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清明节,北京的南伯都会千里迢迢乘火车回家乡,为安葬在湖南老家的父母扫墓。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十多岁的南伯心情特别复杂,想起自己过去给父母惹的祸,每年都会在坟前和父母说一些忏悔的话,心里感到特别安宁。

南伯年轻时喜欢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为了自己的理念没少让父母操心。父亲从小就教育他,做人要仁义、忠孝,做人最起码要尊重父母,在世要讲孝道,死了不能忘记父母的恩情。

今年南伯跟往年一样,买了水果、冥纸及老人生前爱吃的东西,点上清香,在坟前跪拜了自己的父母。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清明节的哀思--扫墓祭祖 感恩万物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墓。

文 ◎ 古清儿

年清明节,北京的南伯都会千里迢迢乘火车回家乡,为安葬在湖南老家的父母扫墓。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十多岁的南伯心情特别复杂,想起自己过去给父母惹的祸,每年都会在坟前和父母说一些忏悔的话,心里感到特别安宁。

南伯年轻时喜欢无拘无束,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为了自己的理念没少让父母操心。父亲从小就教育他,做人要仁义、忠孝,做人最起码要尊重父母,在世要讲孝道,死了不能忘记父母的恩情。

今年南伯跟往年一样,买了水果、冥纸及老人生前爱吃的东西,点上清香,在坟前跪拜了自己的父母。

南伯说:“父母死后,骨灰迁回老家,我每年都回去扫墓,老远都去拜,心情特别不一样,父母养我不容易,教我怎么做人,想想自己养女儿也不容易,这种传统的节日能陶冶自己的情操,最起码能净化人的灵魂。”


孝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种美德,传统祭祖的目的是慎终追远,以存孝道。

祭拜先人 慎终追远

清明节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墓,亲族子孙到祖先墓前,祭拜焚香,打扫墓园,表达慎终追远之意。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每年的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清明有踏青、荡秋千、插柳、放风筝等习俗,这些习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祝福。

但自中共建立政权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都被砸烂了,马列共产主义侵蚀着人们的头脑,人为了追求物质利益,甚么坏事都敢干,社会道德风气败坏,人已无善念。过去几十年来,清明节受到刻意的漠视。

南伯说:“现在人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特别淡化,以前的人特别善良、纯朴,不会使奸。现在中国变甚么样了,在共产党的教育下,人变得越来越坏。”

民众欢迎传统假日

从二零零八年开始,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在大陆被定为法定假日。四月四日中国第一个法定节日的清明节,中国各地民众祭拜先祖,往乡下的公路和城市的公墓出现人群爆满、交通堵塞现象。据统计,今年国内去扫墓的民众达到3亿人次左右。

有学者认为,随着被人们淡忘的清明习俗,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是向传统文化回归的里程碑,是弘扬民族文化、回归传统价值。比祭奠更重要的是重温了祖先们的精神财富和传统文化的遗产。

对于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受到很多民众欢迎和认同。一位六十岁的上海历史老师常雄发说:“以前没有假期,我都请假回去祭拜祖先,很多机关工作的人也请假去扫墓,这是形势所迫,不如放假给大家,也给下一代机会教育,让孩子们用心去体验传统的精神和情感。”

一位四十岁的浙江黄女士表示,清明节是纪念先贤先烈的日子,用法定假日的方式来传承民族美德,对我这位平民来说,是非常好的举措,从来没感觉到有这么好的东西来安慰我们的心。”

北京五十多岁的李女士说:“我每年都去祭拜祖先,孩子们要上班或以各种理由拒绝去,现在有假日,他们没藉口了,所以培养他们回归传统教育很好。一个民族和其他民族不同,就是传统文化和别人不一样。”

在湖南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清明节都要上班,无法陪同家人为过世的亲人扫墓,乡下的亲人很有意见,今年开始放假,正好和家人一起去扫墓。

南伯认为,今年放清明、端午、中秋假日,这是社会的进步,这给人们带来轻松的生活,提倡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能和家里人有充裕的时间互动和扫墓。不是讲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吗?人就应该有这样的自由,很多人都不懂清明节的真正意义了。

大陆学者发宣言 吁追先祖古风


今年三月二十四日,15名大陆媒体工作者和学者发布了《清明节文化宣言》,提出“还原中国历史真相,追寻祖先自由英风,为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一种新的价值观”的倡议。

北京作家、资深媒体人凌沧州表示,在这个传统价值观混乱的艰难时世,在这个传统价值观也能成为权力的装饰品的时代,发出此倡议,是为了追思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及先祖们的精神遗产,让其勇气和自由精神重回我们心中,同时祭奠中国为言论自由献身的英雄,让他们反抗暴政、追求自由的勇气鼓舞现世及子孙后代。

杭州三十多岁的邹先生表示,中共执政以后,传统东西遭到破坏,以前听父母说到清明节,都是些美好的记忆,现在大部份人对节日越来越淡化,以前家有家谱,族有族谱,有祖宗祠堂,常常祭祖跪拜,表示对祖先的崇敬,但最后祖宗牌位都被摧毁、破坏。

“假日的回归表明人们意识到传统文化是个好东西,真正传统文化的回归是要实质性的,如只是经济上促进消费,带有很强的实用主义,不是从整个深层上考虑。成为法定节日,也是当局对现实无可奈何的承认,文化要有道德去支撑,不能光靠形式。”

住在内蒙古的孙女士,今年四十多岁,她说:“我们在十字路口烧纸钱或到火葬场存放骨灰盒处摆供品、烧纸钱。政府取消‘五一’、‘十一’长假,改为此形式,我认为目的既不增加假期,又可笼络人心,有很多人说新规定体现了人性化。”

今年北京有200万人去扫墓。南伯认为,这是挺好的一个现象,老百姓早就该有这样的假日,比过党的日子有意义多了。祭拜祖先,提高整体和民族素质有很大作用。对下一代的身心灵有帮助,对传统文化发扬和继承也有很大帮助。

在公墓附近,买卖祭品的店家生意特别好,价钱也特别贵。周边的短途运输创历史新高,车车爆满。有人开玩笑说,放清明假,也带动了社会的买气。

清明节给了人们祭祀祖先的机会,但祭祀祖先的目的仍是“民德归厚”,让家人的心灵靠得更近,让家族美好的传统给家庭带来更多安宁、幸福。今年常先生带着家小到苏北去悼念父母。他说:“这样的假期,本身跟家里有矛盾的人,可以缓和矛盾,互相走走亲戚,去维系这种亲情。”

有学者认为,将清明、端午、中秋列为法定节假日,表现了对公众的传统文化生活及其传承的重视和尊重,也保护了节日的文化遗产的承传。但应采取更多形式,让这些节日真正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否则只是文化空壳,成为商家的卖点。
临近清明节,到公墓扫墓的人络绎不绝,每辆路过的公交车都挤满了人。一位许先生表示,小时候扫墓的人数更多,我们跟着大人去,现在扫墓的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都不重视了,他们更喜欢圣诞和情人节,崇尚西方的节日。


今年清明节在中国大陆各地掀起了一轮公祭热潮。图为陕西黄陵举行盛大的祭祀黄帝仪式。

盛行“网上扫墓”

因为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有时根本没有时间去扫墓,或因路途遥远,不能到亲人墓前去看看。有些网站便开始提供网络祭奠服务,为人们提供一个寄讬哀思的方式,称为“网上扫墓”。

大陆网同纪念网站是二零零零年建立的、国内较早的线上扫墓网站。据该网站统计,至三月二十七日,该站祭奠总量已达800多万人次,有网上纪念馆8万余座、纪念园区2,000多座。现在互联网上,类似的网站有数十家。

据了解,网民可以在这些网站为逝去的亲友建立灵堂,将其照片、生平存放在虚拟世界中,追忆逝者的音容笑貌,或发表自己的思念情感,并可为逝者点烛、献花,在网上寄讬哀思。

对于虚拟的“网上扫墓”,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三十岁以上的市民认为还是传统的祭祀形式好。家住河南的李先生不能接受“网上扫墓”,他感觉不实在,今年放假,他和家人一起去扫墓,亲自向祖先祭拜,感到那份心才真诚,又可踏青。

而二十多岁的上海大学生艾伦表示,今年和父母去给爷爷奶奶扫墓,堵车堵了好几小时,她不希望放假。网上扫墓不错,可节省时间。
 


有些网站提供网络祭奠服务,称为“网上扫墓”。网同纪念网站是中国较早的线上扫墓网站。

为祖先送“二奶” 烧“三陪小姐”

以前祭拜祖先都是烧烧纸钱,来怀念死去的祖先。现在清明扫墓的祭品也越来越前卫,琳琅满目让人目瞪口呆。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日益提高,人们在祭祀上也越来越讲究,越来越花样翻新。

现在经营冥品的店铺里面,品种齐全,除了各种冥币、金元宝、彩电、汽车、洋房、手机、出国护照、豪华别墅、房产证……甚至出现为祖先送“二奶”,烧“三陪小姐”。有人批评,这简直是对祖先的亵渎,对亡灵的侮辱。

邹先生说:“现在烧美元、烧三陪女等祭品,这已经不是传统的东西,人已没有道德去支撑才会这样,亵渎祖先的传统文化。”

邹先生表示,小时候纪念祖先的东西自己亲手做,以前上山到处是野花,在郊外摘一些各种各样的野花,放在祖先坟头。现在成天说搞绿化,野花越来越少,摘都摘不到,自然生态被严重破坏。

最近国内也兴起了炒卖墓地,墓地价格在不断上涨,比一般商品房还要贵。天价墓地在各地几乎普遍存在,豪华墓园一盖就是两三百万人民币,一平方米动辄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价格。有人调侃说,墓地比房子贵,民众大叹,这年头真是死不起。

活人与死人争墓的现象也很普遍,据了解,子女们为表达对长辈的“尊敬”,父母健在时就为他们买好墓地,以示孝心。也有人认为,这比炒楼还赚,一翻好几倍。


现在清明扫墓的祭品琳琅满目、花样翻新。图为南京,民众以洋房等祭品扫墓。

回归自然 回归传统

孝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种美德,祭祀、怀念祖先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道德规范与礼仪的目的是维持家庭、家族的稳定和凝聚力。

朋友小珍告诉我一件事,他的父亲以前当过兵,受共产党的思想影响很大,不信神不信鬼,从来没有给他的父母扫过墓,也没带小珍去给爷爷奶奶磕过头。

有一年,七十多岁的小珍爸爸心血来潮,没有告诉家人,自己偷偷一个人跑回家乡扫墓,让亲戚感到很惊讶,但回家后他就中风瘫痪了。村里的人议论纷纷,说这是报应啊,这么多年没孝敬过,他父母没准儿是生气了。

南伯不无伤感地说:“每次约我二十岁的女儿去给爷爷奶奶扫墓,她都说没空,管也管不住她。唉,父母的坟除了我们在世祭拜外,年轻一代以后可能不理了。”

浙江作家昝爱宗认为,提升人们对精神的追求,对改善社会风气、解决社会矛盾等都有好处,只有大家都重视道德良知、正义公益、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普世价值观,那社会才会慢慢好起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中国人在清明节祭拜的不仅仅是祖上和先人,也隐含对天地万物的感恩。先人已归升,成为天地的一部份,而后来者需要在清明时节敬天尊地,感激万物生长。一个没有感恩的文化,不可能发展出伟大的文明。

而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是向传统文化回归的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外来马列文化及其影响的衰败。近六十年来第一次将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这是民间思潮的成果,也就是追溯古代历史,研究中国现状。◇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068/4621g.htm(新纪元周刊)