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文◎嵇若昕(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前处长,曾任张大千秘书)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张大千讲究吃,也懂得吃的艺术,这是得自家传。张大千父亲怀忠公生前讲究吃,张大千母亲也精于烹调。其实中国传统仕绅或富裕之家多重视吃,然而并非人人懂得吃的艺术。
大风堂名菜的真谛
张大千足迹所至之处,除游山玩水外,就是注意当地吃的特色,张大千曾指出:“中国菜就地理上区分,乃沿着三江流域形成了三个流派。黄河流域形成北方菜系,以鲁菜为主,风味取之于陆;珠江流域包括福建、广东等省,形成了粤菜、闽菜,风味取之于海;而长江流域由成都至扬州,形成了川菜、扬州菜、苏州菜,水陆兼有。
各种菜中首推川菜。我是四川人,尽得川菜风流,加上走南闯北,一张嘴巴吃遍天下,当然就广征博采、兼收并容了。说到自作主张因百人百口,各有各的喜好,要依照各人的喜爱自由选择,会炒菜的人,该用油的时候用得多,菜的表面又不浮油,给人清爽之感,这就要凭经验了,烹饪全靠日积月累,眼观手临鼻闻得来的经验。满天下菜谱有的是,名厨师屈指可数,就是这个道理。
我炒菜不喜欢用粉,掌握好火候菜自然鲜嫩。我也不喜欢用味精,人工的味道哪比得上自然的味道……这恰恰就是‘大风堂’名菜的真谛。”
吉光兼美与张群题跋。现为私人收藏。
自言善烹饪更在画艺之上
张大千不但讲究吃、懂得吃,更难得的是深谙烹调之秘。
他曾说:“以艺术而论,我善烹饪更在画艺之上。”这当然是玩笑的成份居多,但也反映了他对烹饪技艺的热中。
不但家人(包括其夫人)作菜手艺是他教的,他也曾指导不少名厨,如扬名美国的娄海云和扬名日本的川菜名厨陈建民,都曾接受过他的指导,在家中他只要兴致一来,往往亲自下厨作菜宴客。我就曾亲见他在摩耶精舍下厨,做麻婆豆腐与粉蒸牛肉。
张大千素知一些作菜的小秘诀,如张佛千夫人曾蒸一碗四川肝膏请张大千品尝,张大千吃完后表示:“味道甚佳,惜卖相不佳!”张佛千请教原因,张大千指出:“只要在蒸锅盖内加垫纱布以吸蒸气,肝膏上即不会有碍眼的气泡。”
大风堂平日宴客,凡至交好友与宴,即由家中厨师或家人亲自下厨;在八德园或环荜庵时,除了厨师外,主要由夫人徐雯波及媳妇李协珂(张心一之妻)主厨,在摩耶精舍时,则由夫人徐雯波掌杓。
大风堂宴客的名菜相当多,其中较具特色且为人津津乐道的名菜有干烧鲟鳇翅、鸡汁乌参、蚝油鲍脯、东坡肉、六一丝、四川狮子头等,张大千还自己研创出一道甜点--西瓜盅,即是将西瓜切半,挖出红肉,以西瓜汁、肉加其他水果置于半个西瓜皮中蒸煮,别具风味。
这些名菜的基本条件是材料精美,火候恰到好处,高汤(常用整只鸡炖成)甜美。如干烧鲟鳇翅中的排翅又大又肥且量多,绝不参杂笋丝等其他材料;鸡汁乌参中的乌参每条半尺多长;蚝油鲍脯中的鲍鱼除肥大外,且发得柔嫩;东坡肉中的肉挑选肥瘦参半的五花肉,需炖得烂、入口即化而不腻;四川狮子头中绝不加酱油,且狮子头不经油炸,吃起来嫩而不油。
“六一丝”这道菜是在日本开设四川饭店、曾被张大千誉为天下第一厨的陈建民,为庆祝张大千六十一岁的生日而创,该菜特意选了绿豆芽、鱿鱼丝、黄瓜丝、辣椒丝等六种素菜合炒,称为六一丝,在筵席中,它是一道爽口且讨人喜爱的开胃菜。
三张一王“转转会”
返台定居后,张大千、张群、张学良及王新衡(前军统香港站站长)等三张一王组成“转转会”,每年四对夫妇共七次生日(当时张群夫人已逝)总聚餐一次,寿星轮流由其他三家中的一家负责招待宴请,每次转到摩耶精舍时,张大千总是精心开列菜单,安排菜肴。
这个转转会平日也常聚会,并不限于生辰。一九八一年元宵节后一日,三张又在摩耶精舍聚餐,这次主客是张学良夫妇,张大千也亲书菜单奉客。
张大千宴请张学良菜单。现为私人收藏。
翌年,张学良将这份菜单装裱后拿给张大千看,张大千见卷有余纸,又画了蔬果在上面,画名《吉光兼美》,因为所画蔬果是大白菜与小型胡萝卜,所以名之。一九八三年初,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张大千书画集》第四集时曾收录此画,当时卷后还有张群、台静农、江兆申诸人题跋,后张学良加上自己的跋语重新裱装。
张大千认为,吃的艺术就与作画一样,用的材料要好,工要细,一丝一毫皆不可苟且。其实,张大千对吃与布置庭园的态度都和作画一样,必求理想与完美,这就是一位不世出的艺术家对生活艺术的态度。(文为嵇若昕二十余年前记忆犹新时所写。文长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