后来几乎消失不见。那么,什么是胶彩画,这种古老的绘画媒材是如何重新回到中国人的世界?
胶彩画回复中国气息
工笔重彩在中国式微之际,已流传到了日本,并发扬光大,广为画家所喜爱,发展到后来成为富有日本气息的东洋画。
日据时代,台湾几位画家留学日本,包括二零零六年分别在台北举行百岁纪念展的陈进和林玉山,以及二零零七年在台中国立美术馆举行个展的林之助,三个人都是同时期的知名画家,也是奠定台湾美术教育基石的前辈画家。前身为唐代工笔重彩的东洋画,经由三位前辈画家的艺术创作重新诠释之后,转了一圈,变回富有中国风味的胶彩画。
胶彩画最特殊的地方,是用动物胶去调合每一种颜料,因为矿物质颜料本身没有附着的作用,所以要用天然的胶作为黏着的媒介。例如:鱼胶的制作,是用鱼骨和鱼皮去熬煮,熬成胶状以后,利用胶质的附着力,使矿物的颜色得以展现。
.台湾胶彩画之父--林之助
胶彩画大师林之助,一九一七年出生于台中县大雅乡,卒于二零零八年,享年九十二岁。留日期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日本帝国美术学校日本画科,努力创作,屡获大奖。林之助一生专注于胶彩画创作及推展,被誉为“台湾胶彩画之父”、“台湾胶彩画导师”、“台湾胶彩画复兴者”。
留日期间的林之助夫妇。
林之助作画前的草稿。
在台湾享有盛名的大师,却很少举行个展,二零零七年在台中国立美术馆的展出,是他生平的第二次个展。当时林之助教授接受我们的访问,谈起二零零五年获颁台湾最高荣誉文艺奖项“文化奖”的感想,他说:“行政院要颁发文化奖给我,这个奖相当于日本的文化勋章奖,而且还有奖金六十万。……不能说年纪大了,就不想继续打拚。为此,我还要继续努力画下去!”这一得奖就好像打了强心针一样,精神为之一振,从此不再言老,奖金捐给国立台中教育大学设立奖学金后,重新披挂上阵。
林之助擅长花鸟绘画,除此之外,还有动物和风景等系列,其中有一些大尺寸的人物及风景画作是早期密集参加各种美术比赛的作品,作品多半取材于生活中的事物,就因为这样,所以在画面上也同时把时光留住了。
林老师在台中师院任教三十年,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现已经传承到第三代了;林教授也在东海大学教了三年的胶彩画,此后胶彩画步入正式的美术学科范围。
画家与柿子的对话
当时林之助教授亲自为我们导览了一幅《柿子》,他指着画中的柿子说:“这些柿子的用色比较红、比较漂亮,它们一定比较欢喜。但是这些叶子跟我抗议说:‘你每一次都这样画!柿子的色感比较丰富,而我们的色感就被删除得更多,你只让它们更好。’我心里想,对啊!红红的柿子瞩目性比较大,叶子的要求也很有道理,我就照它的意思去做。改善了之后,我觉得效果不错,有一种比较华丽的感觉。当我在画图的时候,我会问画中景物的意见,这种方式很好,它会教我,我觉得也有道理,那我就试着做做看,这幅《柿子》就是这样诞生的。”
老画家呈现出返本归真的赤子之心,林之助说,自己常常和画中景物款款对话;当大家靠得近一点细细的观赏画作之后,都为之惊艳不已,也如同他的学生说的:“老师的用色超厉害!”
林之助老师说,胶彩画要由浅入深的,要不厌其烦的一层一层的反覆刷上色彩而成;绘画风格含蓄内敛,从早期受到“帝展”、“府展”的主导影响,及至后来广纳西方的创作技法,并且融会贯通东方的文化思想和自己的理念,营造出的画面,细腻雅致却又令人惊艳。
.台湾日据时期首位女画家──陈进
陈进出生于一九零七年,新竹香山人,为台湾早期的知名女画家。年仅十九岁即远赴日本东京女子美术学校求学,是台湾美术发展史上的第一位东洋女画家,二十岁时入选台展,和林玉山、郭雪湖同时列名,成为名噪一时的“台展三少年”。
留学日本起,此后二十多年间,陈进开创出绘画生涯的黄金时期,写下九次入选日本帝展的辉煌纪录。二零零六年二月台北市立美术馆联合日本三家美术馆,开办了一场别具意义的陈进百岁纪念展。
《化妆》是入选日本春季帝展的巨幅创作,完成于一九三六年。
完成于一九三四年的作品《合奏》,表现两个妇女弹奏古代中国的乐器,让陈进成为第一位入选日本帝展的台湾东洋画家。
出生于望族、身为大家闺秀的陈进,用彩笔记录着当时社会环境中那种端庄娴淑、温柔婉约的女性之美。陈进女士不仅继承日本那一套胶彩画的特质,也把日本美人画的优雅特质和风格完全继承下来;她曾师从日本美人画大师镝木清方,因此她的作品展现优雅、美丽的美人画表现风格。而返台之后的作品,则是表现出台湾本土的人文,在陈进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的家人、她的姊姊,以及原住民的、乡土的,老百姓、市井小民等,都透过很优雅、别致的表现技法呈现出来。
画笔描绘人文艺术
完成于一九三四年的作品《合奏》,让陈进成为第一位入选日本帝展的台湾东洋画家。台北市立美术馆的助理研究员吴世全表示:“这件作品是以她姊姊作为模特儿。在脸部或手的表现当中,完全是保留古典美人画的一个表现手法,不过在身体的表现上,又采取一般写生的表现手法,所以脸部的表现是相当唯美的。”美术馆解说员蓝慧莹表示,陈进在手势上往往显现出高贵、气质的典雅。要看她的功力,可以从她的素描跟纸张的画来看,她不断的用纸先画,成功了以后,才画到绢上,几乎她的画作都是用绢。
陈进创作于三十年左右的作品,好几幅是到现在还留存的巨幅代表作,以人物画的表现为主,我们可以从画中的人物看发型、看衣服的款式,随着时光的推动进程中,分属于不同年代的人物在这里悠然相遇,这其中的画境,也伴随着她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心境的转变而有所不同。
生命转弯处再见美丽风景
用心经营艺术的陈进,直到四十岁才结婚,在生下唯一的儿子萧成家之后,画作呈现出和年轻时截然不同的情境,从不食人间烟火的唯美画风,转变成居家生活的画面。从努力参展的年轻时代,到为人妻、为人母,走过富贵繁华,也走过战争纷乱,见证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她,把丰富的人生经历留在画中。虽然,淡化了参赛的热情,绘画却已成为生命中的一部份,陈进没有停下画笔,开始用温馨甜美的画面描绘出她对家人与朋友的关爱。
从意气风发的少女时代,一直画到满头的白发,坚强的陈进,连生病的时候也不肯停下画笔。她唯一的儿子萧成家说:“母亲一生的作品不多,但是每一件都是精心创作,往往一张作品要花一年的时间,才会满意定案。”
一九九七年,陈进获得行政院文化奖,并成立陈进艺术文化奖,鼓励胶彩画的研创。隔年,九十二岁的陈进因病去世,留下了几幅未完成的画作,连同展场中一百多幅的画作,为平静理性、一心追求完美的她,做了详尽的代言。得奖无数,但陈进说:“我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有没有更进步?有没有更突破?”
.追求自然,写生为本--林玉山
台湾前辈画家林玉山也出生于一九零七年,母亲是糕饼印模的雕刻高手,而父亲则经营裱画店,林玉山除了本身的天分之外,从小就在放眼所及都是书画的环境中长大,从十一岁就开始为家中的客人作画。一九二三年赴东京入川端画学校,接受完整专业的美术教育;林玉山第一次获奖的是,一九二三年十六岁时得到台南府展入选、十九岁时入选日治时期的台展,及后来维持数十年的美术教学工作,直至九十八岁过世,八十几年间,其人其画,无论对台湾早期的文化发展,以及艺术与美术教育上都有卓越的贡献。
林玉山之子故宫副院长林柏亭说,父亲一生学画或创作,同样讲究写生。所谓写生也就是自己面对要表现的题材,去寻找怎么样描绘;也就是怎么样用一种,自己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去表现。他一生累积了很多很精采的写生稿。林柏亭说:“这一张很特别,他是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参观的时候,看到博物馆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墙壁是中国佛教寺庙的壁画,他就把它整个描写下来,同时还把观众画起来。”
林玉山曾说:“写生是学画不可不经过的一关,也是作画的基础。写生的目的不在工整的写实,而应写其生态、生命,得其神韵。”追求自然,写生为本,这就是老画家一生不变的信念。
林玉山胶彩作品《莲池》获第四届“台湾美术展览会”特选第一名及台展赏。(国立台湾美术馆藏)
绘画之余,林玉山也热中经学、诗文的研习,他画作上的题字反映文学造诣;而从一幅“庄周梦蝶”的画作上则透着淡泊名利的本性。
从意气风发的少年,一直画到头发和胡子都白了,从来不曾放下画笔;林老用一生实践他对艺术的热情。十九岁即成名的林玉山,并不因此而志得意满,在九十一岁时仍然创作不懈,他说:“画画是我的生命
,只有拿画笔的人才知我的情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