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命名不是依据植物学上的分类而命名的,而是深具丰富、深奥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山海经》是根据上古时期的传说所作的地理注说,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物产,包括植物药五十九种、动物药八十三种、矿物药四种,总共一百四十六种。《山海经第一.南山经》中说:“南山之首曰昔佳山。其首曰招摇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这里讲的“祝余”就是一种形状像韭菜,吃了使人不饿的草。

(一)因产地得名

植物和它们的产地都是有对应的,同一植物如果生长在不同地方,它的特性也会变,“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科技 正体版       列印机版

【古代医学】中药命名趣味多

何首乌。(新纪元)

文 ◎ 容子

 中药命名不是依据植物学上的分类而命名的,而是深具丰富、深奥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山海经》是根据上古时期的传说所作的地理注说,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物产,包括植物药五十九种、动物药八十三种、矿物药四种,总共一百四十六种。《山海经第一.南山经》中说:“南山之首曰昔佳山。其首曰招摇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这里讲的“祝余”就是一种形状像韭菜,吃了使人不饿的草。

(一)因产地得名

植物和它们的产地都是有对应的,同一植物如果生长在不同地方,它的特性也会变,“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药的产地和它们的药性是相关的,因此许多中药因产地而得名。例如巴豆、巴东忍冬(金银花)、川芎、川贝、川乌、川楝子、房党(房县出产之党参)、庙党(巫山大庙出产之党参)、北岸连(巫峡北岸一带所产之黄连)、城口天麻(出产于大巴山麓之城口县)、资丘木瓜(出产于峡东南岸之长阳县)、川牛膝、川白芷、川木通、广防己、广霍香、广豆根、杭麦冬、杭白芷、怀山、怀牛膝、银柴胡(银川)、多伦赤芍(内蒙古)、藏红花、广木香等。

(二)因生长季节得名

中药的药性实际上是与采摘的时间和季节有关的。夏枯草是因它每到夏至开始枯萎而得名。半夏多在黄历五月间成熟,这时夏季刚过一半,故名半夏。忍冬的藤叶,即便到寒冷的冬天也不凋零故称忍冬。其他还有冬桑叶,冬虫夏草(冬季是虫夏季是草,夏季采收),冬花(花在冬季盛开)。

(三)因形态得名

许多中药是根据它们的形象命名的,如孩儿参,其根部像胖小孩的形状;牛膝的茎节膨大,犹如牛的腿膝一样;狗脊的根部都有金黄色的茸毛,恰似狗的背脊,其他如黄裙竹荪(黄网竹荪、仙人伞)、钩藤、龙眼、马鞭草、鸡爪黄连、半边莲、乌头、皂角刺、木蝴蝶、凤尾草、罂粟壳(“罂”即大腹小口之瓶)、金樱子、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支笔、江边一碗水、麻布七、螃蟹七、算盘七等都是因其形而得名。

在中医里有许多例子是关于形似即神似的。比如莲心能清心火;菊花能明目,菊花与眼睛多象形;苦瓜能清胃火,可以想像人的胃是甚么形状。形态相像的事物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因为它们是生命,而且与人体是相通的。

(四)因颜色得名

金银花。(新纪元)

不少中药的颜色成为该药的显著标志,被用于它们的命名。如红色的有红花、赤芍、朱砂、血竭、丹参等;黄色的有大黄、黄连、黄芩、黄、黄柏等;白色的有白芷、白芨、白薇、白术、白花蛇舌草等;青色的有青皮、青黛、青蒿等;黑色的有玄参、黑枣等。另外,还有赭石、紫草、紫色地丁等。

(五)因气味得名

中药具有甜、酸、苦、辣、咸各种不同的气味,故人们常根据其独特的气味或滋味命名。香气浓郁的有木香、霍香、茴香、丁香、麝香、沉香、苏合香、安息香、藿香、木香、香薷、鸡屎藤;略带臭味的有臭梧桐、臭牡丹等;味甜的如甘草、饴糖;味苦的如苦楝子、苦参;味酸的有酸枣仁;味辣的如细辛、辣茄、五味子等;味咸的如咸翻新石。

(六)因入药部位得名

例如,麻黄根、葛根、山豆根、白茅根、杏仁、桃仁、月季花、鸡冠花、金银花、洋金花、桑枝、栀子等。

(七)因功效得名

一些药物,对某类疾病有独特、显著的疗效,人们便根据它们的作用来命名。如益母草,喻其能治妇产科疾病;续断、骨碎补能补肾、强筋骨,增强接骨续损的疗效;石决明、决明子可以明目;伸筋草能祛除风湿,舒筋活络;防风能祛风邪,为治风寒感冒要药。其他还有远志(益智强志),泽泻(胜湿利水),肉苁蓉(补而不峻),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大风子(治疗麻风)等。

(八)以译音得名

有些药,国内不出产,靠从国外进口,药名常用译音。如产自印度的毕拔就是这样。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该药在拂林国呼为“阿梨诃他”,出摩伽施国呼为“毕拨梨”,进内地则直呼“毕拔”。其他如阿魏、毕澄茄等都是根据译音而得名。其他还有曼陀萝,诃子(诃黎勒)等。

(九)根据神话传说得名

往往一味药就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有关长生不老、服药成仙的神话故事最多。杜仲的传说便是其中之一。《本草纲目》描述道:古时候,有个叫杜仲的人,经常服食一种木本植物,后来竟得道成仙而去。(“杜仲,人名也。昔用杜仲服此得道,固此名之。”

后人遂把这种植物唤为“思仙”、“思仲”,或干脆以其名“杜仲”称之。古代这类故事很多,大多记述某人服某药得道成仙,如黄精、地黄、茯苓、菊花、枸杞等,这些药都具有抗衰老作用。

还有的以药物发现者的姓名来命名、如中药徐长卿就是这样。《抱朴子》载:古时一位医生叫徐长卿,他常使用一种碾成粉末的小草治疗各种瘟疫,人们于是称此草药为“徐长卿”。

中药刘寄奴、何首乌等也都是这样得名的。何首乌,相传古时有一姓何名田儿的人,身体虚弱,头发皆白,不曾有子,他在夜间看见一种藤本植物自行缠绕,很好奇,挖根煮吃,久而久之,身体好转,头发变黑,寿长百余岁,故有何首乌之名;刘寄奴,此药为宁高祖刘裕所发明,以他乳名寄奴命名。

不少药名用以颂扬医生的高超技艺。据说古时潘州有位郭使君,他常单独使用一种藤蔓植物的果实治疗小儿虫症,效果特别好。后来,就把此草药取名叫“使君”,以纪念郭使君这位良医。牵牛子,据说是因为医生用这味药治好病人的病,病家牵了一头牛送给医生作为酬谢,人们就称这味药为“牵牛子”。以缅怀前贤医德、医技为题材的这类药名故事千古流传,至今仍广为传诵。◇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两岸直航 金色希望起飞(第82期) ---2008/08/07刊
  • 两岸直航带来什么希望?(第82期) ---2008/08/07刊
  • 台湾的民主空气,令人着迷(第82期) ---2008/08/07刊
  • 点燃陆客心中的自由圣火(第82期) ---2008/08/07刊
  • 擦亮中华文化宝藏(第82期) ---2008/08/07刊
  • 夜市 观察台湾生活的窗口(第82期) ---2008/08/07刊
  • 台湾是一块滚石(第82期) ---2008/08/07刊
  • 两岸三通 中港台新时代来临(第82期) ---2008/08/07刊
  • 景点上的自由风情(第82期) ---2008/08/07刊
  • 相关文章
  • 种番茄、绿番茄、和金番茄的故事(第73期) ---2008/06/05刊
  • 另一部山海经(第69期) ---2008/05/08刊
  • 禽流感、瘟疫和朝代变迁(第38期) ---2007/09/27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