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养神,和人所谓的“七情”是息息相关的。情感本是人之天性,但只要合于道,不受情感所枷锁,则怡然安泰,若过之,则百病增。

神,就是元神,是道家名词。中医有一句话“有元神则生,无元神则亡”,也提到“心藏神”、“元神涣散”这些名词。“元神”简称“神”,有些像是俗称的“灵魂”,因为灵魂的定义说得很笼统,也不完全是指元神。《黄帝内经》讲:“心藏神”,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说:“头者,人之元首,人神之所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脑为元神之府”,道家修炼更进一步讲元神藏在“泥丸宫”。

泥丸宫的位置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松果体。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封面故事 正体版       列印机版

养生精髓:养神
中医养生.中医师观点2

二零零八年十月三十日一老者在北京的公园打太极健身。(AFP)

文 ◎邓正梁(医师、中医博士)

中医的养神,和人所谓的“七情”是息息相关的。情感本是人之天性,但只要合于道,不受情感所枷锁,则怡然安泰,若过之,则百病增。

神,就是元神,是道家名词。中医有一句话“有元神则生,无元神则亡”,也提到“心藏神”、“元神涣散”这些名词。“元神”简称“神”,有些像是俗称的“灵魂”,因为灵魂的定义说得很笼统,也不完全是指元神。《黄帝内经》讲:“心藏神”,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说:“头者,人之元首,人神之所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脑为元神之府”,道家修炼更进一步讲元神藏在“泥丸宫”。

泥丸宫的位置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松果体。什么是松果体?道家修炼的典籍提到泥丸依托于人脑百会穴之下,双眉上一点之间,印堂之后深处,西医所指的松果体,道家说是“天眼”。炼气有成者每天以气温养之,久了能够视人身之气,人有五脏六腑,各属五行,开窍于五官,气华于面,因此能出特异功能,望其表而知其里,气机交感,因此能望其色而断其病,所以有人说松果体是人的第三只眼。

情感是与生俱来的

人的构成包括“有形”的身体与“无形”的部份。元神属于“无形”,是肉眼所看不见的,是道家所说人身三宝“精”、“气”、“神”中的最高位。元神是人所必须具备的,人的生成,除了母血与父精为基础,结合成胞胎,发生成脏腑形体,通调血气营卫后,还必须具备神、魂、魄,才能成为完整的人。而元神才是人真正的主宰,所以《黄帝内经》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开始谈“七情”,中医所说的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始见于黄帝内经。而大脑只不过是语言的翻译机,把宇宙的讯息翻译成人能懂的语言,而人的真正感受是在元神,不是在大脑。早在两千年前的《礼记》一书就记载着:“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这句说明了这些天生俱来的情感是不用学习而自己就会的。

养神的方法,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提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恬淡虚无反而更健康,合于道,也就是有道德涵养,合于做人的法则,则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反观现代人,较容易纵情声色犬马,食则膏粮厚味、生活务必刺激畅乐于心。《黄帝内经》对短命的人生活描述记载在《上古天真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如此生活不知节制,各方面均以享乐主义为上,就会夭寿短命。


恬淡道德合于道,身心自然健康。图为二零零一年三月三日于南加州的圣塔莫尼卡海滩晨炼的法轮功学员。(Getty Images)

七情过极则百病增

七情致病方面,明朝有一部《普济方》,把“七情”同病理联系了起来:“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若将护得宜,怡然安泰;役冒非理,百病生焉。”说明的七情调摄不当会导致疾病。(《普济方》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由明太祖第五子周定王主持,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人执笔汇编而成,刊于西元一四零六年)

七情调摄不周,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机失常,七情郁积可以出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七情变化可影响人的情绪和健康。

喜怒哀思本是人之常情,人就是为这情而活着,生气、高兴、喜欢、怨恨都是情,但是七情太过就会生病。强烈的思想情节,大喜大悲,大惊大怒,均能导致气机紊乱。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过:“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愁则心摄,多恶则憔悴无欢。”古人还说:“莫道喜怒不伤身,七情过极百病增。”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耳闻目睹这样的情况。愤怒时肝区两胁痛,肺痨的人易有忧郁倾向,思虑过度则引起脾胃失调等等。有人肝火较旺,处事急躁欠冷静,气逆上冲,怒火勃发后口吐鲜血等。这是大怒耗伤血液,阴血亏耗。有人狂喜暴喜后,精神处于十分涣散的状态,大脑控制能力明显降低,缺乏理智。还有许多现代病与情绪有明显的关系,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失眠症、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躁郁症、精神分裂、月经失常等。

《内经》曰:“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妇女有难以讲出的隐曲,经常忧郁焦虑,产生月经紊乱。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凡遇大惊卒恐,能令人遗失小便,即伤肾之验。”有人惊吓过度,小便自流,神不守舍,妇女则伤及胎气,崩漏流产。

摆脱七情的枷锁

关于七情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在文学与史籍上亦不乏记载。《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使周瑜三次“金疮迸裂”断送了性命。南宋诗人陆游与唐婉的悲剧,更向人们展示了七情导致的结局多变。当病魂常似秋千索的唐婉看了陆游写的“钗头凤”词后,更加忧郁,一病归西。而陆游却经受了巨大的精神和政治上的打击,晚年闲居山阴,生活拮据,但乐观豁达,总是用微笑迎接逆境,活到八十五岁高龄。《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当她听说宝玉和宝钗结婚的消息后,不禁满含悲愤一气而亡,而贾宝玉的痴心迷恋与王熙凤的专横弄权,无不说明七情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个人若要气血充沛,情绪稳定,神采奕奕,精神饱满,健康长寿,就一定要跳开七情的枷锁,不弃之必为其所累。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必须有宽阔的胸怀和健全的身体,而摆脱七情的影响是关键因素,佛家鼓励一般人放弃对情的执着,用慈悲心来代替。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磨难重重,但是,只要乐观向上,坦然处之,心境宽阔如海,一切烦恼忧愁执着就会烟消云散。古人很早就懂的这个道理,思想上安定清净,不贪欲妄想,体内的真气就会和顺,精神内守而不耗散,疾病无从发生,而真正达到养神的目的。◇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寒冬下的养生之道(第99期) ---2008/12/04刊
  • 营养调理 吃出健康(第99期) ---2008/12/04刊
  • 肾患者冬日保健(第99期) ---2008/12/04刊
  • 肝患者冬日保健(第99期) ---2008/12/04刊
  • 顺时生息 养精气神(第99期) ---2008/12/04刊
  • 养生智慧:养德(第99期) ---2008/12/04刊
  • 相关文章
  • 中国律师公开为法轮功学员无罪辩护(第98期) ---2008/11/27刊
  • 【现代医案】从医案看中医阴阳五行的理(第98期) ---2008/11/27刊
  • 【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植根于传统文化(第92期) ---2008/10/16刊
  • 酸甜苦辣 吃出健康(第83期) ---2008/08/14刊
  • 愤怒者的资格 (第77期) ---2008/07/03刊
  • 法国兴业银行的巨额亏空丑闻(第57期) ---2008/02/14刊
  • 黄帝向广成子拜师问道的启示(第9期) ---2007/03/08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