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文、摄影 ◎ 张羽良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踩在积雪未融的步道上,池中映着烧岳与穗高岳连峰的壮丽倒影,水鸟悠然在湖面栖止,猴群自在觅食,这一幕幕无声的画面,引领我们来到神往的河童桥。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人间四月天正是樱花盛开的时候,在山中、水边、田野、住宅旁、道路两侧等地,处处可见樱花的踪影。一如梅花和樱花常常是相伴或接续开放着,从遣隋使至今,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近一两千年的往来史,其间虽也有过兵戎相见的痛苦记忆,但大多还是以和平与友谊为主,更让中华文化在日本萌发新芽。
樱花原生中国,《樱大鉴》说,日本樱花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传过去的,在日本人经过一千多年的精心培育下,日本现有樱花八百多个品种。清末出使日本的黄遵宪写有《日本杂事诗》,其中一首描写了日本举国赏樱花的盛况:“朝曦看到夕阳斜,流水游龙斗宝车。宴罢红云歌绛雪,东皇第一爱樱花。”
樱花之外,鲤鱼旗也是此时游日本常见的风景。每年五月五日是日本的男孩节,在这之前一个月,日本人会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鲤鱼旗挂在家旁的杆子上,任它随风飘扬。日本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受了中华成语“鲤跃龙门”的影响,他们相信哪家的鲤鱼旗飘得愈高,那家的男孩子将会愈有成就。
保存中华文化,日人更用心
日本人的文字、建筑、服装(和服)、书法、围棋、插花、剑道、植物染等等都留下了中华文化的影子。日本人将中文称为真名,而将仿自中国书法草体与楷体的日本字称为假名,今天去日本旅游只要懂得正体汉字,就能简单地了解一些日文标示的大概意思。
再以书法为例,日本人深爱中国书法艺术,且深受中国书法的影响,这种影响持续到今日,当台湾的小学生早已不学毛笔字时,日本的小学教育仍将书法列入必修课程。日本著名的报社《朝日新闻》,这四个报头就是日本人精心从中国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写的碑文中集字而成。
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正如日本一位汉学家内藤湖南所说:“日本民族未与中华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华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华文化一接触就成为豆腐了。”
神赐予的礼物──上高地
位于中部山岳国立公园内的“上高地”是此行的精华景点之一,或许是因为较晚到达的关系(下午三时许),游客并不多,但宁静的氛围似乎更适合这里的无言之美。那是一个广阔的山谷地,清澈的梓川贯流其间形成几个大小湖泊,高大的森林围绕着梓川在谷地内生长,仰头四顾,四周的高山环着谷地,山顶上仍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海拔一千五百米的上高地,往昔是只有登山者才知道的秘境。据说,最初登上上高地周边山峰的是僧侣播隆,当时是出于信仰山岳而登山。一九二七年对于上高地而言是重要的一年,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发表小说《河童》,在该小说中出现了上高地与建于其中的河童桥,自此游客大幅度增加。但同样基于保护自然环境的原因,目前已全面管制私人汽车的通行。
在森林之下沿着溪边步道健行是来到这里,最能体会上高地之美的游赏方式。从大正池,沿途经过田代池、田代桥、中之濑园地到河童桥等,走完全程大约要花上一个半小时。
游客沿着溪边的步道健行。
美景,为留给后代齐努力
我们踩在积雪未完全融化的步道上,沿着前人的脚印小心前进,池中的枯木间杂着烧岳与穗高岳连峰的壮丽倒影,水鸟悠然自得的在湖面栖止,猴群不避人也不扰人地自在觅食,无名的花草在正融的雪地里努力地迎向蓝天,这一幕幕无声的画面,深深地牵引着游人的心,让人浑然忘却脚下路程之远近。
不避人的猴群正自在觅食。
上高地的象征--河童桥是一座木制吊桥,也是大多数游客的终憩站。河童是日本自远古时代就流传下来的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这种头上无毛、背部顶着大壳的传说水怪,据说就住在桥下的溪底,无形中增加了河童桥的惑人魅力。
即使是神所赐予的礼物,仍需要人们的珍惜与爱护。上高地的居民从一九六五年开始成立“美化上高地协会”,以没有垃圾的美丽上高地为目标,每天进行道路周边的垃圾收集活动,他们努力地守护着这块自然瑰宝,并提醒游客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为未来的孩子们齐心协力保留住上高地。
旅行的时间总是过得最快的,在结束里日本之旅准备返台的那一天,同团的一位老奶奶有感而发的说:“真不习惯啊!每次出门旅行都是这样,一开始大家都不熟悉有点别扭,等到大家熟悉了,正觉得能玩在一起很好的时候,又要分离了。”这一席话听得让人心里有点酸,缘聚缘散的体悟可还真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呢!◇
河童桥是大多数游客的终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